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建设高端论坛(2021)在京举行

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建设高端论坛(2021)在京举行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建设高端论坛(2021)在京举行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建设高端论坛(2021)在京举行

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建设高端论坛(2021)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

2021年10月16日至17日,“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建设高端论坛(2021)”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论坛由商务印书馆和中国人民大学联合主办,世界汉语教学学会提供学术支持,主题为“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建设回顾与展望”。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郑水泉,商务印书馆党委书记、执行董事顾青,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副会长、日本大阪大学教授古川裕(视频)出席开幕式并致辞。陆俭明、赵金铭等19位专家围绕论坛主题做专题报告。300多位代表报名线下线上参会,60多位专家学者莅临现场。会议在商务印书馆B站直播间全程直播,1万多人持续在线观看,最高时达1.8万。

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建设高端论坛(2021)在京举行

论坛现场

郑水泉在致辞中介绍了人民大学在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的发展建树,寄望论坛为国际中文教育未来发展提供基于汉语汉字特点的“中国经验”“中国理论”和“中国方案”;顾青在致辞中对商务印书馆的国际中文教育出版历程和国际中文教育产品线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倡议各界群策群力,为国际中文教育事业解题创新,贡献智慧和力量。古川裕回顾了自己40余年的汉语学习和教学经历,表达了对中国语言文化及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热爱,并呼吁业界关注“在外汉语教学”的状况和价值,强调了“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教”的“三教问题”。开幕式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党总支书记杨燕萍主持。

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建设高端论坛(2021)在京举行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郑水泉致辞

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建设高端论坛(2021)在京举行

商务印书馆党委书记、执行董事顾青致辞

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建设高端论坛(2021)在京举行

日本大阪大学教授古川裕视频致辞

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建设高端论坛(2021)在京举行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党总支书记杨燕萍主持开幕式

北京大学陆俭明教授、北京语言大学赵金铭教授分别做了题为“为确保当代中文走向世界必须做好的四件事”“近十几年来国际中文教育若干思考”的主旨报告。陆俭明指出,为确保当代中文能稳步而健康地走向世界必须做好的四件事:一是国际中文教育必须坚持以汉语言文字教学为核心,特别是要抓好汉语书面语教学;二是花大力抓紧做好培养本土中文教师的工作;三是切实做好国外中文教材建设工作;四是进一步做好孔子学院的定位和建设工作。赵金铭认为,汉语国际教育发展过程中,应对学科定位、知识系统构建、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国际中文教师培养、中国文化教学等问题做认真思考,不断加强认知脑神经科学与认知心理学研究,深入开展汉语第二语言习得问题研究。主旨报告由中国人民大学李泉教授主持。

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建设高端论坛(2021)在京举行

北京大学陆俭明教授做主旨报告

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建设高端论坛(2021)在京举行

北京语言大学赵金铭教授做主旨报告

在六个分主题报告当中,与会专家分别就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建设,教学技术、教学史、文化教学,标准、大纲建设及教材建设,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与教学,教师发展,适合汉语汉字特点的汉语教学模式与语言测试等话题做了交流发言。

