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试卷启示录:阅读这件事,早开始早受益

无意间看到一份小学二年级语文试卷,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也有模有样的“考”了起来,结果做完之后发现,这试题太难了!!!有的完全不会,有的似懂非懂,我疑惑起来,这真的是小学二年级的语文试卷吗?想当初我上二年级的时候,似乎没有这么难,现在试题这么难,孩子能适应的了吗?其实转念一想,分析试卷的出题方向,也会变相给我们一些家庭教育指导方向,我开始庆幸可以提早看到这份试卷,希望你读完这篇文章也有这样的感触。

二年级语文试卷启示录:阅读这件事,早开始早受益


二年级语文试卷启示录:阅读这件事,早开始早受益

本文我将从语文试卷的分析、孩子经常出错的几个点、如何“超前学习”提高孩子学习语文成绩3个部分进行综合分析,谈谈在重压之下,如何进行家庭教育,让孩子“轻松”负重前行。


二年级语文试卷启示录:阅读这件事,早开始早受益


试卷分析:6大题型启示录丨亲子阅读,越早开始越好

从这份试卷来看,语文试卷一共分为6种题型,拼音、选择题、判断题、古诗词、阅读理解和看图写作。

1.拼音,是对字的考察,有些字很容易受到网络文化的干扰,导致孩子出错。

2.选择题,考察字词的用法,量词的用法和逻辑顺序

3.在判断题中,考察孩子对字句的理解能力

4.阅读理解,考察孩子对文章的理解能力与自我输出能力

5.古诗词,培养孩子的记忆能力

6.看图写作,培养孩子的理解能力、想象力、思维拓展能力。

综上所述,语文试题的测试主要考察孩子的文字表达能力,考察孩子的理解能力,考察孩子的想象力和思维拓展能力。这些能力虽然与天赋有些关系,但终其根源,他们都可以通过后期训练习得。如何训练呢?两个字:阅读。

二年级语文试卷启示录:阅读这件事,早开始早受益

读书并不是一个单纯通过视觉阅读文字的过程。在人类的精神活动中,读书可谓是最复杂的活动之一。20世纪80年代,M.C维特洛克(M.C.Wittrock)博士针对读书说明如下:

“阅读文本时,我们不仅阅读单词的字面意思,还创造新的意思来促成理解。阅读文本的同时,我们启用包含了知识和经验的记忆,来构建文字与句子、段落和文章之间的关系,赋予文本以意义。”

这段话意在明确阅读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构建孩子的逻辑思维,增加孩子的词汇量,而且可以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陶冶情操。

可能大家都比较疑惑,为什么阅读可以解决孩子的语文问题,接下来我们从孩子经常出错的几个细节进行综合剖析。

二年级语文试卷启示录:阅读这件事,早开始早受益


哪些题是常错题/易错题,为什么?

1.汉字部分。

错题分析:汉字部分包括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掌握汉字的笔画名称、笔顺规则、偏旁部首等,其中字音、字义、书写是比较容易出错的部分,之所以会出错,除了家庭环境中可能存在家人发音不标准的情况外,主要是对于字的含义不了解。中国汉字博大精深,每个字都可能有几种释义,不了解很正常,而阅读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的、得、地”,三个字都是de ,但是其字义却有所区别,用法也天差地别。我们可以从阅读中,让孩子慢慢清晰他们的用法,一次可能不够,但是看得多了,自然就记在脑子里。

2.字句顺序。

错题分析:排序题不管在什么时候,都是必考题,这种题型虽然分数不多,可能只有2分,但是却是对逻辑思维能力的考察。排列顺序的句子一般都有特点,有的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排列,有的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还有的是按照地点的变换排列,句子与句子之间都有明显的逻辑关系,这种逻辑关系其实跟阅读是一致的。你可以看一下,好的书籍一般逻辑关系都是很强的,在阅读中,我们可以培养孩子建立强逻辑思维,培养孩子的语感,逻辑不混乱,顺序不会错。.

