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里林泉》读后感

我对这本书的感觉,是复杂的。

最开始,我并不看好这本书,认为这本书里有很多照片,章节也没有明晰的逻辑性,当时拆开后,就有点不想继续看下去的欲望。但,幸好我坚持看下来了,不然就不会有这么大的收获。

这本书的描述,就如书的封面的那句话:对尘世我最终能做的好像就一个:描述它。

这本书,作者就是在描述它,在描述中带一些自己的视角和感触,丰沛的情感,就像是茶叶与水初次碰面的瞬间,立马沸腾。

首先,书中有诸多的描述手法,使用地最多的是拟人,读起来就好像这本书里的所有物体,都带有情感,就像人一样,能感知到环境的变化。其实,是作者丰沛的情感,融入到物体中,使物体自带人性。

其次,在作者大篇幅描写的几个小节中,都透露出一种对社会变迁的无奈,这种无奈也是对记忆中的片段的突然顿悟。写作描写了一些人,花了很大的篇幅,去描写作者记忆中的人,这些人本身就是时代印记中的“被抛弃”者,被当时的时代伤害及抛弃,但作者当时由于年龄小,并没有悟出这种抛弃,反而是由于自己念念不忘,终于在后来的某一天,悟出了时代对这些人的“抛弃”。

最后,作者的遣词造句,让我兴叹。有诸多句子的用词,读起来感觉就是不一样,用别的词去替代,反而失去了本身的味道。

我突然有股冲动,想像作者一样,把自己的回忆和日常记录下来,但,真的好像我的脑子里是一片荒芜,没有任何可以写的东西,我也反思,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好像是我觉得外界与我无关,我不会把自己的注意力和情感,浪费在外界,对诸多细小事务,我也甚是“节约”自己的情感和注意力,漠不关心。

如果失去了对生活的好奇心,是不是就像我现在一样,到了“麻木不仁”的状态?

犹记得青春时期的我,在感情上有点“四处留情”,看到什么事都会有一番“悲伤惜春”之类的感怀,丰沛的情绪和思想,正好在青春时期张扬,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这种丰沛的情感就好像过早被消耗一样,已经逐渐湮灭于时光中。

如何对生活保持好奇心?

如何对生活怀有热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6

标签:遣词造句   丰沛   读后感   篇幅   物体   好奇心   注意力   外界   时期   年龄   无奈   感觉   青春   情感   作者   时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