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上喊辞职的人,反而呆得更久!”为何人们总是言不由衷?

最近在朋友圈中,有这么一个神段子:

小时候我们词不达意,长大后我们言不由衷。

这句话之所以能火,或许是因为它很贴合我们的生活。

一、嘴上喊辞职的人,待得最久

在职场中,有这么一类人,天天喊着要辞职,他们讨厌工作,讨厌领导甚至讨厌老板。

然而,细心观察你会发现:嘴上叫着公司不好的人是TA,月月拿全勤奖的也是TA。

当别人一声不吭地辞职时,TA却“水深火热”般地继续留在公司工作;当别人进了老板黑名单时,TA却成了老板心目中的白月光。

口是心非,仿佛是这群人的必修技能,表里不一也是TA们的体现,你或许会觉得他们很虚伪,但是,这类人为何能在职场上混那么久呢?

实际上,言不由衷的心理,已经进入到了每一位职场人的心中了。

“嘴上喊辞职的人,反而呆得更久!”为何人们总是言不由衷?


二、为什么我们言不由衷?

其实,没有一份工作是让人不想辞职的,各行各业都有着自己的难处。

互相排挤和竞争的同事,喜欢找麻烦的领导,更麻烦的老板,对工作不感兴趣,工资太低,加班太久,时间太长等等。

但是,为什么我们没有辞职?没有太多冠冕堂皇的理由,答案只有一个:钱!

那些高喊“辞职”的人,是对现实的不满。

然而,继续工作的他们,则是对现实的妥协。

没有能力,没有机遇,没有其它收入来源,没有好身体,不再年轻,种种现实的压迫,让我们不得不低头。

其实,成年人的言不由衷,不仅仅是体现在工作上,在生活的任何一个角落亦是如此。

对待父母,我们必须让他们顺心如意,明知道父母有一些陋习,也不好当面指责他们,只能迎合着父母,逗他们开心;

对待孩子,我们必须用关爱和包容,哪怕他们考试的分数不堪入目,也要安慰他们继续加油,下次肯定能考好;

对待伴侣,我们需要理解和兼容,哪怕他们不做家务,把脏袜子扔得满天飞,也赚不到钱,我们依然要留在他们的身边,照顾着他们,坚信未来会更好。

由此看来,成年人的言不由衷应该是共性,那么,它是不是与生俱来的呢?

“嘴上喊辞职的人,反而呆得更久!”为何人们总是言不由衷?

三、言不由衷是否与生俱来?

并不是,其实宝宝在刚出生的时候,根本没有这种意识。他们不会说话,只能通过哭闹和咿咿呀呀的唇语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这是因为小时候我们掌握的词汇不多,也无法完善地用对应的词语表达出我们的情感,所以就会有“小时候我们词不达意”的说法。

那么,长大后,我们能够熟练地运用各种词汇了,也善于各种表达了,为什么还是言不由衷呢?

其实,在心理学中,言不由衷这个词也是有底层逻辑存在的。

四、言不由衷的心理学解释

在心理学界有着巨大贡献的奥地利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曾在20世纪初将心理防御系统描述为人类心理结构的一部分。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这三种心理结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1、婴儿时期——本我心理结构

新生儿的本我心理与生俱来,他们只希望追求感官的愉悦,拒绝痛苦和负面情绪。在面对外界诱惑的时候,他们总是很本能地表达本我意识。

比如,宝宝看到水果摊上的葡萄,就会不由自主地伸手去拿,他不会在意周围有没有人管,也不会去考虑这样做对不对。

这种宝宝的本我意识,是不会考虑外在因素的,它也是任何动物的天性。

2、童年时期——自我心理结构

在童年时期,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发展了起来,他们开始意识到世界除了自己和爸爸妈妈,还有许多其他的人。

在经历过一些事后,他们慢慢地开始学会管理自己的本我意识,当他们再次看到水果摊上的葡萄时,不会傻傻地伸手过去拿,而是可能会看看周围有没有人注意到自己,如果没有,就会上前“偷几颗”吃。

童年时期的这种自我意识,是本我意识的改进版,它能在一定程度上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冲动。

为了避免与人发生正面冲突,他们会选择一种自认为很安全的方式去完成这件事。

然而,自我意识还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一种心理结构,没有道德和法律的约束,它依然属于一种不成熟的心理。

“嘴上喊辞职的人,反而呆得更久!”为何人们总是言不由衷?

3、成人时期——超我心理结构

超我,是自我发展的最高阶段,它区别于本我的先天需求,也比自我的幼稚更进一个档次。

超我是由社会规范、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内化的一种心理结构,它是在追求人伦完善的一种境界。

在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中,超我不仅包含着道德良心部分,也包括着自我的理想。

这些自我理想是指渴望达到的成就目标,以及我所认同的榜样,努力想把自己变成什么人等等。

有了道德规范和理念的约束,超我的成人在面对同样诱惑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截然不同。

同样是水果摊上的葡萄,同样是对葡萄的欲望,超我的成人会通过金钱消费的方式来满足这种欲望,这种超我克制住了天性的本我和幼稚的自我,成为了人类心理成熟的一个标志。

让我们再回到言不由衷这个话题,儿时的本我和自我,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只是单纯地想要表达出自己的需求与欲望,不会顾及他的需求对周边人的影响。

而超我的成年人,却会在法律、道德规范、人际关系、理想与信仰等多个方面进行思考,最终说出一句最恰当的话或做出一件恰当的事,这便是成年人的言不由衷。

由此看来,成年人的言不由衷并非虚伪,也不是表里不一,它只是一种自我保护的心理防御机制,是一种人们对现实的妥协,是人们在权衡利弊后,保护自己、方便他人的最优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言不由衷   弗洛伊德   词不达意   由此看来   与生俱来   成年人   葡萄   时期   意识   现实   老板   自我   结构   心理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