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观察监测孩子的听觉能力

听力学的发展以及助听器和人工耳蜗技术的进步,让越来越多的先天性听损儿童可以通过由听而说学习语言,并最终回归用听说交流的主流社会。在这个过程中做好听能管理是基础、前提,也是关键环节。

如何观察监测孩子的听觉能力

在前面几期家长专刊给大家介绍了如何读懂听力报告,以及如何使用保养助听设备等相关内容。本次将为大家介绍在家庭中观察监测孩子听觉能力的方式方法。

1、听觉能力变化的常见原因

听觉能力是一个健康的状态,需要随时监测。这与我们每年都要做身体体检是相同的道理。配戴助听器和/或植入人工耳蜗的孩子,其听觉能力更容易出现变化,家长应该了解诱发听觉能力变化的常见原因,以及时识别幼儿的听觉能力变化。

1)分泌性中耳炎

学前期幼儿引起听力下降的常见疾病是分泌性中耳炎。该病引发的听力下降是中耳功能障碍导致的传导性听力下降,多数是可逆可恢复的,家长只要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少则2周多则几个月后,孩子的听力就可以恢复到发病前的状态。

如何观察监测孩子的听觉能力

感冒、鼻炎或腺样体肥大导致咽鼓管堵塞是引发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原因。家长要注意增强孩子的抵抗力,尽量避免感冒鼻炎等诱发因素的产生。如果家长发现孩子近期出现了听力下降,又伴随感冒或睡觉打呼噜的症状,要主动检查鼻部及中耳功能,遵医嘱对疾病进行治疗、干预助听设备。

2)助听设备故障

助听设备出现较严重的直接导致设备关机停止工作的故障比较容易被发现,我们更需要警惕导致设备音量变小的故障。最常见引起助听设备音量变小的原因有电池电量低和麦克风、受话器堵塞两种。

如何观察监测孩子的听觉能力

如果助听设备的电池电量变低而家长没有及时更换,最初阶段助听设备还会继续工作,只是助听器的声音会变小、人工耳蜗的电流刺激量会变低,达不到听觉最优化的状态。

助听器或人工耳蜗的麦克风位于助听设备前端,是灵敏度很高的采集声音的电子装置,灰尘、汗水等污物容易导致其堵塞,影响采集声音进而影响幼儿聆听的效果。同样,对受话器外置式助听器,受话器位于助听器机身外配戴在幼儿耳道中,很容易被耵聍或潮气堵塞,从而降低助听器的音量。

2、听觉能力监测的常用方法

由于认知、表达能力受限,绝大多数小龄听障儿童不能及时将他/她听得不好这一状况告知家长,所以家长要掌握密切观察儿童听觉能力的方法。处于不同听觉能力水平的幼儿家长观察的方法不同,下面分别给大家介绍。

如何观察监测孩子的听觉能力

1)具备听觉察知能力幼儿的听能监测方法

小龄幼儿或刚刚配戴助听设备的幼儿,在尚不具备听觉辨识能力前,建议家长在一些聆听互动中观察孩子对这些声音的察知反应。

家长与幼儿开展的以听觉察知为目的的聆听互动中的声音应包括大中小3个强度级别和低中高三个频率段。声音的强度就是声音的大小,这很容易理解,但需要注意声音的大小会随着与声源距离的变远而变小。如抽油烟机发出的声音强度比较大,但如果幼儿在距离厨房较远的房间中听到了抽油烟机开启的声音,幼儿对这个声音做出的反应就不属于对大声做出的反应。

如何观察监测孩子的听觉能力

声音的频率可以简单理解为音调的高低,如敲门的声音较低沉,为偏低频的声音;门铃的声音较尖,为偏高频的声音;动物的拟声词中牛的叫声/momo/为低频声音、小蛇的/ss/为高频声音。具体操作时,可参考采用由Karen L. Anderson设计编写的早期聆听功能评估(ELF)中的声音类型和记录方法。

如果家长有更适合自己家庭的声音类型(如手机来电时的铃声、马桶冲水声等),也可以进行相应替换。

在监测过程中,家长需要注意:

①要跟幼儿明确“有声音时才能做出反应,没有声音要耐心等待”这一游戏规则。家长要避免误导幼儿养成猜测的习惯,不要让幼儿认为“做出了反应妈妈就会很开心,很喜欢我;没有做出反应妈妈就会表现得不耐烦,并问我听到了没有”。

