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爱“搞破坏”,家长需要因材施教,不要盲目批评和阻止

有的时候爸爸妈妈一下班回家就看见家里一团糟,满屋的玩具,怒气一下子就上来了。还有的时候爸爸妈妈听到家里很安静,什么动静都没有,心里一咯噔,一看,孩子果然在搞破坏,因此,网上戏称“孩子静悄悄,必然在作妖”

孩子爱“搞破坏”,家长需要因材施教,不要盲目批评和阻止

孩子喜欢“搞破坏”,这话听了大家大部分会觉得是贬义词,其实,我觉得,孩子“搞破坏”不一定是坏事,孩子喜欢“搞破坏”,也有可能展现了孩子的天赋,爸爸妈妈应该辨证地看待。

孩子爱破坏东西,不一定是坏事,也是高智商的一种表现

孩子爱破坏东西,可能是因为孩子动手能力强

有的爸爸妈妈可能会发现,给孩子买的玩具一开始可能还是好好的,干干净净的,可是过不了多久就会被孩子弄坏,这时候,爸爸妈妈可能会觉得孩子太喜欢破坏东西了,以后不能买好的玩具了。

孩子爱“搞破坏”,家长需要因材施教,不要盲目批评和阻止

孩子破坏玩具是很常见的,孩子刚拥有新玩具的时候还觉得新鲜,因此会好好珍惜,等到拥有了一段时间之后,就会想要知道玩具里面的构造,所以就会拆开看看,等孩子明白了之后可能就会拼回去在这个过程中还能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

孩子爱拆东西,体现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有的孩子看到钟表在动,就会想知道这个钟表为什么会动,里面是有小人在控制吗,还是说有魔法?孩子对钟表在动的原理感到很好奇,好奇达到了顶点了就会想要去探究探究,就算爸爸妈妈告诉孩子是因为一些科技,孩子还是会想要自己去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所以就有可能把钟表给拆开。

孩子爱“搞破坏”,家长需要因材施教,不要盲目批评和阻止

这个时候,爸爸妈妈不要生气,而是应该明白,这是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应该陪孩子一起研究钟表的魔力。如果孩子培养了好奇心和求知欲,那么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都是很有用的。

孩子爱破坏,也可能是创造力强的体现

有的孩子喜欢在干净的东西上写写画画,看到墙壁、纸等就想上去涂鸦,孩子可能是觉得自己涂鸦画出来的东西很有趣,自己可以创造出不同的图画,因此想要涂鸦,孩子并不知道自己在墙上乱涂乱画是不好的

孩子爱“搞破坏”,家长需要因材施教,不要盲目批评和阻止

也有的孩子喜欢撕东西,喜欢乱划,也可能是觉得有趣,其实,爸爸妈妈完全可以给孩子一块白板,或者是彩色的卡纸,让孩子自己创作,说不定孩子还能培养自己的兴趣呢。

孩子爱破坏东西,也受家庭环境和情绪影响

其一,模仿父母

之前网络上有一个视频,内容是自己家的儿子拿剃头刀剃头发,不仅把自己的头发剪了,而且还把妹妹的头发给剪了,妈妈看到之后哭笑不得。孩子这种行为有可能就是看到爸爸妈妈或者理发师给自己剪头发的时候觉得很有趣,自己也想试一试。

孩子爱“搞破坏”,家长需要因材施教,不要盲目批评和阻止

还有的孩子看到妈妈平时化妆、穿高跟鞋,就会想要模仿,因此在模仿的过程中可能会破坏妈妈的化妆品,弄坏妈妈的高跟鞋。这些情况发生后,爸爸妈妈是又哭又笑的。孩子只是模仿自己,不是故意破坏的,所以父母就很无力。

其二,发泄自己的情绪

有的孩子生气的时候会想要破坏东西,比如孩子被爸爸妈妈批评了,可能会很重地把门关上,在自己的屋里砸东西,搞乱东西,这种情况在孩子还不能控制自己的时候比较常见,孩子的怒气无法发泄,因此会通过破坏东西来疏解自己的情绪。

孩子爱“搞破坏”,家长需要因材施教,不要盲目批评和阻止

遇到这种情况,爸爸妈妈不应该盲目地批评孩子,应该理解孩子有自己的情绪,因为如果爸爸妈妈此刻再去骂孩子无异于火上浇油,不仅会伤害孩子,还会让孩子觉得委屈、憋闷。

对于搞破坏的孩子,家长需要因材施教,不可盲目阻止、批评,学会正确引导

首先,让孩子知道盲目破坏之后的后果

有的孩子只是觉得有趣、好奇,所以想要拆开看看,他们并不知道自己拆完之后会有什么后果。爸爸妈妈可以告诉孩子拆完之后如果没有能力复原什么后果,比如,钟表不会转了,时间不能看了;玩具拆完之后不能复原这个玩具就废了;把妈妈的高跟鞋弄坏了妈妈就会少了一双鞋。

孩子爱“搞破坏”,家长需要因材施教,不要盲目批评和阻止

让孩子知道后果,可能以后再做事情的时候会多多考虑,会让孩子更勇于承担后果。但是爸爸妈妈也不要夸大,以免让孩子畏首畏尾,应该把握好这个度。

其次,适当的引导孩子的好奇心,提升动手能力

如果孩子很想拆玩具,爸爸妈妈可以给孩子买拼装类的玩具,比如,给孩子买乐高这类的玩具,这类玩具可以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还能益智也能让孩子在玩耍中感到动手的快乐。如果孩子喜欢学着妈妈化妆、做饭、做家务,爸爸妈妈就可以给孩子买小朋友用的专门的玩具,让孩子自己玩

孩子爱“搞破坏”,家长需要因材施教,不要盲目批评和阻止

其实,孩子的好奇心是一份宝贵的财富,如果爸爸妈妈能够合理地将孩子的好奇心转移到有用的地方上去,那么孩子就有可能培养属于自己的兴趣,更加有创造能力。

最后,不要责骂孩子,不要打击孩子

有的时候爸爸妈妈看到孩子把玩具弄得满地都是、把自己的化妆品弄坏、把家里的设备给拆坏等情况的时候就会很恼火,会容易控制不好自己,就有可能训斥孩子,这样会破坏孩子的创造力

孩子爱“搞破坏”,家长需要因材施教,不要盲目批评和阻止

爸爸妈妈在看到孩子拆了东西没办法还原的时候又可能会开玩笑说,“你看你,拆了之后就不能再把它还原了吧”,这样的话有可能会打击到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爸爸妈妈应该和孩子一起探究,陪着孩子找原因、复原。

【编者寄语】

孩子小的时候的破坏行为大多都不是故意的,可能是因为兴趣,也可能是因为好奇,爸爸妈妈在孩子“搞破坏”的时候不要直接上去批评孩子,应该加入到孩子的世界,搞明白孩子为什么这样做。如果爸爸妈妈能做到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那么可能会避免很多矛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批评   孩子   因材施教   可能会   求知欲   高跟鞋   好奇心   钟表   涂鸦   盲目   后果   情绪   爸爸   家长   玩具   东西   妈妈   喜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