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丨我和父亲

刚立冬,北方却冷了好久了。尤其是秋末那两场雨过后,一场雨持续了一个星期,另一场雨持续了半个月。拉拉洒洒的雨把北方这个本来秋天就很短的城市直接拖到了冬天。

我想我还是喜欢冬天的,天气冷的时候我必须穿上厚厚的衣裳,因为实在太冷,衣服又实在太厚,所以每每冬天的时候,就会把自己给装扮成熊一样的模样。这是喜欢冬天的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是“这样一来,我就可以明目张胆地把自己藏在厚厚的衣服里了,孤独也好。”。

天太冷了,室内空调的温度调到了27度,不算太高。但是工业的力量远超这27度所带来的能量,于是室内干燥的像火一点就着的炮仗的捻子一样。我原想打开窗户让自然的空气—或是冷的,或是暖的—进来做个交换,可是又不敢。你知道的,每每秋天末尾的时候,全国各地雾霾加剧。我在的这个城市尤其如此,也只有在这个时候,北方的这个城市才会频繁的被人提及,存在感也因此急剧的增长。

后来,我放下了打开窗户通风的念头。

北方冬天的午后,阳光虽然不那么热烈,但倒也来得温暖。这时的阳光像一个知趣的成年人一样,知道冬天是“寒冷”的主场,自己便不喧宾夺主,就默默地在那,不远不近。

中午的时候,刚和父亲通过一个电话,时间很短,一分钟内结束了这通两个男人之间的通话,仿佛任务结束一般。

我和父亲之间很少有深度交流沟通的时刻,但这也并不妨碍我们之间情感的传递。

父亲早年是一位教语文的老师,年轻的时候在教学上做出过一些成绩。连着好几个暑假,我家里都会来一些大哥哥大姐姐。他们三五成群,结伴而来。最初的时候我也不知道他们来的目的是什么,只是见他们带着一些在当时那个年代做工已经很精致的礼物来到我们家,有时候还会给我带一些好吃。再之后,每当临近春节或者正月里,父亲总会有那么一次两次喝醉的时候。以前手机几乎还没有,家里有座机的人家也不多。那时候,我家有一部座机,于是我就充当起了话务员的角色。在暑期或者临近春节或者正月里的时候,我家的电话就特别多,特别多的电话里找父亲的特别多。一连好几年,直到父亲由以前工作的学校调走,并且不再教学以后,这个现象才慢慢消失。这种变化对于我来说,一时很难接受,一来每年暑假少了好吃的,而来我已经习惯了父亲被这样对待的日子。

我对这些印象特别深。

直到长大以后,我才知道原来那些暑期到我家的大哥哥大姐姐是父亲教过的学生,他们是来看望自己的老师的。父亲一年到头仅有的为数不多的醉酒也是和他教过的学生在一起的时候。

父亲是个踏实、肯干、知足的人,也因为这样的性格和为人,父亲在村里的口碑一直很好,再加上教学成绩突出,所以整个村子甚至周边村子都知道我父亲。对了,我家有一块玻璃制成的匾,那是乡政府对我父亲的表彰。

多年以后,认识我的人评价我的时候都会问:当年你父亲是不是教给过你好多学习的方法和做人的道理?

是啊,我父亲算的上优秀,本该对子女教一些他的经验,以便子女能继承他的优秀的部分。可是,印象当中,父亲几乎没有特意教他的子女学习的方法和做人的道理。有时候会觉得,他怎么对待自己学生的成绩要比对待我们姐弟的成绩更认真,更在意。他会倾尽所学教会自己学生学习的方法,当自己的知识不够用的时候,无法满足教学工作的时候,他都会继续向更高一级别的台阶迈进,继续学习进修自己。也因此,父亲是为数不多的拥有小学高级职称的老师,在那个年代这几乎不可能,同批的老师里也不多见。

因为父亲在十里八乡有些名望,在本村更是让人点头称赞,于是我从小就被更多的人关注,因为我是他的儿子啊。人们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期望我能成为父亲那样,也是一个优秀的并且能让人们夸赞的人,所以我从小就比别人要努力,尽管那时侯我根本意识不到这一点。

也因为父亲,我从小到大受到的“照顾”也就比较多。老师会给我留更多的作业,考试成绩会要求我比其他人更高……如果我不优秀的话,父亲在一定程度上也就不那么优秀了。这是他们的想法。

好在我还算争气。

……

印象当中,我和父亲几乎没有过争执,也并不是对所有的事情的意见高度一致,更多的时候我会听父亲的意见,因为我始终相信以父亲的见闻、阅历、人格来说,他的意见、建议对我绝对是合适的。

尽管父亲是教语文的,但是我们之间很少有“明目张胆”的情感交流,父亲很少会在言词上对他的子女表达关心和爱。更多的是行动,没等用语言表达的时候,行动已经表达了所想要表达的关系和爱了。

有一年冬天,不知怎地,我得了水痘。窝在被窝里的我连吃饭的心情都没有了,浑身上下难受的不行,那时候真希望身体不是自己的,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感觉身体被掏空”。父亲就躺在我身边,整夜抱着我。父亲手臂上的那种力度就像是一个几近绝望的人抱着最后的希望一样。后来当我夜里醒来,终于想吃点什么的时候,我说:爹,我想吃方便面,‘小康家庭’的。小时候,吃方便面也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尤其是“小康家庭”这种名牌产品。父亲二话没说,穿上衣服出门了。那是一个冬天的深夜。

后来我又昏睡了,当我再次醒来时,我看到枕头旁边放着两个“小康家庭”的方便面,而且还是桶装的。在那个时候,尽管父亲是教师,有公职,但是收入并不理想,再加上我们姐弟的学杂费和家里的各项开支,一下买几个桶装面还是需要下很大决心的。若非我生病,要吃到桶装“小康家庭”恐怕并非易事。那时候,我只顾着生病和吃面了,没顾上向父亲表达那一刻的所思所想,多年以后的一个冬天的下午我把它写了出来。

我这一点也继承了父亲,不善于用言语表达关心和爱。

父亲踏实、肯干、隐忍、不争不抢、他人的利益永远在自己之上……这些于我来说都是优秀的品质,我似乎一点一点都继承下来了。

对于父亲,更多的是夸赞,不知道是为了讨好还是什么。

我做人的道理、学习的态度和处事的方法更多的是从父亲日常的待人接物上学来的,总在讲“言传身教”,父亲更多的是“身教”,更多的以身作则。当孩子看到大人在用什么样的方式做事的时候,那种方式会被孩子模仿,认同,将来形成自己的行为方式。父亲在这一方面让我受益终身。

其实我和父亲之间远不止这些,我对父亲的情感也不是只言片语能表达尽的。时光有多长,感激就有多久。

父母结婚三十二周年的时候,我写过一篇文章,里面有段话是我说给父亲和母亲的:“一生能有几个三十二,请允许我双手合十,跪地感谢上苍。一直让自己做个无神论者,却还要向上苍回礼,那是对那对夫妇至高的谢意。”

当我慢慢长大成人,肩膀一点一点厚实起来,已近而立之年自己要做父亲的年纪的时候,开始思考如何做一个父亲,我的父亲初为人父时候的心情如何,有没有考虑如何做父亲。我不知道,但我知道父亲的样子便是我做父亲的最好的榜样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父亲   都会   肯干   座机   方便面   小康   子女   冬天   我家   成绩   优秀   老师   家庭   方法   更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