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孩子很难教?不懂自己的孩子?改变,从共读一本书开始!

目前越来越多的人们关注到“亲子阅读”这个话题。也越来越多的父母认识到,孩子阅读习惯的养成对于孩子的以后的生活及完整知识体系的建立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今天我们就一起交流一个有关“亲子与阅读”的话题。

阅读不仅仅是孩子们的事儿,亲子共读是父母与孩子间更积极的对话,是培养亲子关系的重要途径。

现在孩子很难教?不懂自己的孩子?改变,从共读一本书开始!

日本绘本之父松居直先生在他孩子小的时候就开始念书给孩子们听,一直到孩子十岁左右,中间从未间断过。

他说他从未跟他的孩子说过去看书这句话,但通过念书这件事情,却让他的孩子们亲身体验到,书是有趣的,读书是多么有趣的事情,而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同时,松居直先生也发现,通过给孩子念书,他已经把一个做父亲想对孩子们说的话都说完了。

所以,就算工作再繁忙,父母也应该每天有十到二十分钟放下工作、丢下家务、忘掉手机陪在孩子身边,和孩子共读一本书。

当然这样坚持下去,孩子也一定会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我相信很多朋友们,都想知道如何透过共读一本书培养良好亲子关系?对吗?其实这个问题是父母们所关注并期待解决的问题。

亲子共读绝不是一个动作,而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孩子也都有各自独立的个性。

所以,亲子共读要因时、因情地进行,让父母和孩子都体验到共读一本书的快乐。

所谓因时,是在孩子处于不同的年龄阶段时,父母采用不同的亲子阅读的方法和策略,扮演不同的角色;而因情则是要我们的父母根据孩子各自的性格特征,把握生活中的细节与孩子进行阅读上的沟通与互动。

现在孩子很难教?不懂自己的孩子?改变,从共读一本书开始!

第一个阶段,0-3岁早期的亲子阅读,可以从看图说话和绘本阅读开始。

从宝宝降临到这个世界上开始,父母们就应该自然地进行亲子阅读的活动。

婴儿时期的孩子还只能凭借色彩、图像和大人的语言来理解大人传递给他的信号,亲子阅读的内容也多数是以图画为主的婴幼儿读物。这个时期的亲子阅读是有意识、有目的、更积极的对话形式,从而让婴幼儿的情绪发展稳定,让他们感到外部环境的安全,同时给他们带来心灵上的安全感。

对于处于婴儿时期的孩子来说,阅读的目的不是阅读内容本身,而是在于图书所展示的颜色、状态、文字的音韵、节奏。这个时期的宝宝,除了会大声地啼哭以宣泄自己的情感外,还会发出“啊——啊——” 的呢喃之语。心理学认为这种呢喃之语是婴儿表达自己意思的“信号”。如果有人积极回应,婴儿发信号的积极性将会大幅度提高。母亲能用温柔的语言有节奏地与婴儿进行交谈,婴儿将更愉快地发出信号。我们千万不要以为婴儿不懂就不与他说话。亲切地、反复地阅读让婴儿感受到外部世界给予的回应,不仅提高了婴儿不断发信号的能力,而且还让婴儿感到外部世界的关爱。这种生长环境安全的信号,将大大促进婴儿心智的发育与进步。早期的亲子阅读并不需要什么特定的方法。爱抚、温和的眼神、亲切柔和的语言,对婴儿人格和性情的良好发育极有益处。

每天花十几分钟抱着孩子,和他亲切的对话,将大大促进父母和孩子间的亲密关系。

当孩子再大一点的时候,父母就可以尝试着给他们念一些故事。孩子听读越早越好,内容选择要生动有趣,由浅入深。关键是父母要有拳拳之心,能谆谆善诱。在念故事的时候,父母可以根据孩子接受的程度,以自己的语句重组、裁剪故事,最重要的是让亲子都能完全融入故事之中,享受故事的乐趣。比如,父母可以从“看图说话”之类的简单图片或绘本开始念起。

