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研究发现:别人对你的态度,取决于你对别人的态度

在我们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例子:

在公司,我们工作积极主动求上进,但就是得不到领导的赏识,还不断被他们否定打击。


在婚姻中,我们尽心尽力,却费力不讨好,伴侣根本不买账,还总说自己这不好那不好的。


在亲子关系中,孩子不理解我们的难处,父母不懂我们的教育方式,各种冷言冷语刺激着我们。

我们常常会想,这世界怎么了?为什么所有人对我的态度都不好?

实际上,生活就像是照镜子一样,别人的态度或许就是你内心的映射。

心理学研究发现:别人对你的态度,取决于你对别人的态度

一、态度取决于你的内心

人的一生想要真正了解自己不容易,我们不光要自我反省,从自己的角度找出自己的问题所在,也要通过从他人身上获取的评价,进而进一步确定自己。

它就像照镜子一样,我们每天通过他人的言行举止,态度话术便可以反观自己的行为举止是否合适。

从对方的反馈,我们能够补全一个更加完整的自我,从而加强自身了解,这便是镜像效应。

正是因为人们需要从他人身上获取对自我的评价,他们才会与他人交流合作。

当人们在形成对他人印象的时候,也会习惯性地将自己的思维投射到他人身上。这便是一种虚假同感,人在潜意识当中觉得其他人也具备有和自己相似的想法。

比如:

我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就会自然而然地认为所有人都像我一样的善良。当遇到一个乞丐向我乞讨时,我会很自然地向他施舍。

于是在我的认知里,向乞丐施舍便成为了善良的人必备的一种素质,如果身边有谁拒绝向乞丐施舍,我就会认为他是不善良的。

但是,实际上这个人可能是希望乞丐能自力更生,并非不善良。

从这个观点,我们便可推理出:你认为别人对你有意见 是因为你对别人有意见,所以投射到他的身上,认为他也是如此。

虽然投射效应可能会让你误以为对方对你态度不好,但实际上,很多时候对方对你的误解才是态度变差的根源。

心理学研究发现:别人对你的态度,取决于你对别人的态度

二、误解才是根源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这本书中谈到了一个著名的理论:

每个人的大脑都有两套系统,分别是系统1和系统2。

系统1在观察他人时,会产生自动化反应,不费任何力气便获得观察结果,但结果可能出现偏差;

系统2则是要仔细研究才能得出结论,结论趋近于准确,却费时费力。

而人的天性是懒惰的,他们更喜欢毫不费力地以系统1来看待问题,这样就很容易出现误解。

心理学研究发现:别人对你的态度,取决于你对别人的态度

1、确认的偏差

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尽相同,别人看到现在的你,往往会和他们认为的差不多。比如,你是个学生,无论你在做什么,他们都会不自觉地将你的身上贴上学生的标签。

如果他们认为学生懂礼貌,也就会认为你是一个懂礼貌的人,如果他们认为学生爱撒谎,那么很可能认为你也爱撒谎。

这种确认的偏差会让人产生一种“先入为主”的观点,将你固定在某个群体内,进行规范。

2、成见

成见是以个人思维的固有方式来划分人群,比如,如果你是个老师,他们自然会以老师的道德标准来要求你。

比如老师就一定要口才好,能够为人答疑解惑。如果你不是那样的人,他们就容易对你产生误解和偏见。

正因为有这2种误解,才会让你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变差,从而影响到别人对你的态度。

总的来看,别人对你的态度,往往取决于你自己的内心、确认的偏差以及成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丹尼尔   态度   成见   偏差   照镜子   举止   误解   心理学   乞丐   善良   内心   身上   不好   老师   学生   系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