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一家五口仅剩两人,一老一残艰难求生十年,八旬奶奶拾荒救孙

河南一家五口仅剩两人,一老一残艰难求生十年,八旬奶奶拾荒救孙

世人慌慌张张,不过图碎银几两,说的是生存和物质的关系。如果论物质的拥有度,这个世界有两种人:有钱人和没钱人。有钱人可以挥金如土,时间在惬意中如白驹过隙;没钱人即便一分钱掰成两半花,时间在煎熬中度日如年。如果没钱人再染上大病,那他的世界一定是灰暗的。但,28岁的孙有恒却身残志坚,向上而生,向阳而生。

河南一家五口仅剩两人,一老一残艰难求生十年,八旬奶奶拾荒救孙

孙有恒家住河南省禹州市小吕庄乡张清庄村,1992年8月9日出生,是一名失学大学生,也是一名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孙有恒说自己的命运仿佛被诅咒了一样,从一出生就被打上了多舛的烙印。8个月大时,母亲便丢下他和父亲另嫁他人,父亲为此备受打击导致精神恍惚,外出流浪后至今杳无音信;11岁时,爷爷因积劳成疾撒手而去,在这个人世间就留下了他和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艰难度日;19岁那年,孙有恒又患上“强直性脊柱炎”,因无钱医治而落下残疾,至今未愈。患病十年中,孙有恒从一开始的自暴自弃到如今的坦然面对,活得就像石缝间的小草一样顽强而又倔强。

河南一家五口仅剩两人,一老一残艰难求生十年,八旬奶奶拾荒救孙

俗话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从古至今,穷人家的孩子注定要早早地长大,早早地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孙有恒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深知要想改变命运唯有用功读书,寒门贵子是最适合他的成长途径。虽然家境条件艰苦,但是孙有恒充分发扬“书山有路勤为径”的苦读精神,孜孜不倦地埋头刻苦学习,冬天双手冻成“馒头”,夏天热出一身痱子,从不叫一声苦。苍天不负有心人,2009年高考,孙有恒以538分的成绩被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录取。拿到通知书那一刻,他喜极而泣,奶奶开心得老泪纵横,乡亲们也都替他们爷孙俩感到高兴,感叹道:“老太太辛苦了大半辈子,总算在孙子身上得到福报了!”

河南一家五口仅剩两人,一老一残艰难求生十年,八旬奶奶拾荒救孙

然而,厄运和磨难就像一对双胞胎,当你越不喜欢它时,它就越喜欢找上你。2011年秋天,一场灾难突然降临到正在读大二的孙有恒身上。当天,正在上课的他突然感到腿疼得走不了路,只好请假回宿舍休息。孙有恒原本想着休息一会儿腿不疼了,再返回教室继续上课学习,谁知到了晚上更加严重了,他的整条腿都不能动了。班主任闻讯后,迅速组织学生将他送到医院就诊。令所有人没想到的是,经过医生详细检查,孙有恒被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由于家庭条件实在有限,他在医院治疗短暂时间后只好休学回家疗养了。自此,孙有恒也就失去了上学的机会,学业有成的希望成了泡影,人生也陷入了一眼望不到头的灰暗地带。

河南一家五口仅剩两人,一老一残艰难求生十年,八旬奶奶拾荒救孙

据了解,强直性脊柱炎是以骶髂关节和脊柱附着点炎症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属风湿病范畴,也是自身免疫性慢性病,目前医学上讲述病因尚不明确。该病会引起脊柱强直和纤维化,进而造成眼、肺、肌肉、骨骼等不同程度的病变。16至25岁的青年患者,早期有身体乏力、消瘦、长期或间断低热、厌食、轻度贫血等症状,又因发现不及时错失最佳治疗时机。无疑,孙有恒也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医生说前期手术费需要15万,但这笔钱对他们家而言简直是天文数字,他能选择的也只能放弃治疗。

河南一家五口仅剩两人,一老一残艰难求生十年,八旬奶奶拾荒救孙

孙有恒患病后,最伤心的莫过于奶奶了。老人辛苦一辈子,眼瞅着到了迟暮之年,最大的心愿就是盼着孙子学有所成后能活出人样来,她说如果那样自己也算对得起死去的老伴和杳无音信的儿子了。令她没想到的是,孙子这场“屋漏偏逢连夜雨”式的大病,让他们这个贫寒之家进一步雪上加霜了。亲眼目睹孙子无法上大学,又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只能每天躺在家中,老人伤心的不知哭过多少次。“每次奶奶伤心哭泣时,我都安慰她不要哭,因为弱者的眼泪是最没力量的,与其哭泣伤身,还不如积极乐观一些……”孙有恒若有所感地说。

