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英雄的记忆

你还记得第一次听到“英雄”这个词汇是什么时候吗?

你还记得第一次见到“英雄”这个几乎被神化了的人物的场景吗?

你是否曾经在别人眼里也是一位大“英雄”呢?

我没有考究过“英雄”是什么时候第一次出现在历史舞台上的,但是随着我年纪的长大,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希望我成为别人口中、眼中、心中英雄一样的人,或许他们也希望我在历史的舞台上因为“英雄”这个身份而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也许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显得我的人生有意义,有价值吧。

那个时候啊,我对身边人对我的期望也是付出了十二万分的努力,朝着他们期许的方向努力,甚至慢慢地内化了“我要成为别人口中、眼中、心中英雄一样的人”这一期许。因为,我们从小就被“要活的有价值”、“要像个英雄一样”等等这些观念或者价值观给包围着。电影里所有的结尾毋庸置疑的是以英雄的胜利来结尾,就算有一两部结尾英雄失败了,那也会大肆渲染悲壮的气氛,以表英雄的伟大。其实后来想想,哪有那么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啊,我觉得生而为人便都是英雄。

我猜想,“英雄”应该是应时势而产生的,是动荡年代的产物。战乱多发的年代需要有些相对能维稳的群体来维护,于是英雄顺势而为,这是大英雄。其实呢,无论英雄如何产生,我觉得都不必太过在意。因为,人们需要的是英雄的作为而不是英雄本身或者这个身份象征,不知道这样说会不会让众多“英雄”本人感到不自在或者因此让我招来不必要的麻烦,但是我觉得敢于承认这一事实也是英雄般的作为。

现在“英雄”这个词或者这个身份已经快被用烂了,这个词越来越被用到做出重大贡献的人身上,主要是为了表达人们对这个群体的赞赏和尊敬,这毋庸置疑,但是我觉得或许把“英雄”称号改作“楷模”或许更好一点,因为过于强大的标志本身就是一种限制。

我听说过“民族英雄”、“航天英雄”“核英雄”等等太多的英雄,但是似乎这些英雄离我们太遥远,不是我这一般普罗大众所能接触到的,自然我也无法感受到他们身上的英雄气概和气质。唯一我接触过的就是运动员——赛场上的英雄,没有长枪短炮,没有枪林弹雨,更多的是汗水,伤痛以及年老后的身体顽疾,难道这些人不该被称作英雄吗?其实,英雄不分等级,不分类别,每一个顽强的人都是英雄,至少是自己的英雄。

每一个为了生活而在坚持和努力的人都是英雄,这些人也许一生不会做出什么举世瞩目的壮举,也许不会给国家带来多么大的荣誉,也许没有为了天下人而抛头颅洒热血,但是依然称得上“英雄”这个称号。

生活教我们不逞强,不作势,不以英雄姿态待人接物,要以英雄的精神去活着。

生活是公平的,公平之处在于你好好待它,它必然回报你以荣光。

英雄啊,每每谈及这个话题,总叫人长吁短叹,似乎这个话题特别的隆重,特别的宏伟,特别的有仪式感。

然而呢,踏踏实实,安安生生的过好每一天,你便是生活的英雄。

这几天北方地区普遍降温了,北京也下雪了,我一个北京朋友跟我说,前两天他打车去开会,途中司机师傅对他说:把你送到地儿就收车回家,今儿这天气,得回家跟媳妇儿一起涮羊肉。瞬间我就觉得,他,就是英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北方地区   安安   宏伟   英雄   毋庸置疑   期许   这个词   北京   这个话题   结尾   称号   口中   群体   身份   记忆   努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