李泉在总结成就、分析问题的基础上,从大趋势、大目标、大规划、大学科四个角度阐述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出路;吴勇毅从新文科视野下的卓越国际学生培养、CBI理念以及CBI的集中教学模式实施等方面探讨了基于内容教学法与国际中文教育的契合;宁继鸣指出,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学科体系构建要尊重一个基础、两个参照,秉承开放包容与多元关照的原则;郭熙认为国际中文教育更名给学科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无论广义还是狭义都不应忽视华语传承教育这一重要元素;郑艳群提出新时期国际中文教育技术领域在重视科技应用的同时,更应思考中文教育的新目标,探究新“三教”等问题,使中文教育从方式方法创新向理念创新迈进;张西平回顾汉语二语教学史研究,指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四点建议;李晓琪就国际中文教育视域下的文化教学、跨文化视域下的汉语二语教学做了探讨;吴中伟基于教材建设与研究的回顾,提出教材建设的五个视角和教材研究的三个层面;王佶旻(远程)全面回顾了近十几年汉语二语的能力标准和教学大纲的发展历程,提出研究存在的困难、未来的研究方向;王建勤指出汉语二语习得研究经过40年的发展,逐渐缩小了与国外二语习得研究的差距,形成了多元发展的路径;翟艳就语言知识如何内化为语言技能、汉语单项技能教学能否指代语言综合技能教学两个问题发表了精辟见解;孙德坤回顾教师认知研究出现的历史背景,展示发展轨迹,梳理研究哲理、研究范式与研究方法演变,分析研究热点,展望其发展趋势;叶秋月(远程)介绍了中东欧汉语教师概况及本土教师培训的情况;张旺熹分析了近十几年语法教学研究的状况,归纳其特点,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张凯分析了事件相关电位(ERP)在语言测试中的应用前景;袁芳远(远程)以整体课堂二语习得研究为框架,分析综述汉语二语课堂相关研究,以提高我们对课堂语篇、目标形式教学、学习者习得效果之间关系的认知;黄伟嘉(远程)指出在非汉字文化圈进行汉字教学,结合汉字文化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和记住汉字,同时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

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建设高端论坛(2021)在京举行

华东师范大学 吴勇毅教授

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建设高端论坛(2021)在京举行

中国人民大学 李泉教授

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建设高端论坛(2021)在京举行

山东大学 宁继鸣教授

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建设高端论坛(2021)在京举行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郭熙教授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建设高端论坛(2021)在京举行

北京外国语大学 张西平教授

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建设高端论坛(2021)在京举行

北京语言大学 郑艳群教授

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建设高端论坛(2021)在京举行

北京大学 李晓琪教授

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建设高端论坛(2021)在京举行

复旦大学 吴中伟教授

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建设高端论坛(2021)在京举行

北京语言大学 王佶旻教授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建设高端论坛(2021)在京举行

北京语言大学 王建勤教授

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建设高端论坛(2021)在京举行

北京语言大学 翟艳教授

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建设高端论坛(2021)在京举行

浙江科技学院 孙德坤教授

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建设高端论坛(2021)在京举行

匈牙利罗兰大学 叶秋月教授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建设高端论坛(2021)在京举行

波士顿大学 黄伟嘉教授

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建设高端论坛(2021)在京举行

北京语言大学 张旺熹教授

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建设高端论坛(2021)在京举行

北京语言大学 张凯教授

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建设高端论坛(2021)在京举行

美国海军学院 袁芳远教授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现场报告精彩,交流充分,气氛热烈,充分展示出了大家对于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热切关注和对未来学科建设的思考展望。

中国人民大学李泉教授对此次论坛进行了总结。他回顾了论坛主旨报告和各分主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并指出,本次论坛是全方位回顾和研讨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建设问题的重要会议,涉及议题之全面,探讨问题之深入,参会的各领域著名专家学者之多,参会人员之广泛,盛况空前。他代表主办方感谢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的学术支持,并对与会的专家学者、线下线上参会助阵的同行朋友及所有工作人员表示了感谢。闭幕式由商务印书馆副总编辑余桂林主持。他代表主办方感谢专家和学者们的大力支持和众多在线观众的热情关注,并期待大家一起努力,将论坛办成一个延续性的品牌,为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建设提供研究交流平台。

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建设高端论坛(2021)在京举行

中国人民大学李泉教授做论坛总结

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建设高端论坛(2021)在京举行

商务印书馆副总编辑余桂林主持闭幕式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本次论坛纳入世界汉语教学学会“2020年全球中文教育主题学术活动资助计划”,旨在加强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建设、促进全球中文教育领域学术交流合作、激发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发展活力、提高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开拓国际中文教育发展思路。

相关书系

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建设高端论坛(2021)在京举行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建设高端论坛(2021)在京举行

《商务馆对外汉语教学专题研究书系》(第一辑)

赵金铭 总主编

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建设高端论坛(2021)在京举行

《商务馆对外汉语教学专题研究书系》(第二辑)

赵金铭 总主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3

标签:学科建设   商务印书馆   中文   中国人民大学   汉字   汉语   国际   论坛   主旨   致辞   北京   教授   语言   报告   大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