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不经意间的这个举动,让孩子自卑怯懦,爸妈早知道早改正

恐惧、愤怒、伤心、沮丧、失落、埋怨、怨恨等情绪是生活中常见的负面情绪,这些情绪充满我们的生活,决定着我们的行动。


强烈的情绪会把我们带入到一个无意识的状态,而负面情绪,更多情况会把人带入两败俱伤,错误的行为模式中。对于父母来说,尤其关键。


有句老话“不要在情绪激动的时候做任何决定”,因为这个时候情绪无法解决问题,只会制造问题。


为什么我们会有负面情绪?


负面情绪产生的原因是感觉到自己被伤害了、被忽视了、被剥夺了、被否定了。


就比如,都在超市排队,但是偏偏有人插队,而售货员依旧优先帮插队的人先结账。


这时,正常排队的人就会产生自己的时间被浪费、权益被侵犯、被售货员不公平对待的感觉。


家长不经意间的这个举动,让孩子自卑怯懦,爸妈早知道早改正

为什么我们会有负面情绪?


这里的感觉,很多时候并不是真实的,只是个人的感觉,就像那句老话:伤害你的,只能是你自己的看法。


很可能插队的那个人妻子在医院即将生产,等待他带东西回去。也早已提前向大家道歉,和售货员说明情况,你只是走神没有听到而已。


家长不经意间的这个举动,让孩子自卑怯懦,爸妈早知道早改正

也有可能这个人就是故意插队,但是售货员忙碌一天太疲惫了,他没有发现,没有及时阻止这个人的行为。


世界上本没有意义的人或事物,所有的意义,都是个人赋予的。


如果可以从心底里忽视这些负面的意义,或是积极乐观些,就可以减少负面情绪。


亦或是遇到事情不要在心里生气,可以勇敢上前制止,做满足自己价值观的事情,也可以减少负面情绪。


为什么我们会对孩子抱怨?


父母也是人,当他们遇到不顺心的事,负面情绪无法化解,就会通过抱怨的形式发泄出来,而他们抱怨的对象,往往是身边最亲近的孩子。


曾经邻居家王姐,喜爱抱怨,不管是和谁在一起,都有倒不完的苦水,从缺斤短两的卖菜小贩,到银行插队的中年大叔,从半个月不见晴的梅雨天气,到门口的路有些不平。


家长不经意间的这个举动,让孩子自卑怯懦,爸妈早知道早改正

请不要对孩子抱怨


生活中的一切人、一切事都可以成为王姐的抱怨对象,邻居背地里给她起外号为“祥林嫂”。


记得一次和闺蜜聚餐,出门前碰到了王姐,她没完没了抱怨了半个小时,我整个人心情都不好了。


后来,我就经常躲避着王姐,而且我观察邻居们大多也是如此。


那么爱抱怨的王姐,又有怎样的孩子呢?王姐的孩子和王姐如出一辙,仿佛一个模子里面刻出来的,极其喜爱抱怨,整天负能量满满。


小小的孩子,每天张嘴就是学校里水平差的老师、愚蠢爱打闹的同学、过于繁重的作业,他甚至会抱怨自己的父母没有钱,不能给他提供好的生活。


家长不经意间的这个举动,让孩子自卑怯懦,爸妈早知道早改正

孩子变得负能量满满


很明显,孩子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不仅压抑、痛苦,还完美学习了母亲的抱怨,变成了一个负能量的人,小区里的孩子都不和他玩。


这样的生长环境,对孩子真的有好处吗?孩子的价值观被家长影响后,还会有哪些深远的影响呢?


抱怨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对自我的认知度低

父母长期的抱怨,给孩子洗脑,让孩子觉得自己啥都不行,学习不行、运动不行、上台发言不行,就是打扫卫生整理房间照顾自己也不行。


对于孩子来说,人生刚刚开始,就已经被打上了“低能”的标签,又有何未来可言?


变得自卑

自卑的孩子未必会有一对爱抱怨的父母,但是爱抱怨的父母却很难养出一个不自卑的孩子。


曾经认识一个孩子,他母亲非常喜欢抱怨。他从小在负能量里面长大,成年以后,没有追求爱的勇气,因为他感觉自己不配。


家长不经意间的这个举动,让孩子自卑怯懦,爸妈早知道早改正

变得自卑


希望逃离家庭

很多孩子小时候,对家长的情绪变化特别敏感,会努力揣测家长的心情,尽自己最大努力做就家长喜欢的事情。


孩子变成这样的原因大多是因为家长爱抱怨,心思细腻的他们听惯了家长的抱怨,成为了家长宣泄负能量的垃圾桶。


情绪是可以传染的,当家长的抱怨突破了孩子的承受力,就会让孩子也变得负能量起来,时间久了孩子很难健康成长。


而且在这样家庭长大的孩子,很多都会在成年之后逃离家庭,躲避负能量的父母,躲避低气压的家庭。


如何改变自己,停止抱怨?


既然家长的抱怨如此可怕,那么家长如何改变自己呢?


与自己和解

抱怨解决不了任何事情,只会让自己的心情变糟糕。我理解很多家长生活压力大,需要倾诉烦恼的心情。


可是就像上班堵车,导致迟到被扣钱一样,难道抱怨了事情会好转吗?


实际上并不会,堵车这件事情我们无法改变,有时候即使早出门也无法确保能准时到达公司。


威尔·鲍温在《不抱怨的世界》说过一句话:如果不喜欢一件事,就改变那件事;如果无法改变,就改变自己的态度,不要抱怨


家长不经意间的这个举动,让孩子自卑怯懦,爸妈早知道早改正

不要抱怨


所以,下次家长在遇到烦恼的事情时,请放过自己,抱怨解决不了问题。


如果实在是意难平,可以自己一个人在心里抱怨,不要说出口。


改变自己,保持乐观

《做不抱怨的父母》书中写到:“停止抱怨,父母调整心态是关键——教育孩子应从改变自我开始。”


当发生让人产生负面情绪的事时,父母可以先在心里问问自己:“这件事真的是这样的吗?有没有可以改变的方法?


情绪的产生有一个源头,事情发生后,我们会用自己的思想给这件事打上标签,如果坏的标签过多,就会产生负面情绪。


所以,要善于从负面的事情中找到正面的、积极的点,然后借助这些点,改变自己对事情的看法。


家长不经意间的这个举动,让孩子自卑怯懦,爸妈早知道早改正

改变自己对事情的看法


西班牙有一句谚语:“如果常常流泪,就不能看见星光。


越是抱怨,越是心情差,形成恶性循环,导致事情发展得越来越糟糕。


抱怨伤害孩子,破坏夫妻感情,引发家庭矛盾,还会让自己陷入僵局,坠入负面情绪的深渊。


孩子都是父母生命的延续,然而他们又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思维和想法。


希望每个孩子都能被温柔以待,教育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愿每个父母都能点亮孩子心中希望的灯。

我是蒙多奇,提倡科学精致育儿。背靠权威专家团队,分享营养、运动、心理相关育儿知识。欢迎点赞、评论、转发和分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自卑   家长   售货员   怯懦   负面   举动   能量   情绪   看法   父母   意义   事情   感觉   标签   孩子   家庭   心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