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内卷化”引发学生安全隐患的教育


“教育内卷化”引发学生安全隐患的教育

一、什么是“内卷”

要说最近什么网络词最火,那一定是“内卷”,“今天你被内卷了吗?”也成了一句热门口头禅。内卷是近几年来中文网络上特别流行一个词,一般用于形容某个领域中发生了过度的竞争,导致人们进入了互相倾轧、内耗的状态。如今被广泛运用到互联网语境下,内卷形容工作或考试的非理性的内部竞争、内部消耗或停滞不前。

二、教育内卷化的表现

网络话题“如何看待河北高考一分一档线理科600分排到三万多名?” 将“教育内卷化”带入人们的视野,引发不少共鸣。随着讨论升温,“教育内卷”被运用到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生。所谓教育的“内卷化”,讲的就是我们现在的一种极端应试主义、应试教育的模式,就是所谓的“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多考1分干掉3000人”、"拼时间、拼命"这种模式。例如:一个非常流行的调侃,是两个家长的对话,一个家长说他的孩子才四岁已经掌握了1500个英语单词,不知道够不够用;另一个家长说在美国肯定是够用了,在海淀肯定是不够用;中小学生上补习班也是一种内卷。

“教育内卷化”引发学生安全隐患的教育

三、教育内卷化引发的学生伤害

学生毫无疑问是受到教育内卷伤害最严重的人群,他们不仅要承担学习的压力,还被迫负担着家长们的焦虑。具有负面意义,强调竞争的不必要、不理性、对人精神的打击和摧残。调查显示,厌学现象成为普遍;找不到生活目标的“空心人”占比超半;抑郁者和潜在抑郁者人群庞大;自杀者的年龄趋于低龄化。

案例1:陕西高一女生,初中学习好,升入高中后努力学习,但是成绩不理想,学习压力太大,喝了敌敌畏想要自杀。

案例1:2021年5月1日16时许,李某今年十五岁,因最近学习压力太大,学习节奏跟不上,导致成绩急速下滑,从而产生轻生的念头。被民警救下。

案例2:2021年3月8日晚安阳市某湖边17岁男孩因学习压力太跳河轻生。

四、学生们该怎么做

1、理性看待压力。压力是学生发展的推动力,但是,不应当背负着沉重的心理压力。适度的压力能使人活跃思维,增强反应速度,产生正面效应。如果压力不足,身心处于一种松散状态,不利于潜力就发挥。所以,不能“谈压变色”逃避压力,而应坦然接受适当压力。

2、自己要有符合实际的定位。不要对自己的期望值定的很高,过于理想化。有的学生经常呐喊“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不能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目标,导致目标与现实落差很大,心理压力增加。可以和老师、家长沟通共同研究制定目标,这样也可以让家长对孩子学习能力有充分的认识。

3、增强自信、激发习动机。学生在学习中缺乏自信、动机就会学习效率低下。面对挑战,我们紧张、焦虑、不知所措是正常的,但要相信自己有解决问题的能力,面对困难和挑战,你要做的就是静下心来,仔细思考,认真研究,寻找对策,相信方法总比困难多,条条大路通罗马。

4、学会调节。持续的学习会导致我们的心情烦闷,不利于我们的学习和身心健康,一个好的办法就是停下来,达到劳逸结合。如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参加劳动、听听音乐、散散步等等。

5、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人际之间关系的畅通,而不能因为一点小小的困扰而阻断人际之间的交流沟通。及时就自己出现的问题与其他学生和教师之间进行交流,寻找自己认识上的不足和偏差,并进行修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学生   安全隐患   动机   焦虑   抑郁   人际   理性   形容   人群   困难   家长   压力   案例   竞争   目标   网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