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子可以换一个角度讲的故事 (天爽故事汇连载26)

各位好!见字如面!这里是天爽故事汇,我是天爽。今天我们分享的故事是:钉子--可以换一个角度讲的故事。

钉子,这是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

钉子--可以换一个角度讲的故事 (天爽故事汇连载26)

从前有个脾气很坏的小男孩。一天,父亲给他一大包钉子,要求他每发一次脾气都必须用铁锤在他家后院的栅栏上钉一根打子。第一天,小男孩共在栅栏上钉了37根打子。

过了几个星期,小男孩学会控制自己的愤怒,每天在栅栏上钉钉子的数目在逐渐减少。他把自己的转变告诉了父亲。父亲建议说:“如果你能坚持一整天不发脾气.就从栅栏上拔下一根钉子。”经过相当一段时间,小男孩终于把栅栏上所有钉子都拔掉了。

父亲拉着他的手来到栅栏边,说:“儿子,你做得很好。但是,你看一看那些钉子在栅栏上留下那么多的小孔,栅栏再也不是原来的样子了。当你向别人发过脾气之后,你的语言就像钉孔一样.会在人们的心灵上留下疤痕。你这样做就好比用刀刺向了某人的身体,然后再拔出来。……其实,口头上造成的伤害与伤害人们的肉体没什么两样。”

小男孩深深地记住了父亲的话,并且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调节情绪能力,成为了一个远近闻名、受人欢迎、彬彬有礼的文明小伙子。


点评

上面这个故事,看起来是教育孩子的,但是仔细想一想,我们大人是不是也有用语言伤害孩子(学生)的时候呢?明尼苏达大学心理学家爱基兰德说:“心灵施暴可以将一个孩子的自尊心完全毁灭。”故事中的“父亲”深谙教育规律,懂得教育心理,拥有教育家的智慧。从“钉钉子——拔钉子——看钉孔”的教育过程中,看出“父亲”的爱心、耐心和关心,孩子在实践过程中感知、感受、感悟,改变了坏脾气,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在教育工作中,有些家长由于缺乏心理学知识和对孩子深沉的爱,往往会不自觉地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抑制了孩子的个性发展,影响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你怎么又打人了,我看你是改不掉这坏毛病了,跟小流氓没什么两样!”“……以后手不准乱动,再乱动就把你的手剁掉!川‘……这次考试又是你拖了我们班的后腿,真丢人!”“……唉!我看你是无可救药了。”这些“心灵施暴”的现象,从表面上看师长们并未对孩子进行诸如罚站、扯耳朵等肉体处罚,看不到外表的伤痕,可实际上讽刺挖苦或者放任自流对孩子成长所造成的危害更为严重。

孩子的自尊心是个敏感区,尤其是那些犯了错误的孩子,他们心虚、敏感,特别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宽容和理解,得到人格的尊重。故事中孩子的父亲以对儿子深沉的爱和高超的教育机智,开启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一步一步塑造孩子健全的人格。从这里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尊重孩子,孩子才能“亲其师,信其道”,才能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

陶行知先生对教师和父母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敬爱的家长和老师们,千万注意,莫让语言施暴伤害孩子。各位,今天的故事就分享到这里,这里是天爽故事汇,我是天爽。如果您对天爽故事汇的内容感兴趣,请加我微信(151001076597),进入(天爽家庭教育急诊室),我们再进一步详细讨论和学习。或者说:您专心做好您的专业,我为您宝宝成长保驾护航!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9

标签:明尼苏达大学   钉子   爱迪生   兰德   故事   栅栏   自尊心   深沉   人格   脾气   父亲   家长   心灵   语言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