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的艺术:做一名优秀的演说家

  不知道大家会不会跟我有相同的感受,不管是在生活还是在职场当中,有一项重要的能力,叫做「沟通的艺术」,很多也许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在经过一番有技巧的沟通后,就出现了转机,而这种「沟通的艺术」就是故事。

沟通的艺术:做一名优秀的演说家

沟通的艺术:做一名优秀的演说家

  为什么要讲故事?

  拿我们的成长来举例:

  在我们最懵懂的时候,爸爸妈妈或是幼儿园的老师,都会选择最简单的方式来让我们明白做人的道理,那就是讲故事。

  从拔萝卜的故事中,我们知道了团结就是力量;

  从小红帽的故事中,我们知道了邪不胜正的道理;

  从灰姑娘的故事中,我们知道了善良的人才会有好报。

  就这样,这些看似高深的道理,都一点一滴的被我们深刻的记忆在脑子里。

  在童年时期,我们听童话故事,上学之后,我们听寓言故事,走入社会中,我们看心灵鸡汤,所有让我们心灵为之沉淀的都是一个又一个故事。

  在步入职场后,对于一个公司或者团队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沟通的技巧,沟通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团队的建设,作为团队的领导者,好的沟通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团队的参与者,好的沟通会让合作更加愉快。但是很多时候,直来直去的沟通并不适用于这个社会,因为直白的利剑往往会伤人,并没有好的效果~这些时候,我们就不得不采取些婉转的方法,那就是讲故事。

  所以,没有什么比故事,更具有说服力了。那么,我们人类为什么就那么喜欢听故事?

  我们为什么喜欢听故事?

  我相信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曾经努力想说服别人,试图用长篇大论的道理去压制,以证明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你干巴巴的讲道理,对方根本听不进去,或者就是不听,但你用讲故事的方式讲道理,那效果就不一样了,是因为我们的大脑就是被设计成这个样子的。

  人类在很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主要就是依赖有限的个人生活经验和听别人讲故事来学习知识和理解这个世界。听故事比起讲道理,更符合我们进化出来的成熟模式和习惯,更容易满足我们的认知和情感体验,也更容易让我们找到生命的意义。

  那么故事都有哪些使用场景呢?请往后看。

  故事的使用场景

  1.在自我介绍/团队合作中,讲故事能让我们更立体、更精彩;

  2.在撩汉/撩妹/聚会的场合下,一个很会讲故事的人一般会很吸引异性的注意力,而且常常作为核心人物去撬动整体的气氛。会讲故事让你更受欢迎;

  3.在交流写作中,有很多知名的作家,就是因为很会写故事变得很有名气,像张嘉佳《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知乎的张家玮张公子,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法国作家马克李维《偷影子的人》等

  4.产品/运营/品牌营销场合下

  现有的很多成功的案例:

  1.褚橙卖的不是水果,卖的是褚时健的励志故事;

  2.杜蕾斯卖的不是避孕套,卖的是人们对“性”事的神往;

  3.百岁山卖的不是矿泉水,而是笛卡尔和克莉丝汀的爱情故事

  以上案例都一个共性,那就是所卖的产品被赋予了情感,赋予了故事,这样一来,产品就传达出了更高的价值。尤其是在互联网这个时代,正如大家所知道的,一个商家去卖鸡蛋,你们会发现,鸡蛋还是那个鸡蛋,没有因为互联网变成鸭蛋,但互联网提供了一种讲故事的有效渠道,在互联网上,鸡蛋可以变得更有情怀,也就可以更“值钱”。

  再举一个例子:

  同样做了个摄像头,你如何告诉用户?一种方法是讲自己有多少万像素、镜头用的是某某高科技材料,另一种是讲你和远方的亲人可以通过这个摄像头联络感情。

  区别在于,后者是讲这个东西对用户有什么用,能给用户带来多少利益,用户不用有什么损失……可是总有人忍不住“炫技”,非要像前者那样说我有什么功能,我用了什么新技术,我比竞争对手好在哪里……区别在哪?道理都知道,一个是真正的用户为中心,还有个总是在说我。

沟通的艺术:做一名优秀的演说家

沟通的艺术:做一名优秀的演说家

  我们可以讲哪些故事?