慢慢地,父母可以念些短篇的故事给孩子听。根据情况父母可以简化故事的内容,父母最好能以富有感情的声音念书,增加图画书对孩子的吸引力。有时也可以配合情节学些动物或机器的声音,增加故事的趣味性。

绘本是亲子共享的书,父母不要在念完书时,就逼问孩子刚刚听到了什么东西,也不要勉强孩子了解内容,因为孩子的个体发展有差异,可能当时他还无法接受书中的信息,但过了一阵子之后,就能听得津津有味。反复念孩子喜欢的书,是协助孩子进入书本世界的方法之一。一遍又一遍地聆听,是孩子成为一位阅读者的必要过程。重复多次之后,孩子对文字与语音的印象加深了,对内容也会有进一步的了解。因此在听故事时,他们对故事的发展有所期待,也能预测书中的人、动物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重复为孩子念一本书,不仅让孩子从听懂的层次提升到欣赏、体会故事的层次,也能让孩子因为自己能预知、控制故事的发展,而获得莫大的安心感和成就感。

现在孩子很难教?不懂自己的孩子?改变,从共读一本书开始!

第二个阶段,父母要学会和孩子一起玩书。对于3—6岁的孩子,已经逐渐有了对知识的接受能力,父母在这一阶段可以采用“念书”“读书”“玩书”相结合的方法与孩子进行共读。

为了不使阅读变得枯燥乏味,我们的爸爸妈妈们就要动动脑筋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是顽皮的阶段,怎么样才能使阅读变得像游戏一样,做到亲子尽欢呢?首先,爸爸妈妈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找到一些适合孩子的故事读本,和孩子一起读,让亲子都能感受到共读一本书的快乐。在互动中父母不要用自己的想法和标准去限制孩子的思维,对某些提问假装不知,给孩子留下思考和想象的空间。

当孩子已经初具自我阅读能力的时候,父母要学会激发并保持孩子的阅读兴趣。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父母要了解自己孩子,依据孩子的个性特点,采用对路的方法去引导。

我有一个学员,她会采用“欲擒故纵”方法,每当孩子看书看得如痴如醉、欲罢不能的时候,她就跳出来故作严肃地说:“这是最后一篇,不能再看了!”孩子偏偏对正在阅读的书弃之不舍,“偷偷摸摸”地又读一篇,有时候她们两个在家里常常上演“母子抢书”。适当地限制激起了孩子读书的欲望,孩子总是缠着妈妈陪他去书城,因此母子俩各得其所,其乐融融。

还有一种较好的方法——讲述提问法,比如:父母与孩子拥坐在一起,父母边讲边提问、解释疑难,引导孩子阅读。从而促进亲子之间的情感交融,激发幼儿对阅读活动的兴趣,提高孩子对阅读材料的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帮助孩子掌握有序翻阅等基本阅读技能。

当然角色扮演法也是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进行亲子阅读的好方法。父母与孩子以口头扮演或动作扮演等形式,担任阅读材料中某一角色,可大大增强孩子对阅读活动的兴趣,培养孩子的语言理解,表达沟通,表演等能力。

现在孩子很难教?不懂自己的孩子?改变,从共读一本书开始!

第三个阶段,父母可以把和孩子共读当成一项休闲活动。亲子阅读并不一定要局限于家里,可以带孩子到社区、图书馆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读书,妈妈们也可以借助这样的机会互相交流育儿经验,良好的阅读风气也将大大提高亲子阅读的乐趣。

有许多父母埋怨生活枯燥无味,经常打牌、打麻将...其实和孩子共读一本好书也是最好的一种休闲娱乐,彼此分享,共同讨论,亲子共读未尝不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父母和孩子共读一本好的书籍,不仅会带给孩子更宽广的眼界,让孩子具备发现远方风景的能力。更是父母和孩子一起度过最美好的幸福时光,同时为良好的亲子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0

标签:孩子   目的   亲子   婴儿   亲切   信号   时期   父母   阶段   能力   妈妈   语言   方法   故事   内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