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成家长会教孩子“打回去”:遭遇被欺负,11种方法可以帮到娃

一组调查数据显示:


超过90%的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有过和小伙伴起争执、打架的情况;

约60%的家长认为,如果自己的孩子受了欺负,他们会告诉孩子要“打回去”;

有25%的家长会告诉孩子打人不对,下次不要和对方玩了;

另有15%的家长则表示不知道怎么做。


而有过被欺负经历的孩子,长大后可能会被童年影响,会感觉自己不被尊重和无用,会怀疑自己的能力,愤愤不平“为什么是我”,从而变得越来越敏感和内向,甚至导致一定的心理障碍.....


大多数的家长会担心孩子会在自己看不到的地方被欺负。但是只说“打回去”,对于孩子来说并非解决的良策。


如何有效解决孩子被欺负的问题?可以从5个方面入手。


六成家长会教孩子“打回去”:遭遇被欺负,11种方法可以帮到娃






01

什么样的孩子容易被欺负?

孩子容易被欺负,往往是因为他具有“好欺负”的气质。比如与众不同的外形,性格的内向怯懦等等,都会成为被疏远和欺负的对象。


而小孩子其实大多数都有“欺软怕硬”的性格,还喜欢有样学样,所以当班级里出现一个内向胆小的孩子的时候,就很喜欢欺负他。


方法1:首先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多和孩子一起阅读有关自信心的绘本,鼓励孩子对身边的人大胆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与意愿,在班级里进行活动时候能表现得更好。


方法2:尝试和孩子一起改变穿着打扮。仪容仪表得体是人与人交往之间的首要直观条件,对于幼儿来说,“格格不入”或者“邋遢”很可能会引发欺负。每天出门前在给孩子穿上得体的衣着,让孩子保持容貌和外形上的清爽,绝不因为时间的仓促而让孩子穿着睡衣拖鞋或者蓬头垢面到幼儿园。


六成家长会教孩子“打回去”:遭遇被欺负,11种方法可以帮到娃





02

强化孩子对于“自我权力”的意识

大多数家长平时会对自己孩子说:“她是小妹妹,你让让她”;“不要跟小弟弟计较,要学会谦让,要学会让给别人玩”……


久而久之,孩子只学会了“让出权力”而不知道如何“维护权力”,在发生争抢时第一反应都是下意识地退让,在被欺负时也只会躲和不吭声。


方法3:别再一味教孩子“让”了,多多传递关于自我权力的意识,允许孩子在不情愿的情况下不分享物品,在使用属于孩子的个人物品时候要征得孩子的同意。让孩子明白,他有权利分享和不分享。


方法4:明确告诉孩子:“这件物品是你的,你有权利决定要不要和别人玩,如果不要的话,你要直接说出来”;还有“身体是你的,不能让别人随意触摸和侵犯,即便是很要好的朋友也不可以”。


六成家长会教孩子“打回去”:遭遇被欺负,11种方法可以帮到娃



03

教会孩子有效使用语言警告

孩子遭遇欺负,很容易导致两个局面。


一是形成讨好型人格:害怕说出自己想法,发生什么事都会自己把错误揽到身上,喜欢迎合别人,很少有主见。二是形成极端性人格:通过暴力来保护自己,或者是用同样的行为去对待比自己更弱小的孩子。


方法5:如果你不希望孩子从小就被人欺负,那你要教会他说不。对待自己不情愿的事情,请说不;不想分享自己心爱的东西,请说不;别人威胁你欺负你的时候,请说不。这样才会让心理变得更强大。


方法6:学会反击和威慑对方。教会孩子说:“住手!不许你这样,这件物品是我的。”“你再推我,我就生气了!”


六成家长会教孩子“打回去”:遭遇被欺负,11种方法可以帮到娃




04

还有进阶版处理方法

如果语言警告没用,那么就要学会看情况处理。


有些家长说,别的孩子打你,那你也要狠狠打回去,那样下一次他就不敢打你了。这样的说法是不对的,长此以往孩子会觉得暴力才是解决问题的途径。如何把握这个度?


方法7:可以适当还击。但是,还击要建立在“打得过”的基础上,并且不能恶意伤人,比如抡拳头、用工具打砸这些暴力行为,最简单的反击行为应该是——推。推开打人的孩子,让他停止攻击的行为。


方法8:如果是几个人一起欺负,那怎么办呢?这个时候要告诉孩子保护好自己才是最重要,逃离现场,并且寻找可以帮助和保护自己的人。


六成家长会教孩子“打回去”:遭遇被欺负,11种方法可以帮到娃




05

一定要求助家长和老师

除了教会孩子用语言和行为制止对方,让孩子求助于外力帮忙也是很有用的。


方法9:和孩子在家里阅读相关的绘本,模拟情景,反复练习可能会发生的情况,让孩子学会遇到这些情况如何处理、应该怎么做。


方法10:发生了这些事情时候,求助身边的成人非常重要。在学校就要跟老师求助,把情况跟老师解释清楚,让老师来帮助自己。


方法11:回家告诉父母,父母是自己最信任的人,要相信父母能够保护自己,帮助自己一起解决问题。


六成家长会教孩子“打回去”:遭遇被欺负,11种方法可以帮到娃



“不伤人是一种教养,但不被别人伤害是一种气场。”


身为家长,我们不可能时刻守护在孩子身边,但是我们有责任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


当遭遇欺负,孩子还击时候,我们要让孩子明白哪些地方不能打,要有分寸,不能从为自己“伸冤”的正义者变成了另一种欺负人的坏人;孩子不还击的时候,我们也要放平心态,和孩子一起复盘,了解他不还手的原因,接纳他的情绪,再一起解决问题。


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向“欺负”say no!


撰稿:清韵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8

标签:家长会   都会   可能会   得体   教会   权力   家长   父母   身边   物品   发生   老师   情况   孩子   方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