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娃还是放养?一部纪录片,刺痛无数中国家长

大家好,我是荷包蛋妈妈。


今天已经8号啦,不知道你们假期玩得开不开心?


我这两天上网冲浪,被一位行动力超强的妈妈震撼到了:


因为二胎停工三年,家里的公司因为疫情又彻底失掉了客户。在这样的境况下,一部纪录片让她立刻拍案,决定举家搬迁芬兰!


鸡娃还是放养?一部纪录片,刺痛无数中国家长


这部片子,就是来自资深国际记者周轶君导演的《他乡的童年》。


片中,周轶君走访了芬兰、日本、印度、以色列、英国等五个国家,把镜头对准当地幼小机构,展示各国的教育实践:


芬兰完全不讲竞争,却号称“教育最强国”;

日本集体意识浓厚,个人与团队的平衡是个难题;

各方面都比较落后的印度,是如何培养出了世界500强里最多的CEO?

……


鸡娃还是放养?一部纪录片,刺痛无数中国家长


那位移民芬兰的妈妈,她的故事可能会让你不可思议:一部纪录片能有这样的力量?还是因为家底厚才敢造吧?


但如果你认真看完这篇文章,你会佩服她的勇气。纪录片只是开了一扇窗,这位妈妈看到了外面,就果断勇敢地走了出去。


今天,和大家分享片中令我印象深刻的两个国家:日本和芬兰,或许也会为你打开另一扇窗。


集体主义至上的日本


4岁的日本小女孩若松花果,早上起来后,不找爸爸妈妈。从刷牙洗脸到穿衣服出门,全都自己默默完成。


鸡娃还是放养?一部纪录片,刺痛无数中国家长


这只是一个日本普通小朋友的日常。


花果所在的莲花幼儿园,过去60年里,都让孩子四季赤裸上身,锻炼身体。去年4月,迫于舆论压力,幼儿园中止了这一传统。


鸡娃还是放养?一部纪录片,刺痛无数中国家长

但对孩子们的集体训练仍是最被重视的。


正坐练习中,所有孩子整齐划一跪坐在地板上,即使受伤了也要把动作做好。


老师教导孩子们以腹式呼吸,发出“帅气洪亮的声音”,而不是“像小孩子那样可爱的声音”。


鸡娃还是放养?一部纪录片,刺痛无数中国家长


在另一所名为“藤”的幼儿园,则用各种细节上的设计来训练集体主义。


教室门口有专门摆放鞋子的槽印,让孩子们知道鞋子要摆正,培养整理的习惯。


鸡娃还是放养?一部纪录片,刺痛无数中国家长


还特意把门设计成不容易关上的,教育孩子“做事情要彻底,把事情做到最后一步才完整”。


鸡娃还是放养?一部纪录片,刺痛无数中国家长


另外,学校公用洗手池的水槽,也被移除了。这是想逼死强迫症和洁癖的节奏。


鸡娃还是放养?一部纪录片,刺痛无数中国家长


教育是多面而非单一的,集体主义带来了强凝聚力,也造成了个性的丧失和情感的压抑。


鸡娃还是放养?一部纪录片,刺痛无数中国家长

不管怎样,这个强大的民族到底无法令人忽视,他们的教育理念不完美,但也有太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鸡娃还是放养?一部纪录片,刺痛无数中国家长

△一位日本校长的题字:孩子是大人的父母


个性自由的芬兰

日本是公认的对细节追求极致、做事完美到“变态”的国家,与日本带给我们的印象相反,芬兰是天生的“放纵不羁爱自由”。


上课整整齐齐?不存在的。脱鞋、玩手机、吃零食,360度放飞自我。


鸡娃还是放养?一部纪录片,刺痛无数中国家长


在芬兰,竞争是尽力被避免的。从幼儿园到三、四年级统统没有考试。


鸡娃还是放养?一部纪录片,刺痛无数中国家长


老师必须是研究生学历,有严格的筛选标准。老师间也没有竞争,按年涨薪,绝大部分时间只放在如何更好地教学上。


鸡娃还是放养?一部纪录片,刺痛无数中国家长


如果你问芬兰老师最好的学校是哪一所,他会告诉你是“离家近的那一所”。因为芬兰的师资均衡,每所学校还有营养丰富的免费午餐。


鸡娃还是放养?一部纪录片,刺痛无数中国家长


上课时,去森林里找颜色、找气味,为植物取名。不需要标准答案,尽情运用想象力,任何回答都可以。


鸡娃还是放养?一部纪录片,刺痛无数中国家长


在一节绘画课堂上,周轶君担心画得不好,被人笑话怎么办?老师告诉她,画画不是用来竞争,只是一种自由表达。


周轶君听了忍不住感慨流泪,我看到这一幕也很动容,从小我们总是被训斥,说你这个不行那个不好,反复遭打压的我们已经忘记了单纯喜欢的快乐。


鸡娃还是放养?一部纪录片,刺痛无数中国家长


一个重视妈妈的国家,会为妈妈提供最大的便利

在芬兰,政府会为每个新生儿准备一个免费的“百宝箱”,里面有各式各样的婴儿用品。


鸡娃还是放养?一部纪录片,刺痛无数中国家长


妈妈因为生宝宝不能上班,有长达3年的产假,并可以一直领取工资。


鸡娃还是放养?一部纪录片,刺痛无数中国家长


前凤凰卫视主持人竹幼婷,一边推着婴儿车上公交,一边细数在芬兰的各种便利。带着孩子的芬兰妈妈拥有各种特权,所有人都会以你为先,“妈咪是boss”。


鸡娃还是放养?一部纪录片,刺痛无数中国家长


一位有着5个孩子的老师,除了照顾孩子,自己从未停止学习。她说学习并非因为工作需要,更在于自我提升。也正是由于芬兰对于母亲和教师的重福利,她才得以拥有这些时间和空间。


反观日本里的妈妈,她们是被社会鼓励自我牺牲的,负责家庭所有事务,还要照顾孩子的成长。


鸡娃还是放养?一部纪录片,刺痛无数中国家长


当然,没有一种教育是完美的。


有人质疑芬兰会变成一个福利过重的保姆国家,也有人担忧曾经代表锲而不舍、不畏艰险的“西苏精神”已一去不返。


鸡娃还是放养?一部纪录片,刺痛无数中国家长


或利或弊,芬兰都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的其他可能,并思考如何为我所用,变成自己前进的力量。


教育永远不是一部分人的事。想一想,即便作为婚育旁观者,到年迈之时,也将生活在孩子们未来打造的空间里。


而真正的教育本就没有现成的路,教育不只有一个样子,未来也不只一个样子。


这部纪录片,如周轶君所言,注定无法解开中国父母的补课焦虑和升学压力,但她愿意跟所有人分享这一路上遇到的惊喜、感动,与观念刷新。


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也一样。


看完后你对“他乡的教育”有什么想说的呢?留言区告诉我们吧~


最后,千万别忘了为我点“赞”,给我一份鼓励,也给养娃道路上的自己,鼓劲加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纪录片   芬兰   集体主义   印度   日本   片中   刺痛   中国   他乡   幼儿园   家长   竞争   妈妈   老师   孩子   自由   学校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