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的幼升小: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该如何陪孩子度过?

阳光灿烂,蝉鸣阵阵,每年这盛夏的两个月,是每个妈妈无法逃避的现实性问题,家里摆着一个或者几个,会叫会跑会动的孩子,这是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话说,你家小朋友的暑假过的怎么样了?

不过我了解的,有一群妈妈可不轻松。因为,他们的孩子即将面临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幼升小。有人说,幼升小犹如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的确,它是孩子求学路上的第一个分水岭,家长需要认真对待。

孩子到底就读哪所学校?他们该以何种状态来迎接学生生涯的开始?我们该如何帮孩子顺利做好这个阶段的过渡呢?

姐姐明年九月也将成为一名小学生了。作为准“幼升小”家长群体中的一员,我也做了一些学习和研究,希望和更多妈妈们分享探讨。


关键的幼升小: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该如何陪孩子度过?


01 择校:选贵的不如选适合的

该为孩子选择怎样的小学?在这个问题上,相信所有的妈妈都会慎重考虑一番。

从类型上来分,小学分为公办学校、国际学校、民办学校、私立学校等等。其中前两类最具代表性。

公办学校,孩子接受的是传统九年义务制教育,所用课本及课程,都由国家统一设置,能够为孩子今后的初中衔接打好基础,因此比较适应当前的教育现状。这类学校学费合理,但抓得相对较紧,孩子考试压力比较大。

国际学校,以西式素质教育为主,双语教学、外教授课,强调个性发展,孩子有机会接触到广泛的国际交流。但这类学校往往学费高昂,对很多家庭来说,都有不小的经济负担。

无论是哪一种,都各有利弊,因此并没有所谓的最好。在择校时,我们更应该看中的是学校的教育理念、价值观与自己的是否契合,以及距离和费用是否在承受范围之内。通俗的说:应该选择最适合自己孩子的。


关键的幼升小: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该如何陪孩子度过?


砸锅卖铁让孩子进名校的行为,我并不提倡。和一些教育专家交流,他们也认为教育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短期内的殚精竭虑,很难为孩子今后的发展提供进一步的保障。在能力范围内给到孩子最好的,就已经很好。

与此同时,还有一点也很重要,那就是孩子本身的特性适合哪类学校。我们不妨先听一听他们的想法,然后再做决定。

在替姐姐选择小学时,我也有纠结。姐姐是外籍,可以去国际小学就读,不过她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从内心深处来说,我也非常看重对孩子传统文化方面的培养,希望他们有中国人的底蕴跟内涵。因此,跟姐姐沟通之后,我就排除了纯西式教育的国际学校。


关键的幼升小: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该如何陪孩子度过?


我始终认为选择哪所学校并不是影响孩子未来的决定性因素。把孩子送入名校,也并不意味着就万事大吉。相比学校和老师,对孩子成材起到关键作用的永远是父母,家庭教育始终是第一位的!


02 幼小衔接≠提前恶补文化知识

亚洲幼教年会等机构去年曾发布《2018中国幼小衔接调研白皮书》。其中提到,在参与调查的家长中,有54%对孩子升入小学的情况表示担忧,更有超过90%认同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这种情况下,幼小衔接班应运而生。很多孩子从大班甚至中班下学期开始,便提前进入到了小学模式。

关键的幼升小: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该如何陪孩子度过?


他们每天按时上学,所学的大部分是一年级的基础内容,比如拼音读写、20以内的加减法、简单识字……以及一些学习方法,比如逻辑思维、观察力、思维力的训练;甚至还会被教一些应付小学入学面试的方法以及才艺。

父母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真的是不遗余力。在这一点上,我特别理解。合适的幼小衔接班的确会帮孩子更好的适应小学生活,但我们依然需要理性看待它。


关键的幼升小: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该如何陪孩子度过?


曾经听同事说起过她身边的一个真实故事。一位妈妈从孩子出生起就狠抓教育,三个月时上早教,一岁半时学英语,两岁开始识字,三岁接触幼儿编程……而等到孩子读大班的时候,她更是一口气给小朋友报了四五个培训班。她跟孩子的日常生活,每天不是在上课,就是在上课的路上。

这个孩子上小学之后,成绩一度在班上领先。这位妈妈并没有放松,在课余时间继续给孩子报了各种培训班。然而,当小朋友升入三年级之后,问题出现了。

他开始变得厌学,情绪低落,成绩自然也一落千丈。经过心理医生诊断,这个孩子由于被逼迫着不断学习,他的状态已经承载不了那么多,内心早就产生了抗拒和焦虑之情。

得知真相,这位妈妈后悔莫及。这个故事带给我的感触也特别多。童年本是无忧无虑的,不该让太多的课本与培训班取代快乐的玩耍。并且,超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并没有好处。


关键的幼升小: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该如何陪孩子度过?


