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爱打人?做对这3点,比吼一万句更重要

大家好,我是荷包蛋妈妈。


上次和大家聊了聊怎么应对爱发脾气的宝宝,后台就接二连三收到私信:


“蛋妈,我家宝宝不只爱发脾气,还动不动抓我头发、打我脸……”


“和小伙伴一起玩不过十分钟,就开始推搡打人,我一教育老人就护着,说娃是闹着玩。”


“那天孩子爸爸接他晚了,一见面对着他爸就是一拳,他爸快气死了,这么小就这么暴力……”

果然,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娃。

“terrible two”后,紧接着就是“horrible three”。你看蛋姐,一副天真无邪、温柔软糯的模样吧,偶尔发起脾气来也是拳打脚踢的。


那么问题来了,“小天使”为什么会瞬间变“小恶魔”?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动辄打人的宝宝呢?


宝宝为什么爱打人?

其实,学龄前宝宝的打人行为是很常见的。


他们以自我为中心,语言能力又很有限,只能借助其他更熟悉的“工具”,比如手、脚、嘴巴,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

宝宝爱打人?做对这3点,比吼一万句更重要


我们眼中的“暴力行为”,像打人、咬人、踢人等,并不是宝宝有意识进行攻击,ta可能只是不懂如何正确使用自己的“工具”。


所以,我们不必太过担心,宝宝是不是有暴力倾向。

一般来说,婴儿时期的抓脸抓头发,是表达兴奋却无法掌控力度和速度的表现。

宝宝爱打人?做对这3点,比吼一万句更重要

碰到这种情况,我的建议是8个字:不要理睬,不要强化!

要知道,大人的夸张反应对小婴儿来说可太神奇了!不要让宝宝觉得,每次抓你都可以收获笑声或叫声。


我们可以用玩具转移宝宝的注意力,在互动中引导他们学会“温柔触摸”,而不是“用力拉拽”。

宝宝爱打人?做对这3点,比吼一万句更重要

而3岁以后,如果宝宝依然“爱打人”,就要用心体察这种行为背后的原因了。

排除了身体不舒服,如生病、累、困等生理因素,宝宝打人主要有这几种情况:


①模仿大人,或被大人强化打人行为;

②不懂得正确打交道的方式;

③自我中心,缺乏共情。


面对这些一点就炸的小魔兽,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你的做法很重要


当宝宝打人时,我们一定要及时出面干预,不要极端化处理。一笑了之和“打回去”教训ta,都是不可取的。

表明立场,冷静制止

维尼曾跟我说,她以前带小蜜罐回老家,小蜜罐没轻重拍了外公的脸,结果周围一群人哈哈大笑,也顺势和孩子打闹,有的甚至还指着另一个人说,“来,打他,再打重一点。”


这种做法是非常错误的。

宝宝爱打人?做对这3点,比吼一万句更重要

这会让宝宝误以为,原来这样就可以得到关注啊,看上去大家也很喜欢我这么做呢!于是下一次,他对待老师、朋友,都会以同样的方式来获得关注。


所以,一旦宝宝发生打人行为,必须表明立场,坚定地告诉他“不可以”,而不是强化这种行为。

宝宝爱打人?做对这3点,比吼一万句更重要

培养共情,重视道歉


共情能力,是我一直在强调,却也是被许多家庭教育忽视的一环。


小孩子下手没轻没重,体会不到自己给他人带来的伤害。父母可以适当让孩子感受一下,被打时候的疼痛。


顺着这个体验,询问引导他:“你刚打小妹妹比这还痛呢,你看看她是不是还在哭?我们去跟她说对不起好不好?”

宝宝爱打人?做对这3点,比吼一万句更重要

通过道歉,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更让他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言传身教,做出表率


面对打人问题,有些家长会走向另一种极端——为了教育孩子而“打回去”,以示惩戒。


殊不知,这种处理方式反而会暗示孩子:我教训别人的时候也可以打他,因为爸爸妈妈就是这么做的。

宝宝爱打人?做对这3点,比吼一万句更重要

所以平时,父母也要多注意自己的言行,是不是给孩子造成了不良示范。父母是最好的老师,千万不要小看榜样的力量。

在育儿过程中,“打人”是一个常见行为。


如果处理得当,不仅能引导孩子正确表达情绪,还能提升ta的社交能力,学会与别人友好相处。


反之,如果我们都情绪失控,又怎么能教出得体的孩子呢?

有时间的宝爸宝妈,还可以带孩子读一读相关绘本,比如《不打人NO HITTING》、《牙齿不是用来咬人的》,让ta慢慢形成正确认知。


最后,别忘了分享给更多宝妈,让更多人知道怎么正确处理宝宝的打人行为,育儿路上一起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打人   没轻没重   人时   宝宝   蜜罐   头发   暴力   教训   婴儿   大人   父母   正确   能力   方式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