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直播买保险?这事儿可能不保险

看直播买保险?这事儿可能不保险

作者| 猫妹

来源| 大猫好规划


猫妹身边有不少朋友沉迷于网络直播,欲罢不能。


抢到了兴高采烈,没抢到感觉遗憾,总结经验下次再抢。


如果主播推荐的东西恰好是你平时用的,少花钱当然是王道。


但猫妹也发现,这些朋友也很容易被“种草”。


原来没用过的东西,没需求的物件儿,也会因为主播推荐,就“抢”回家。


这就是,直播创造需求啊。


现在不光是实体商品上直播,连金融产品都上播了。


比如,保险。


但直播买保险这事儿,靠谱吗?


看直播买保险?这事儿可能不保险


看直播买保险?这事儿可能不保险


前些天,“小沈X联合某保险公司在直播间违规销售保险产品,导致18万人受欺骗”的消息登上微博热搜。


明星直播带货保险,咋就是违规销售,咋又欺骗了呢?


猫妹看了一下,原来情况大概是这个样子。


在直播间里,这位明星很卖力地推销一款百万医疗险。


情绪激昂,吸引力十足,比如,称只有购买保险,应对风险时“才能有备无患,才能长治久安,才能有幸福和谐的家庭”。


确实,保险并不是实体商品,看得见摸得着,也不是买了马上就能用,必须得发生保险事件才用得上,而保险事件又是概率事件,所以,得激发大家的风险意识、焦虑感才行。


所以要论销售话术,保险销售人员的话术,都经过专门训练,相当了得。而这位明星的口才很好,情绪感染力也很强。


但问题是,这位明星,还十分卖力地提了一些不该说的话。


比如“只要一块钱,随时不喜欢随时可以退”,尤其是重点强调“一元钱”。


稍微有点常识的猫友都知道,一份百万医疗险,再便宜,也没便宜到一元钱一份的地步。


所以,一元钱就是个卖保险的噱头,第二个月保费就会现出原形。


在投诉平台上,经常有人投诉,一元钱买的保险,到了第二个月就开始扣一百多、几百元、上千元了。因为,一个月一百多、几百多、上千,才是一份保险的真实费率水平。


像百万医疗险,因为一个月等待期的存在,也就是投保首月即便出险,除非是意外原因导致的,保险公司不赔,而过了首月,才进入正经的全面保障期。所以,即便报着就保一个月薅羊毛的心态去占这个“只要一块钱”的便宜,也是不可能的。


监管则反复强调过,保险公司不得随意调整保险费率,必须按照报备费率执行。


那么这款产品报备过的费率表,是否真的是首月费率一元?还是为了吸引客户投保,而编造了虚假的费率呢?不得而知。


至少,这几年各地监管部门没少因为类似的操作罚保险公司和保险平台。


比如去年12月,银保监消保局就因为“首月0元”、“首月1元”的文案通报了安心财险、轻松保、津投经纪(京东平台)、保多多经纪(水滴平台),因为它们耍花活儿,把首月少交的保费,被均摊至后11个月去了。


除此之外,“随时不喜欢随时可以退”,则不严谨,什么情况下能退保,什么时候不能退保,退保是否有损失,都没有提到。


像类似的bug还有很多。


直播中只提保什么大病,价格如何优惠,却不提免责事项,健康要求。


这就意味着会有压根就不符合健康告知的人投保,后果就是钱交了,出事一分钱不赔,甚至连保费都拿不回。


这些关键信息,如果主播不提醒,靠消费者能自己知道吗?答案是很难。


因为客户小白居多,对保险这样的复杂金融产品缺少认知。


而且链接过去的投保网址都是经过反复优化的,能不让客户勾选的,绝对不会让客户多点一下,因为每个操作,都意味着多少百分比的客户流失。


甚至有的后台,连健康告知环节都不展示,变成默认勾选。


猫妹家的队友,要说也没少受到熏陶,还不是一样,前脚爱心爆棚的给人在众筹平台捐钱,后脚就被推销了一份保险,点了两下,居然说投保成功了……满世界找退保入口都没找到,最后只能打客服电话。


看直播买保险?这事儿可能不保险


看直播买保险?这事儿可能不保险


其实,类似的直播话术,并不是这位明星才有的。


很多直播间里的主播,带货卖保险产品时无论是介绍,还是回答问题,都存在不合规的情况。


“只要产品不下架,我们的产品就可以给大家续缴到100岁”


“只要买了就可以理赔了”


“管挂号管几次?有几次就管几次”


“如果下线会给大家换保险产品的,换同类型的”


“花多少报多少”


……


这是明星的影响力大,一场直播就带货18万人,其他没那么知名的主播呢,到底带了多少人?又被谁关注到了吗?


保险并非简单粗暴地宣传“物美价廉”那么简单,只说优势,不说注意事项,只会带来更多的问题。


对于直播这种新的销售形式,监管已经进行过多次风险提示。


比如河北银保监局加大对分支机构及从业人员短视频直播账号和信息发布的审核力度,坚决清理未经报告开设账号和发布内容的行为,严格追究相关机构和人员责任。


比如北京银保监局下发《关于保险网络直播和短视频风险提示的通知》,就保险网络直播和短视频存在的风险,给予辖内保险机构三方面提示。


比如天津银保监局也提示了金融直播营销风险,明确提出目前的几大乱象,比如无资质主体“鱼目混珠”、直播平台信息设置混乱、非专业人士误导或欺骗,提示大家注意虚假或夸大宣传、偷换概念、简单比价、信息披露、风险告知或提示不到位等销售误导风险。


保险是商品,但又不是普通商品,它有一定的门槛和适用人群,在直播这种条件下,无法有效识别每个人的特性,也做不到一对一地充分沟通,猫妹建议大家不要轻易被种草。


如果真有保险需求,还需再多了解一点儿,缓一缓再伸出您发财的小手儿。


看直播买保险?这事儿可能不保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3

标签:首月   报备   保费   费率   保险公司   保险产品   类似   便宜   提示   风险   客户   明星   商品   产品   平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