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把“功利主义”用作“励志教育”

如果你认可请关注我,新文持续更新

勿把“功利主义”用作“励志教育”

近日,一段演讲在网上很火,引发了网友们广泛争议。

一些把该演讲当作励志教育给学生播放,给学生打鸡血,要求学生要以此为榜样努力学习。我们认同学生需要励志教育,在此不评论演讲者本人如何,我们只评论演讲内容适不适合作为新时代青少年学生的励志教育。

我们先来看看这段演讲会给学生传递什么观念:

一是积极观念。教育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学生应该努力学习,学生要有自己理性和目标。

二消极的观念。“想要成为父母的骄傲”,这传达了学习是为了父母的错误观念;“乡下的土猪,也要立志,去拱了大城市里的白菜”,这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物质主义追求观念,这对学生的危害很大,而且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很多有志青年回乡创业;“乡下对教育资源的匮乏”的表述,目前国家已经实现了全面小康,国家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很大,农村教育环境虽然不比城市,但也得到很大改观;“夸赞衡中应试模式”,而这种模式很明显与国家要求的规范教学行为相违背,不符合素质教育要求,这有为应试模式做广告的嫌疑;等等。

综上所述,这是一段具有鲜明“功利主义”色彩的演讲。

教育“功利主义”有哪些危害?我们简单的归纳一些。

一是彻底背离了党的教育方针。教育方针要求使每一个人都获得全面发展,而功利性的教育在排斥了升学无望的学生,对人的全面发展也造成了破坏。

二是过分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人的德、体首先被抛弃,而人的个性和创造性也在标准答案和题海战术中被彻底扼杀,破坏了人的培养规律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功利性的教育却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只要名利,不要事业。教书为赚钱,读书是为了钱都在危害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四是导致教育“内卷化”现象严重(前期发文《“教育内卷化”引发学生安全隐患的教育》),一些叛逆期的孩子,他们的思想和性格就会变得越来越扭曲,甚至很多孩子由于不堪重负选择了不归路,更有甚者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五是我国缺少大师级人物,稀缺诺贝尔奖获得者,教育功利性难辞其咎。因为教育功利性与优秀人才的培养是格格不入的,与整个教育事业的大发展也是格格不入的。现实中有多少优秀的人才出国后不再回来,甚至一些人为了物质享受而出卖国家。

我们再谈什么是“励志教育”。

什么是教育,学者的认识:蔡元培“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 ;钟启泉教育是奠定"学生发展"与"人格成长"的基础。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决定把劳动教育纳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之中,提出“德智体美劳”的总体要求。使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方向更加鲜明、内容更加完善、要求更加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条修改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将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为国家法律规范。

励志教育是以信念教育为导向、以教育激励为手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广义教育。励志教育是让学生用自己的力量成长的道德教育,励志教育是让学生用自己的意志战胜挫折的赏识教育。

相比于张锡峰的打鸡血式演讲,更令人欣赏的是韦东奕流平和做学术的朴素心态。励志教育不可以走偏,不可以成绩为上成绩唯一,教育要善于发掘学生的各种智能,要遵循多元智能理论。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欢迎大家谈自己的看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功利主义   诺贝尔奖   德智体   教育方针   建设者   格格不入   接班人   全面发展   乡下   鲜明   观念   很大   模式   国家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