  1.你自豪的时刻

  在你人生的某个时刻,做对的事情不容易,但你顶住了所有外部压力,选择做你认为对的事情,并且取得了不错的结果,你经受住了考验,这是你最自豪的时刻,也是你最自豪的故事。

  2.你失意的时刻

  每个人都有失败的时候,失败的经历,但你敢于迈出第一步,向他人分享你个人的失意,错误尴尬的瞬间,更能取得别人的信任,同时也彰显了你的的品质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3.你的良师益友

  可以讲你生命里的关键人物,比如良师益友,或者没见过面但是对你影响特别大的人。这个人的身上应该有你看重的品质,或者他是你的理想目标。这样一方面能向听故事的人宣扬这类品质,另一方面,对方也会觉得你本身就有这些好的品质。

  4.你的一本书、一部电影、一件时事

  你可以从书籍、电影、报刊文章或其他媒体中找到无数可以表明自己观点的故事,还能把这些经典的故事进行包装,使其变得更富你个人特色。讲出你当初是怎么知道这个故事,或者详细说明这个故事对你的意义,或者你分享这个故事的原因,就能把这个故事变成你的故事。

  如何讲好一个故事?

  首先要有「故事思维」。

  说到故事思维,这里就要谈到另一个被大家所认知的思维叫理性思维。故事思维偏重情感,跟理性思维是不一样的。按照理性思维思考,很多人会有这样的观点:比如事实更准确,比如逸闻趣事更有价值;以及解决方案和问题之间要有直接联系等等。但是故事思维看问题的角度就不一样。

  比如要解决酗酒问题。酗酒的根本原因就是喝酒太多,直接的解决方案就是停止喝酒。但是这种方法成功率很低。戒酒小组这种组织,就让酗酒的人聚集到一起,分享自己的经历、故事,最后就能帮助一部分人成功戒酒。

  那么如何才能培养「故事思维」呢?

  首先,忘掉图表和电子表格,这些工具会阻碍想象力。然后多消化那些能拿出来分享的经历,提前总结出结论。其次,要鼓励听故事的人参与进来,你去引导他们,让他们观察你注意到的内容,他们就有可能接受你的观点。再次,激发人们的感情,尽量不要用逻辑来控制人们。如果对方发现了这一点,就会增强戒备心理,离你越来越远。

  其次,要熟练掌握故事的六个元素。

  1.情节和篇幅

  2.细节

  3.悬念

  4.画面或画面感

  5.情感

  6.提炼与升华

  1.情节和篇幅

  我们都知道一个故事必须包含情节的,否则他就是一个故事的梗概或者摘要,构不成故事。由情节构成的一个故事,为了表达到影响受众的母的,不如让受众或感动,或惊恐。或喜悦,是需要一定的篇幅的,否则无法带受众进入一个预先设计的状态。

沟通的艺术:做一名优秀的演说家

沟通的艺术:做一名优秀的演说家

  比如一个银行劫匪被经常追踪的故事,如果我们看到的是从警察的角度去叙事,我们需要一定的篇幅才能跟警察的新紧紧的绑在一起,这时候你会希望警察抓到劫匪,如果看到是姐夫的角度去叙事,我们也需要一定1篇幅才能跟劫匪的心紧紧绑在一起,这时候你希望劫匪能够成功跑掉。为什么我们会有这样古怪的翻译?因为一定的故事篇幅使得我们跟警察或劫匪共处了一段时间,这个过程中跟警察或劫匪长生了共情作用。

  如果一个故事没有情节,也没有篇幅,用十几秒的时间快速闪过,听众会怎么想?这跟流水账有什么区别?反正就是没什么意思,平平淡淡。

  2.细节

  一个讲得好的故事,一定要有一个或多个生动的细节。

  这个细节怎么理解?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用在故事上同样也是适用的。我举个有关柠檬的感官细节的例子:

  你可以在脑海中想象一个砧板,一个在向阳的窗户下晒得暖暖的柠檬躺在砧板之上,果汁十足。你可以闻到柠檬皮清爽的味道。想象有一把十分锋利的刀,手起刀落,柠檬成了两半。看着这两半柠檬滚开,柠檬汁的珠子凝聚,滴落到一起,汇成一小片柠檬水,也能闻到柠檬皮的味道。拿起其中一半,再切一刀下去。拿起这四分之一的柠檬,放到嘴里,深深的咬下去,用嘴唇箍住柠檬,然后咧嘴做出一个大大的柠檬黄的微笑,让果汁任意流淌的你的下巴。

  你有没有觉得唾液腺在起作用?你的嘴里流出口水了吗?这是因为你的想象让你觉得这里真的有个柠檬。

  为每个感官列出一系列生动的、具有刺激性的描述,让故事更易虏获人心。

  3.悬念

  接下来要说的就是故事的第三要素:设置悬念。

  设置悬念是讲故事的最古老的技巧之一,它的目的是为了在整个讲述的过程中,始终牢牢抓住观众和听众的吸引力。

  正如很多人小时候喜欢听传统评书,会发现这类传奇故事的设计,全程都充满了悬念,让你欲罢不能,到了每一章节结束的时候,说书人还会故意设置一个更大的悬念,让你心痒难耐的熬到下一次开讲的时间点。

  在讲一个故事的过程中,你很难保证观众不走神,这时候就需要不断地设置悬念来让用户垂下来的心再重新抓起来,也就是吊人胃口!

