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能力到自信的“桥梁”:肯定

自信是立足社会非常重要的核心。有自信会独立、从容地面对生活。

IT项目会议中有一位团队成员说:我们有车有房,为啥还要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假设你作为项目领导者,是表现得很担忧,怕影响团队的团结。还是自信应对?

一个自信的人,当面对陌生与人际挑战时,尤其是团队中有4-5人反对时,有勇气有能力去接受,去迎接挑战。

从能力到自信的“桥梁”:肯定

从能力到自信之间要建立良性的反馈机制。

一位30+的女高管,领导安排布置的工作能够出色完成,外人看来光鲜亮丽,遥不可及,但她自己心中自我否定,自认为没有信心。

老师做专业剖析,问她小时候最受父母欣赏我的三个特点是什么?她的第一反应是父亲的严格要求。考试95分,开心地告诉爸爸,爸爸说:隔壁**家的孩子100分。她首先观察到父亲的表情,然后听到爸爸的呵斥,感知到爸爸在生气,于是在心中留下了烙印。所以成年以后,不管做得多么出色,总感觉自己不如别人。

从能力到自信的“桥梁”:肯定

孩子的自我认知来自于外来环境,最重要的是父母。随着年龄的增长,之后是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也包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我们离开学校后,印象中最深刻的是老师批评。有时候老师打我们的一巴掌,现在想想都可能都觉得疼。这是感知留下的烙印与记忆。

之后,我们的大脑开始处理信息,形成自我推理,久而久之,形成某种观念。最后,形成潜意识的语言,我不是一个优秀的人。这是削弱自我反馈的机制。

从能力到自信的“桥梁”:肯定

有一位成年男人不敢与别人沟通或者直视别人的眼睛。原因是小时候有一次看到爸爸妈妈又吵又打,邻居们围观并指指点点,他感到自己很丢人,成为别人的笑话。信息输入不改变,无法改变感知。家庭作为信息输入源,要让孩子感到开心、舒适,进而愿意去尝试。(感觉—尝试—经验—能力,培养自信四步法)

有个13岁的小男孩,平时孩子想去学校就去,不想去学校就不去。老师打电话说:你们带回家去吧,学校教不了了。在爸爸妈妈眼中孩子没有优点。爸爸妈妈不接纳孩子,孩子自己没办法去感知有人欣赏自己。

所以家长必须自己改变,因为孩子是自己的,你还爱孩子。

从能力到自信的“桥梁”:肯定

有的人自我感知很充足,感觉自己牛气哄哄,自信心很足。形成自大性格、喜欢夸夸奇谈,听不进去他人意见。

自信心过高,会造成人际关系紧张,或者出现自己预想不到失败。比如史玉柱,各种杂志上都昂着头。

于是他事业辉煌时做了很多跨行业的业务,最后从高峰跌落到低谷。

这是对自己的真实水平做了过高的估计。

后来,他重整旗鼓,再次创业成功,给所有年轻创业者一个忠告:努力的认清自己,努力的认识自己。

从能力到自信的“桥梁”:肯定

作为家庭领军人物,父母给孩子欣赏和鼓励,孩子感知到父母平和和轻松的氛围,孩子做错事,父母给予接纳与认同,孩子会从错误中获得经验。形成乐于探索、积极乐观的精神。

3-5岁是孩子发展认知的时候,他就像摄像机,把周围的一切吸收下来,沉淀在心灵里面。3-5岁的孩子会形成自我反馈机制。

有个12岁的男孩遇到人际关系挫折,到专业机构上课,老师让画画,他说需要橡皮,其实他画得很好,但总感觉自己画得不好,不停地擦掉。旁边8岁小女孩说:哥哥,你要相信自己,相信你可以做得到,我写作业的时候就是这样。

相信自己就是建设自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问自己:我要做些什么,让自己更有力量?

从能力到自信的“桥梁”:肯定

所以,当看到孩子进入削弱自我的环节中,我们可以这样说:你这样做,是让自己强大起来还是弱化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自信   自信心   烙印   人际关系   桥梁   反馈   爸爸   机制   父母   团队   自我   能力   妈妈   老师   感觉   孩子   学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