河南一家五口仅剩两人,一老一残艰难求生十年,八旬奶奶拾荒救孙

在孙有恒的印象里,他从不知道母爱和父爱是什么感觉,但他知道爷爷奶奶的爱有多亲切,尤其是奶奶的。自记事起,奶奶就像培养一棵小树苗一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为他付出了一切。孙有恒深知奶奶的艰辛和不易,因此自从踏入校门那一天起,他就立志好好学习,将来长大后报答奶奶的养育之恩。患病后,孙有恒备受打击,其实他最在意的并不是自己病倒了,而是努力追求了十几年的梦想成为泡影了。时间一天天地流逝,孙有恒困顿久了,慢慢地对前途感到越来越迷茫,对生活也感到越来越绝望。期间,他曾几次想过割腕自杀,但一想到自己走后年迈的奶奶无人照顾又失去了勇气。绝望中,孙有恒想到了学习,于是将自己埋在知识的海洋里汲取营养,还有那份久远的微光。

河南一家五口仅剩两人,一老一残艰难求生十年,八旬奶奶拾荒救孙

欣慰的是,读书和学习成功帮助孙有恒摆脱了浮躁的心态,也帮他摆正了理想和残酷现实的关系,让他有了继续活下去的勇气。熬过低谷期后,孙有恒知道身后就是悬崖,自己不能畏缩后退,奶奶还指望着他养老送终,所以他渴望能够治愈好自己。“人生,不是坐等好运从天而降,即使这样也要弯腰去捡,再残酷的现实也要勇敢地去面对……”孙有恒深有感触地说。可是又上哪里筹钱呢?上大学的费用都是亲戚和邻居接济的,家中仅有的1.5亩地只够维持生活,村里虽然给他办了低保,也不过是杯水车薪。困境中,孙有恒慢慢有了攒钱看病的想法。于是手里有一些积蓄后,他就来到禹州市圣光医院进行治疗,但最终还是败在了没钱上。

河南一家五口仅剩两人,一老一残艰难求生十年,八旬奶奶拾荒救孙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多一些收入,也为了早点有钱给孙子看病,奶奶无论是春夏秋冬,还是严寒酷暑,都会佝偻着背推着老年车走街串巷捡废品。哪怕是一个饮料瓶、一个废纸箱,她都如获至宝地积攒起来,不定期到废品站去卖,多时能卖30多元,少时能卖几元。无论每次卖多少钱,奶奶都不舍得花一分,她无奈地说:“我岁数大了,现在就盼着我孙子能早日康复!如果光靠捡破烂,何年何月才能凑够孩子的手术费呢?”岁数越大,奶奶越放心不下孙子,她说就害怕万一哪一天自己不在了,而孙子孤苦伶仃地一个人留在人世间,又没有人照顾他,那样她走得也不安心。

河南一家五口仅剩两人,一老一残艰难求生十年,八旬奶奶拾荒救孙

十年寒冬,十年沧桑,孙有恒和奶奶的生活如同走钢丝绳一样挺险而过,日子过得捉襟见肘。熬过十个寒冬,孙有恒的身体一直没得到更好的治疗,一条腿不能弯曲,连坐下的机会都没有,走路一瘸一拐,生活勉强能够自理。这十年来,他是多么渴望能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啊!欣慰的是,奶奶今年88岁高龄了,身体依然很硬朗,每天除了忙家务和拾荒,还要照顾孙子生活起居,生活的艰辛使得她脸上爬满了道道皱纹,银发满头。孙有恒常常想:“我什么时候才能为奶奶分担忧愁呢?什么时候才能让奶奶脸上绽放一丝笑容呢?”

河南一家五口仅剩两人,一老一残艰难求生十年,八旬奶奶拾荒救孙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孙有恒在坚持自学,他想不久的将来依靠个人能力到私立学校找一份教书育人的工作,这样既可以自救又可以帮助奶奶缓解经济压力。10年来,孙有恒在疾病的痛苦与折磨中始终保持着坚强和自信,他用自信战胜痛苦,哪怕有一丝阳光,也要驱散生活中的雾霾。“任何一项工作不去做,永远没有收获;不相信,永远不会成功,人生不要输给一个等字上,我不能自暴自弃,我要掌控自己的人生……”孙有恒说今后要自信、开心地过好每一天,照顾好奶奶,也经营好自己的人生。(原创作品,严禁任何形式转载,侵权必究!

河南一家五口仅剩两人,一老一残艰难求生十年,八旬奶奶拾荒救孙

如果您愿意帮助患者,直接扫描二维码即可查看项目详情进行捐助。如果不能直接扫码,可将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打开“扫一扫”,从相册中选取二维码进行识别。该项目由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919大病救助工程发起,在民政部指定的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水滴公益”发起募捐,并负责项目的审核、执行及信息反馈。该项目最终解释权归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所有。详情请关注“水滴公益”平台动态。监督电话:4009-010-919。

河南一家五口仅剩两人,一老一残艰难求生十年,八旬奶奶拾荒救孙

“感光计划”为公益摄影师、慈善组织、募捐平台搭桥,发布困境家庭的图片故事,助力募集善款。该计划是由今日头条携手中国摄影家协会与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等具有公募资格的慈善组织联合发起的图片公益项目。如有困难,可私信“感光计划”官方头条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8

标签:禹州市   奶奶   孙子   杳无音信   手术费   泡影   河南   社会福利   大病   基金会   中国   慈善   公益   患者   艰难   时间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