如何观察监测孩子的听觉能力

正确的做法是除了在幼儿真正听到并做出正确反应时鼓励他以外,还应在没有声音,幼儿做出“很认真听,等待声音出现”的反应时也给予表扬和肯定,告诉他“你很棒,没有声音的时候你在等”。

②幼儿的情绪状态及兴趣。在幼儿烦躁时,即使他听到了声音,也可能不会做出任何反应;对于不感兴趣的声音,即使他/她听到了,可能也不会做出反应(如叫幼儿名字,一般情况下幼儿对家长叫他的名字会有回应,但如果家长反复叫他名字,幼儿做出回应后家长没有进一步的互动,几次以后幼儿可能就会失去兴趣,家长再叫他的名字时他会对这个声音变得无动于衷)。

因此,家长最好在孩子警觉但不焦虑、烦躁的状态下给予新鲜有趣的声音进行观察和记录,并且需要不厌其烦地观察一段时间,家长要足够确信孩子确实具备对这些声音反应的能力。

如何观察监测孩子的听觉能力

2)具备听觉辨识能力幼儿的听能监测方法

幼儿具备听觉辨识能力后,家长可以通过Daniel Ling最先采用的ling’s六音监测幼儿的听能。六音测试法的概念基于选择常见的语音来代表250~8000Hz之间的言语频谱,ling’s六音从低频到高频排列的顺序是/m、u/两个音的频率范围在低频;/a/的频率范围在中频;/i/含有低频和中高频;/sh、s/的频率范围在高频。

在使用过程中家长应特别注意:/m/不能发成/mo/,否则会让原本为低频的音频率升高;/sh、s/不能发成/shi、si/,否则会让原本为高频的音频率降低。辨识是评价幼儿能否听清楚这个音,需要幼儿具备能将声音与物体联结的能力。幼儿的反应方式可以是指认,也可以是仿说。

如何观察监测孩子的听觉能力

如果幼儿尚未具备发音能力,在评估过程中可以采用让幼儿指认图片/实物的方式(如/u/的替代物是火车或乌鸦,/a/的替代物是飞机或阿姨,/i/的替代物是衣服,/sh/的替代物是狮子,/s/的替代物是蛇等)。具备发音能力的幼儿,可采取仿说的方式,在评估过程中要求幼儿“说一样的”。

家长最好每天早晨给幼儿佩戴助听设备后进行分耳测试。参考Ling's六音听检记录表(固定距离/最远距离),将每日的监测结果做记录,需要注意:

①家长以正常的说话音量发音,不要刻意提高音量或加重语气,测试距离按照由近到远的原则。如果幼儿对这个音反应不好,可以缩小与幼儿的距离(如距离幼儿50 cm);如果幼儿对这个音反应很快,可以增加与幼儿的距离(如距离幼儿2 m)。在家长能够非常熟练使用这个监测方法,并且幼儿的听觉能力非常稳定后,可记录每次幼儿能听到声音的最远距离。

如何观察监测孩子的听觉能力

②为避免幼儿猜测,家长的发音间隔和发音顺序必须要有变化,同时发音时或发音后家长不要给予孩子视觉或触觉线索(如每发完一个音就看一眼孩子,或在发音时家长有遮口的动作,发音后家长的手立刻放下等)。

③当幼儿的听能发展稳定后,多数情况下每日的记录结果都是相同的,此时请家长一定要坚持每日的监测和记录,在诸多的阴性结果中,如果突然有一天您记录到了不同的结果,您就及时发现了幼儿出现的听能潜在的变化。

如果您监测到幼儿听不到或分辨不清其中1个或几个音,代表孩子可能听这个频谱范围内的言语声出现了问题,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如言语处理器故障、电池没电、耳部感染或其它听觉改变,这时你可以缩短距离、增大音量或把音发得长一点进行测试(测试条件的改变一定要记录下来),如果改变之后仍然分辨不清,需要排查助听设备故障电池电量、导线线圈工作状态、麦克风受话器没有堵塞等,如果经排查仍然有问题,最好立即联系听力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听觉   耳蜗   受话器   能力   孩子   助听器   低频   音量   发音   听力   幼儿   家长   距离   声音   设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