二年级语文试卷启示录:阅读这件事,早开始早受益


3.阅读理解能力。

错题分析:阅读理解是一道非常主观的题,但是再主观的题,“中心思想不会变”。有的孩子做起来很容有的却差强人意,总是点不到点子上,让人着实着急。但其实阅读是解决这部分问题的最好的方法,我们的思考方式和思考内容是建立在我们以往从阅读得来的见识和想象的基础之上的。书读的越多,思维就会越开阔,对问题的理解能力就越强。阅读的本质是理解,阅读问题其实是理解能力的问题。

4.看图写作。

错题分析:为什么有些孩子看图写作能力往往是满分,而有些孩子却很容易跑题得零分?其中最大的问题是看的不够多,脑子里没有多余的存货。这个时候你需要阅读书籍来提高孩子的看图写作能力。

诚然,阅读可以解决语文学习上的大多数问题,但是如何阅读才能更高效呢?


二年级语文试卷启示录:阅读这件事,早开始早受益


4种阅读方法,1个习惯,超前进行阅读锻炼,给孩子打好基础。

在这里首先提一下,超前锻炼≠超前学习。这里的超前锻炼指的是在孩子入学之前(7岁之前),用好的阅读习惯打通孩子学习的任督二脉,为学习打好基础。这里锻炼的是阅读脑的锻炼,而不是1+1=2 的死板式记忆。

在孩子入学之前,我们可以先从多读、慢读、观读、先读4种阅读方法入手,解锁孩子的不同技能。


二年级语文试卷启示录:阅读这件事,早开始早受益


第一、多读:多读书,让大脑变成读书的大脑。

没有天生会读书的大脑,但是大脑是具有可塑性的。发展心理学者让·皮亚杰(Jean Piaget)发现,6岁的孩子缺乏对事物分门别类的能力,9岁的孩子则具备了分类的能力。那么孩子们6~9岁期间发生了哪些变化呢?事实上,许多现代心理学者们都认为,文字对儿童的精神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当儿童读书时,其脑部造影显示,大脑的活动程度高、活动区域广泛。儿童为了识别文字和单词并理解其意思,需要使用大脑的许多领域。当孩子多阅读书籍时,阅读这个动作会让大脑反复记忆,进而形成习惯,让大脑成为不读书就难受的读书脑。


二年级语文试卷启示录:阅读这件事,早开始早受益


① 多样阅读,用好奇心解锁认知。

多样阅读,是指不限定某一个主题或体裁,广泛阅读书籍。在陪孩子读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给孩子选择不同种类的图书进行阅读。接触不同领域的不同书籍,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思想,在众多的思想中,可以拓展孩子的视野,建立自己的价值观,让孩子了解除了家庭和学校以外的世界。比如,我们可以选择习惯养成绘本,也可以选择安全意识绘本,也可以选择一些科普类的。每一种绘本都能激发孩子内心的好奇心,让孩子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得更多的知识。

②重读,用次数解锁阅读理解能力。

熟读百遍,其义自现。有的书值得我们读上百遍,比如四大名著。其实6岁之前的孩子,读1遍孩子可能并未理解其中的意思,所以有时候孩子会要求反复阅读,这时,父母不要嫌烦。其实反复阅读,也是一个孩子理解的过程,在一遍一遍的阅读中,孩子已经不是以前的那个孩子,从对全局的把握到对细节的探索,每一遍都是一次新的成长。如果觉得重读比较枯燥的话,可以看一下文章,会让你对重复阅读有新的认识:孩子一本书读了30遍还百看不厌?“重复阅读”不是浪费时间

③在固定的环境中多读书。

读书也需要一种仪式感,固定时间,固定地点,不固定的书籍。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的读书角,避免分心物,可以让孩子更好的读书。比如每天9点,开始读书,孩子读书的时候,把电视关掉,一起陪孩子读书,营造一个全家读书的氛围。

