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让我们“社死”?

什么是“社会性”死亡?百度上说:“社会性死亡,网络流行词,其含义多为在公众面前出丑的意思,已经丢脸到没脸见人,只想地上有条缝能钻进去的程度,被称为社会性死亡。”比如说错话尴尬到用脚趾抠出三室一厅。

“社死”还是个体遭遇网络暴力后,陷入社交往来被阻断、社会声誉被倾轧困境的代名词。比如,最近热搜上的“安医生案件”中的安医生,信息被泄露,遭到侮辱、网暴,造成社会性死亡,最终她走上绝路,自杀身亡。

没有人不在乎他人的眼光


是谁让我们“社死”?

没有人不在乎他人的眼光,你同意吗?我们生活在社会中,遵守同样的法律法规,推崇同样的道德。法律无法制裁的地方,靠道德和舆论。人们自然而然会关注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社会的准则,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这是非常正常的。

正是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审视和批判,一旦有不符合某个圈子的言行,就容易形成“社会性死亡”。比如,你所在的公司非常盛行酒桌文化,但你不能喝酒也拒绝应酬,那么很有可能你会被边缘化。

但是,又有什么关系呢?过份关注他人的看法,会活得很辛苦。因为你会忘记探索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为了满足他人的要求疲于奔命,更因为你无法满足所有人的标准。

你讨厌我,是你的课题,与我无关


是谁让我们“社死”?

《被讨厌的勇气》一书里提出了“人生课题”的说法。书中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课题,既不能逃避也不能干涉他人的课题。

书中还举了一个例子,如果你遇到一个毫不讲理乱发脾气的上司,你该怎么办。按照“人生课题”的观点来说,毫不讲理这件事情是上司自己应该处理的课题,既没必要去讨好,也没必要委曲求全,应该做的就是诚实面对自己的人生、正确处理自己的课题。

这样的想法是不是很反常规,也很励志?也许你会说,人际关系哪有这么简单啊,真正按照自己的想法做,很可能会“社死”啊!其实,当你绞尽脑汁去琢磨他人想法的时候,往往费尽心思却收效甚微,因为人性幽微而变化多端;当你坚持自己,以不变应万变,别人自会调整与你的相处方式。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

是谁让我们“社死”


是谁让我们“社死”?

我们反对语言暴力,我们痛恨键盘侠们随便抛出的恶意。如果你莫名遭遇“社会性死亡”,不要自责,我们不需要“受害者有害论”。但也请记得锻造强大的内心。

当你遭遇反对,请记得也许有人是直言不讳真心为你好,但也有太多的人是借反对你彰显自己或是发泄情绪,真正在乎你的人大多会顾及你的感受。当然,你不必放在心上,借打击别人抬高自己的人需要面对他自己的课题。

当你有勇气,当你慢慢拥有智慧,你将无忧亦无惧。

让我们在做自己的路上携手同行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幽微   错话   收效甚微   社会性   言行   上司   课题   暴力   眼光   讨厌   想法   道德   医生   人生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