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机英雄孔祥瑞,他有一个绝活


孔祥瑞,“最美奋斗者”,平日刻苦钻研,勤奋学习。

有一次,码头上一台门式起重机的旋转大轴承出现了异响。一般来说,这种异响可能是缺少润滑导致的,但也可能是重大事故的前兆。于是,一个两难选择摆在了面前:如果不拆卸下来进行彻底检修,门机就有可能瘫痪;如果拆卸下来后发现没有什么问题,企业就会蒙受上百万元的经济损失。

到底拆还是不拆?在场的领导和工友们都没有了主意,而是用期待的目光看着孔祥瑞。孔祥瑞当时只做了一个动作,就果断作出了轴承坏了的判断,说必须拆。但是拆完之后,结果却出人意料。

孔祥瑞究竟做了什么动作?他为何能如此果断地做出拆的决定?而最后又是什么样的结果?

要回答这个问题,让我们从孔祥瑞的成长历程开始说起。

门机英雄孔祥瑞,他有一个绝活

一、上课三天,回到工作

1985年,孔祥瑞已经是开了十几年的门式起重机的老工人了。他作为值班队长,技术骨干,得到了一个机会去参加职工大学的考前培训班。可是,他人在课堂上,心里却放不下他的工作。上学占用时间呀,岗位上离不开他。于是,他在上课的第三天就做出了决定:重返工作岗位,告别课堂。

他就是这样地热爱他的工作。他有着极强的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总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35年如一日。

门机英雄孔祥瑞,他有一个绝活

1999年7月1日下午3时,天津港码头作业现场的地面温度已经到了40摄氏度。在这样的高温下,一台正在作业的主力门机突然短路起火了。门机的表面已经被太阳晒得烫手,而冒着浓烟的铁皮机房的温度也超过了50摄氏度。孔祥瑞心急如焚。当时,由于南方五省电厂电煤告急,国务院急令抢运电煤。“军情紧急!”在那样的高温中,孔祥瑞身先士卒,第一个钻进了机房。那时的机房,如同一个烤箱。他和工友们的眼眶、嘴角和工装很快就沁满了汗水。他和5位工友们挥汗如雨,喉咙冒烟,整整喝了5箱矿泉水,却没人去厕所。孔祥瑞让工友们轮换着出机房喘口气,自己却一直扎在机房里不停地抢修。直到晚上11时,故障终于修复了,装船作业可以继续了。而孔祥瑞已经在那样的环境中连续干了整整8个小时。走出大罐的孔祥瑞的身体已经像棉花一样软了,他瘫坐在地上,长长地喘着气。


二、勤于学习,善于思考

1972年,17岁的孔祥瑞便被分配到了天津码头。天津港是我国第二大煤炭下水港,而孔祥瑞的工作,便是在这样一个港口当一名门吊司机。多年来,天津港一直都重视技术革新,坚持“谁出力谁得利,谁创新谁得奖”的竞争分配原则,并且对于实用技术成果和先进工艺的发明者、重大课题攻关主持者给予重奖。孔祥瑞总是坚持学习,他往往边干边学。他随时带着笔记本,上面写满了他发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为了尽快地掌握从国外引进的新设备和新操作技术,他总是把资料装在包里,有空就拿出来背,背完了再到设备前去对比了解。

孔祥瑞相信,只要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工人也能够施展自己的才华。他对各个岗位的设备的了解和对各种操作技术的熟悉使得他成为了有名的“门机大王”和“排障能手”。

门机英雄孔祥瑞,他有一个绝活

1995年,他当时在天津六公司担任着固机队党支部书记、队长的职位。他的工作是掌管公司装卸生产的核心设备——18台40吨门机。有一次,12号门机发生了故障,无法继续完成生产任务。而在修复门机之前,需要将168吨重的门机上盘抬起。以往解决这个问题,都需要租用海吊作业,得等两个月。孔祥瑞不希望生产受到影响,也喜欢钻研,他依靠自己长期积累下来的实际工作经验,决定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他带领工友们反复观察,反复研究,最终攻克了下支点因轴承旋转不易固定的难关。他们最后选择用10个单个承压30吨的千斤顶顶起168吨的门机上盘,使门机故障得以修复。从此,一项新成果产生了,那就是焊接在大法兰盘下的新型顶生支座技术。