第二、缓慢阅读,解锁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

2014年韩国EBS电视台的节目《慢读——培植思考的力量》和专家们一起,尝试在韩国推行桥本的慢读教育。在教师的指导下,小学5年级的学生们用6个月的时间学习朴婉绪的《那么多的酸模都让谁吃了》一书。遇到不会的单词,孩子们就查字典,并使用该单词造句。他们还亲身去体验书中出现的多种场景,写关于此书的读后感并当众讲演、分组讨论,或用图画表现。6个月后,孩子们纷纷表示这种学习方式很有趣,他们变得很喜欢读书。

在慢读的过程中,会发现之前速读无法发现的过程,这个过程跟重读有点像,不同的是重读在6岁之前比较侧重父母的亲子共读,而缓慢阅读更侧重孩子的自主阅读,让孩子在自主阅读中探索成长。

读书,既要求量,也有求质,通过慢读,可以培养孩子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能力,培养孩子善于发现,主动学习的能力。

二年级语文试卷启示录:阅读这件事,早开始早受益

第三、带着观点去阅读,解锁孩子的探索欲

带着观点去读是在目标清晰的前提下,用阅读促成目标的实现,这个过程其实是用阅读满足孩子内心的好奇心。之前九儿看爸爸玩植物大战僵尸的游戏,她无意中喜欢上了木乃伊,于是就特别想了解木乃伊的制作手法与木乃伊出来的故事,于是我给她找了一本相关的书,当翻开书的那一刻,她目标就很明确,要看木乃伊制作的过程,当我们看到过程的时候,我能很清楚的看到她眼里的光。她过程看的特别投入,看完之后还提议制作木乃伊。当看到没有木乃伊出来的故事,她的失落很明显。

带着目标去阅读,会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目标明确,自然很容易在阅读中找到答案,但实现之后如何寻找新的目标才是关键,这需要我们不断激发孩子的兴趣,用持续的兴趣解锁孩子的探索欲。比如在九儿了解完木乃伊的制作过程之后,我会引导她去关注木乃伊的起源,木乃伊的发展等内容,到最后,她在木乃伊方面的知识可以说是孩子们中“专业级别”的存在。

第四、让孩子先读并复述,解锁孩子的看图写作能力和想象力

让孩子先读并复述再由父母进行亲子共读,这种阅读方法可以培养孩子的看图写作能力。给孩子一本书,先让孩子自己看,学前班的孩子不识字,但是他可以通过图画了解大概的情况,当孩子先翻完一本书,试着让孩子复述绘本上的内容,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看图写作的能力,然后再进行亲子共读,当读到意见相左的时候,不要轻易以对错来判定,你可以问孩子为什么会这么想,顺便把你的观点告诉孩子。

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本来就是一件非常主观的事情,我们允许差异的存在,更要有允许孩子犯错包容与耐心。

第五、坚持阅读,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黄庭坚曾经说过:一日不读书,尘生其中;两日不读书,言语乏味;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培养孩子阅读能力,首先得养成孩子的阅读习惯。就算孩子有一天不想读书了,也请帮孩子坚持下去,可以换种方式,换不同类型的书进行阅读。坚持一种习惯不容易,但是打破习惯却很简单。从小养成阅读的习惯,让阅读像吃饭一样不可或缺。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吟咏的时候,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


二年级语文试卷启示录:阅读这件事,早开始早受益

读书是将脑的多种信息源,尤其是将视觉和听觉、语言和概念的部分,与记忆和感情部分统筹结合的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阅读的过程,是大脑不断进化的过程,也是孩子成长的过程。别忽视了亲子共读的力量,越早开始阅读,对孩子越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5

标签:汉字   字义   木乃伊   启示录   超前   好奇心   亲子   解锁   大脑   逻辑   习惯   语文试卷   过程   目标   能力   书籍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