去年9月,美国《纽约杂志》周刊曾刊登文章指出:“让年幼的孩子过早就掉到枯燥的课业中,会比青少年更容易丧失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相关研究人员对田纳西州公立幼儿园开展大面积评估调查后发现,提前接受小学教育的孩子,在入学时确实会比同龄人表现出更强的“入学准备”能力,尤其是在阅读和学习技能方面,优势更加明显。

然而,这些孩子在正式进入一年级之后,普遍出现了厌学倾向,而到了二年级,他们中不少人的读写能力、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数学能力的成绩更是落后于同龄人。

过早学会小学阶段的内容,尽管能让孩子积累一定的学科知识储备,让他们一时领先,但由于相对应的心理建设、学习能力、习惯与兴趣等方面的准备相对不足,因此很容易导致孩子后劲不足,最终落后于人。


关键的幼升小: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该如何陪孩子度过?


在全球诺贝尔奖获得者人数最多的德国,有着极其出色的教育体系。但他们的理念就是反对让孩子接受超龄教育。德国《基本法》中甚至明确规定:禁止设立先修学校和先修班(相当于国内的学前班)。

相比灌输知识,德国人更看中的是为孩子创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让他们发展各种综合素质。因此你会看到,在德国的幼儿园,老师不会教授额外的课程,但会更加重视孩子创造力、动手能力、社交能力、感受能力、以及各项社会基本常识的培养。


关键的幼升小: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该如何陪孩子度过?


所以。我建议爸爸妈妈们客观全面地看待幼小衔接班。根据孩子即将就读小学的特色与需要,可以适当让孩子多了解一些即将学习的知识,培养他们的兴趣,但是不提倡过度灌输。揠苗助长,最终收获不了累累硕果。


03 幼小衔接主要是环境适应和习惯培养

我认为幼小衔接的准备工作是一定要做的,但绝不仅仅是知识的恶补,而是在于对小学环境的适应和良好习惯的养成。


关键的幼升小: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该如何陪孩子度过?


●心理建设方面:

相比幼儿园,小学是一个全新的阶段,孩子在新奇的同时,也可能出现紧张、胆怯、甚至是抵触的情绪,这些都是非常正常的。这时候,做好孩子的心理建设尤为重要。这能帮助他们更快地融入新集体,熟悉新老师,结识新朋友,开开心心地入学。

可以给孩子准备新的文具、学习用品等,积极暗示即将进入小学的事实,通过仪式感培养孩子对于小学生身份的自豪感。


关键的幼升小: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该如何陪孩子度过?


●身体素质方面:

拥有健康的体魄是好好学习的基础,将为紧张的学业提供保障。所以,让孩子增强体质非常有必要哦。

建议每天都带着孩子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


●生活作息方面:

有规律的作息习惯,有助于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生涯的节奏。

建议带着孩子不熬夜,不睡懒觉,尽量做到和小学生作息时间一致,每天早起早睡。


关键的幼升小: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该如何陪孩子度过?


●能力培养方面:

1. 自理能力:比如,能够学会自己整理书包,能够自主上厕所、中午自己吃饭……会照顾好自己,是适应新生活的第一步。

2. 社交能力:培养得体的行为习惯,克服任性、自私等毛病,学会如何与人交流相处、如何合理表达内心的想法。有礼貌善沟通的孩子,在哪里都会受欢迎哦。

3. 时间管理能力:不拖拉磨蹭,能够合理分配课间时间,适应一堂课45分钟的课堂纪律。

4. 学习能力:比如,规范的学习习惯、专注力、思考能力……这将为孩子今后的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关键的幼升小: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该如何陪孩子度过?


●技能获得方面:

知识储备:一些简单的数理逻辑和基本常识,比如认识钟表、日历等。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激发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和探索欲。

握笔技巧:学会正确的握笔姿势,避免因动作不规范导致手部疲劳,影响今后的书写。

此外,还建议妈妈们带孩子亲自去小学的课堂实际看一看,提前体验一下小学阶段的生活到底是怎样的。这样,可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也能提升他们对学校生活的向往。

关键的幼升小: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该如何陪孩子度过?


04

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幼儿自我发展理念”。他指出,儿童的成长发育具有规律性,他们的一切发展都是循序渐进的。

针对每个时期,都应该有与之相对应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一味提前只会起到反作用。

相比幼儿园,小学阶段侧重更多的是孩子心智人格方面的塑造。他们最终将成为怎样的人,小学经历将起到关键作用。因此,幼升小这件事儿,值得我们全力以赴,但也不必盲目焦虑。

无论如何,我们要明确一点——这是一场顺应自然规律的身心过渡,需要我们不疾不徐,用心引导,陪伴孩子好好走过。


作者简介

我是Sharon,两个混血宝贝的妈妈。海外留学生活多年,毕业于常青藤盟校。曾任职于跨国投行,后投身母婴行业十多年。希望在中西方文化交融碰撞中,和你一起发现更多育儿惊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8

标签:培训班   孩子   德国   幼小   硝烟   幼儿园   姐姐   兴趣   阶段   战争   能力   关键   妈妈   建议   小学   基础   学校   知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