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丨敬畏历史,读朝堂之上的明争暗斗,品朝堂之下的醉酒当歌


前两天去先农坛(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参观的时候发现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清朝雍正皇帝在位13年,亲耕12次。

荐书丨敬畏历史,读朝堂之上的明争暗斗,品朝堂之下的醉酒当歌

雍正皇帝自登基开始,每年都会亲临先农坛进行农耕。可以这样说,先农坛这个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供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先农以及举行亲耕耤田典礼的地方,真正发挥作用是自清朝雍正皇帝开始的。

明代时,观耕台为木制。皇帝亲耕前临时搭建,用后拆除。直到乾隆十九年,亲耕台才改为砖石结构,台上铺设有金砖,四周环绕汉白玉雕栏。

自古以来,粮食生产就是民之所需,国之根本。历朝历代,遇灾荒蠲免[ juān miǎn ]钱粮都是皇帝体恤民生、照拂灾区百姓的惠民国策。

蠲免钱粮到了清代渐渐发展出一种新的形式,就是“普蠲”。

“普蠲”是什么意思呢?

普蠲即不因为某事由而对特定区域进行照顾、减免赋税的权宜之计,也就是说普免天下钱粮。

康熙四十九年,康熙皇帝下达上谕,普免天下一年的钱粮。由于当时的财政状况不是非常乐观,康熙皇帝采用了每年蠲免几个省份的钱粮,在三年内于全国轮转一周的办法,来达到普免钱粮的效果。

据资料显示,本次普免钱粮共免当年赋税2780余万两白银,历年积欠银420余万两,共计3200余万两白银。另据《清实录》记载,当年朝廷的田赋收入总共才有2900余万两。

收录在《历史的荣耀》中的《大规模降税,朝廷不会缺钱吗?》这篇文章,对清朝皇廷蠲免钱粮的历史有非常细致的解读。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详尽介绍了清廷财政收入来源,除了盐课、关税、杂税等等之外,清廷还有“非正常”收入。

荐书丨敬畏历史,读朝堂之上的明争暗斗,品朝堂之下的醉酒当歌


“非正常”收入,也就是灰色收入。民间的非正常为灰色,皇廷的非正常那就是金色的。

清朝中叶“非正常”收入主要来源于捐纳与报效。捐纳就是捐官,报效则是以财物奉献官府、上司,可以理解为捐款的一种形式。单说捐纳一项,据学者统计,自雍正二年(1724年)至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户部捐纳司共收捐银182590986两,约相当于六年田赋总额。

读到此处,再联想到道光帝的勤俭节约,是不是颇有些皇族落魄的无奈之感。

历代皇帝中,道光皇帝是出了名的节俭吝啬。这里讲两个道光皇帝的小故事,

有一次,道光召见军机大臣曹文正时,看见曹文正的裤子有缝补痕迹。

道光皇帝问:你这裤子补过了?

曹文正答:改做太花钱,所以补了补。

道光皇帝又问:补花了多少钱?

曹文正回说:要三钱银子。

道光皇帝大吃一惊:外面的东西真便宜!我这里,内务府说要五两银子。

另一则故事是说,道光皇帝晚年有一次想吃片儿汤,内务府于是请经费六万两银子盖厨房。道光皇帝大皱眉头:“前门外有一饭馆就能做,四十文一碗,买了就可以。”

内务府于是派人去前门买片儿汤,结果,派去的人回来报告说:饭馆已经关门了。

道光皇帝叹息:“朕向来不为口腹之欲滥费,不曾想贵为天子,想吃一碗片儿汤都办不到!”

有关于道光皇帝节俭的故事不胜枚数,版本也各有不同。道光皇帝不仅对自己俭,在国事上也俭。

荐书丨敬畏历史,读朝堂之上的明争暗斗,品朝堂之下的醉酒当歌

林则徐曾上奏道光皇帝,希望朝廷拨款购买西洋的船炮布设海防,被道光皇帝驳回。道光皇帝不舍得花钱、几近抠门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的签定,更具体地讲,是2100万两银圆的赔款支出。

当然,不平等条约的签定不能定性为某一个人的责任,它是由无数个小事件促成的一个大事件。也正如《历史的荣耀》序言中所讲的那样,历史人物不是纸面上冷冰冰的一个个名字,他们是有血有肉曾经活过的人;他们的所作所为,不能简而论之,一言概之。

读历史,读的是故事、是过往;品的是激荡、是今昔。


推荐阅读


荐书丨敬畏历史,读朝堂之上的明争暗斗,品朝堂之下的醉酒当歌

历史的荣耀:中央帝国的时运、铁血与霸业


荐书丨敬畏历史,读朝堂之上的明争暗斗,品朝堂之下的醉酒当歌

END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片儿汤   田赋   雍正皇帝   荣耀   钱粮   不平等条约   清廷   赋税   历史   明争暗斗   道光   朝廷   敬畏   清朝   银子   皇帝   收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