三、技术革新,蓝领专家

孔祥瑞先后主持开展了技术革新项目150多个,获得多项国家专利。他为企业创造的价值高达9600万元,是每个人都敬佩的“知识型产业工人”。他相信实践出真知,多次放弃深造的机会,留在了工作岗位中。工作场所就是他的课堂,生产实践就是他的教材,设备故障就是他的课题,而那些身怀一技之长的可爱工友们,则是他的老师。他奋勇拼搏,不断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最终赢得了“蓝领专家”的美誉。

门机英雄孔祥瑞,他有一个绝活

那次码头上的门式起重机的旋转大轴承出现异响,在场的企业领导和工友们都向他投向了期待的眼光。因为他已经是领导们心中的专家,是工友们心中最可靠的伙伴。他在长期的工作和学习中练就了“听音断病”的绝活,只要听听声,他就能知道哪里出了问题。所以这次,孔祥瑞又冷静地听了听声音,便判断出必定是轴承坏了,这才做出了拆的决定。不过,当公司请来900吨的海上浮吊进行作业将门机上半截缓缓吊起,将回转大轴承拆了下来后,回转大轴承正面却完好无损,没有异常。难道我听错了?孔祥瑞仔细思考后,认为自己的判断不会有错。他认定轴承一定是损坏了,完好的轴承只是表象。于是,他冷静地指挥吊车将大轴承翻了过来,答案才最终揭晓。原来,在正面完好的回转大轴承的背面,滚珠早已经散落出槽。像这样的轴承,如果继续使用,后果不堪设想。


四、攻坚克难,勤奋开拓

2001年,天津港冲击亿吨吞吐量。作为当时天津港最大的装卸公司,孔祥瑞所在的六公司承担的作业量达2500万吨,这要求18台门机干比往常多三分之一的活。

这可不是一些维护和保养就能做到的。得下苦功夫,想出绝妙的点子才行。那一段时间,孔祥瑞一直在思考如何提高效率。他的脑子里都是门机,反复地咀嚼着门机抓斗作业的每一个动作。

门机英雄孔祥瑞,他有一个绝活

皇天不负苦心人,孔祥瑞在经过了反复的观察和思考后,终于找到了突破口。他发现,门机抓斗放料时,抓斗要先下降进舱,然后打开放料,再提升。而在打开抓斗放料的那一刻,机器会有一小段时间的停滞。别看这一小段时间,如果每次动作都节约一小段时间,工作效率就会大大提升。

于是,孔祥瑞与队里的技术骨干一起研究,想要找到把抓斗打开放料和轻钩提升两个动作合在一起的方法。在群体的智慧下,他们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他们将操作杆移动轨迹由“十”字形丰富成“☆”形,用一个指令控制两个动作同时完成。

由于这项发明,门机每钩一次的作业时间减少了15.8秒,平均每天能多干480吨的活。一个门机一天多干480吨,18个门机一天就能多干8640吨。由于这项发明,六公司当年2500万吨的任务超额完成,为公司增效1600万元。2002年,这项“门机主令器星形操作法”被天津市总工会命名为“孔祥瑞操作法”,成为了天津市职工十大优秀操作法之一。后来,这个“金点子”作为备受同行关注的新技术在全国受到了推广。

孔祥瑞经常说:“干,就干出个样子来!”

他最欣赏的广告语是:“劳动创造美好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操作法   抓斗   工友   作业   起重机   天津   绝活   机房   码头   轴承   动作   英雄   时间   设备   工作   技术   公司   孔祥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