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突然听不见,休息几天就没事?这样做对吗?

什么是突发性耳聋?

突发性耳聋是突然发生、病因未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伤。一般认为是内耳出现了问题,通常是影响一只耳朵,双侧突聋的发病率约占全部患者的1.7%~4.9%。

耳朵突然听不见,休息几天就没事?这样做对吗?

突发性耳聋诊断的一个重要标志是72小时内至少在3个连续的频率上听力损失≥30dB。

一般认为突发性耳聋与病毒感染、内耳血液微循环障碍、头部外伤、自身免疫以及变态反应等密切相关。

一项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突发性耳聋病因中以病毒感染为主(34.44%),其次为耳蜗微循环病变(21.76%) 和不良心理因素(7.16%)。

那么,出现了突发性耳聋该怎么办呢?

很多人可能觉得是小问题,休息一下就好了。但其实往往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台湾歌手吴克群就是起初没在意,迟迟没好转才去检查,诊断是突发性耳聋,然而为时已晚,左耳已经严重受损。

耳朵突然听不见,休息几天就没事?这样做对吗?

所以,如果您也有这类问题,千万不要拖着。如果治疗及时,治愈的可能性有60%-70%,但如果拖到三个月以上就可能造成永久耳聋。

2019年美国AAO-HNSF更新了突发性耳聋临床实践指南。根据新版指南的内容,小易整理了以下要点,供大家参考:

突发性耳聋患者要做哪些检查?

1、排除传导性聋

当患者首次出现突发性聋时,应当注意区别感音神经性聋和传导性聋,这对于确定治疗方法和预后至关重要。

耳朵突然听不见,休息几天就没事?这样做对吗?

感音神经性聋和传导性聋有着明显不同的治疗策略,当临床医生认为患者患有传导性聋而不考虑感音神经性聋诊断时,治疗可能会延迟。

初诊时间作为影响突发性耳聋疗效的重要原因,随着突发性耳聋的病程延长,听力功能往往呈现不可逆性损害,导致听力恢复水平较低。

2、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耳聋的听力确认

在症状出现后14天内应尽早进行听力测试,以进行确诊。听力评估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以下几部分:

a、完整的听力专科病史。

b、耳镜检查。

c、经过适当掩蔽的气导和骨导阈值。

d、在安静或噪声中经过适当掩蔽的言语测听。

e、言语识别率(WRS)

f、耳声发射检查(OAE)可用于判断耳蜗功能。

耳朵突然听不见,休息几天就没事?这样做对吗?

3、蜗后病理学检查

临床医生应该通过磁共振(MRI)或听觉脑干反应(ABR)来评估突聋患者有无蜗后病变。因为这类患者中有比例很小但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存在潜在病变,最常见的是前庭神经鞘膜瘤。

●临床医生在对突聋患者的初步评估中,不应行常规头颅CT检查。

指南认为CT扫描有风险,包括辐射暴露和静脉注射对比剂的副作用,但很少能为提高初步诊断的准确率提供有用的信息。

●临床医生不应对突聋患者进行常规实验室检查。

指南认为这些检查不仅不能帮助SSNHL患者的诊疗和护理,反而因相关的假阳性和/或假阴性结果会产生额外的费用和潜在的危害。

耳朵突然听不见,休息几天就没事?这样做对吗?

突发性耳聋如何治疗?哪些药不能用?

1、初始糖皮质激素治疗

糖皮质激素(包括全身用药和鼓室内用药)是突发性耳聋初始治疗中一种常用的治疗方式,可在症状出现2周内使用。

2、鼓室内注射类固醇挽救治疗

在症状出现2至6周后不能完全恢复时,推荐使用鼓室内注射类固醇治疗。

3、高压氧挽救治疗

在突发性耳聋发生后1个月内可提供高压氧(HBOT)联合类固醇治疗作为挽救治疗。

尽管新版指南把HBOT列为可供选择,但要注意的是,HBOT在美国的应用并不普遍,且FDA也还未批准,我国指南中仍持不推荐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鼓室   传导性   耳蜗   内耳   类固醇   掩蔽   微循环   突发性   病因   激素   听力   症状   患者   耳朵   医生   指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