  4.画面或画面感

  在讲一个故事的时候,依靠语言在观众的大脑中形成看到的画面一样,吸引观众在脑海中的丰富联想,这就是画面感。语言营造画面感其实是很古老的讲故事的手法。有很多画面感强烈的词汇已经成为我们日常表达的一部分,比如:血盆大口,怒发冲冠之类的词,都是画面感很强烈的,有些词汇,不光有画面感,甚至带有音效,比如嗷嗷待哺。

  虽然经过了几千年的传承,我们已经有这么丰富的词汇了,但是每年都会出现一批网络流行语,比如,近几年流行的“备胎”、“裤子都脱了你给我看这个”、“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等等,都能传达出很强烈的画面感,无须解释,就能让听众领会到这些话要表达的含义。

  5.情感

  达尔文认为:全世界的人类表达感情的基础模式大体上是一致的。

  其实早在文字、符号甚至是简单的口头语言之前,人类就掌握了用一系列动作、表情在彼此间传达感情的方法。以情感来表达和接受信息这件事,人类天生就会。

  像目前一款非常成功的产品,网易云音乐,他的评论功能之所以那么火爆,就是因为引起了用户情感上的共鸣。情感是有温度的。

  那么在讲故事的时候,为了更好的传达你的信息,更好的说服观众,我们具体可以怎么操作呢?

  a.唤起人类本能的同情心(新闻中经常会出现xxx的不幸遭遇)

  b.触发对失去美好事物的恐惧(人都害怕失去,拥有的东西丢失了就会恐惧)

  c.用相同的经历引起共鸣(很多人的生活经历是相似的,相似的经历最容易引起共鸣)

  6.提炼和升华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如果演讲者在故事结束后,没有做任何提炼与总结,也没有引导和暗示我们从中得出某种结论,总感觉好像缺了点什么?

  给别人讲述自己的故事,和听别人给自己讲故事,是我们认识世界,学习和分享某种生存经验的一种手段,所以讲一个故事,最终肯定是有一定的目的,需要传达出来一个道理。

  正如我前面说的守株待兔的故事,其实这个故事主要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是:天上没有掉下来的馅饼,也就是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想要不劳而获是不行的。想要收获,必须得付出。我们通过故事懂得了这样一个深刻的道理,我们就学到了做人的技能和经验。

  所以针对故事的提炼和升华,就是需要我们在特定的认知情况下,提炼出出更具普适性意义的东西,来指导我们如何面对类似的全新状况。

  成为会讲故事的那个人

  1.建立你的故事小金库,你可以用印象笔记、石墨文档或有道云笔记当你的笔记库。

  2.留心生活,多关注身边发生的事和细节,发现了或有新的想法时做到随时记录,因为故事就是每个人的经历。

  3.首先要有故事思维,熟知故事六大要素,同时强加练习,练习必不可少

  4.这里的练习,可以尝试这样做,随机寻找身边5个完全不相干的物品、事物,比如:出租车、草莓、大提琴、化学家、面膜。发挥想象力去将他们串联起来,成一个故事,可以将你的故事写下来,也可以跟朋友去讲,锻炼你的发散思维

  5.还可以将自己变成一个有故事的人,提炼自身的故事,具体可以怎么做呢?把自己想象成记者去采访自己,问自己问题,用问题来梳理过往被你漏掉的经历。

沟通的艺术:做一名优秀的演说家

沟通的艺术:做一名优秀的演说家

  总结

  讲好一个故事无论是在工作、生活、还是学习上,都是不可或缺的技能。学习讲故事的过程,都是不断累积知识、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当尝试着独立思考与总结,就已经向一个出色的演说家的路上前进了一大步。

  【学习沟通技巧,去豆瓜训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艺术   劫匪   篇幅   这个故事   悬念   传达   柠檬   道理   画面   思维   细节   人类   情感   故事   用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