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君专栏 | 放手,让孩子长大

|放手,让孩子长大! |


瑞君专栏 | 放手,让孩子长大


今天早上看到微信朋友圈里有个朋友说到自己的孩子:“一岁一个月的你,多少次决绝的推开妈妈的手,投向爸爸的怀抱。心头多少失落~ ~”


我想,许多的妈妈看到这个分享,都应该或多或少的有些感触,其实,让妈妈们黯然失落的岂止是孩子推开你的手投向爸爸的怀抱。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妈妈们大概会有许多个这样失落的瞬间吧。

记得有一年去机场送儿子出国:和儿子拥抱告别时,我忍着眼泪高高兴兴地和他说再见,但是看着孩子的背影远去的时候,我转过头来,泪水奔涌而出……


回想一下,孩子学会走路、踏出第一步,将背影留给你的那个瞬间;

孩子上小学,更愿意和一群小朋友在一起,而不是哭哭啼啼跟着你的那个时刻;

孩子到了青春期,不再絮絮叨叨跟你讲他身上发生的所有事情的那个时期;

孩子上了大学,会用各种形式告诉你:“我妈妈好幼稚”的那个阶段;


我相信妈妈们都失落过。


这一次次的失落背后,总是会让我们做父母的不断去体会龙应台的那句:“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然而,万事万物都有它的法则,父母和孩子们每一次的分离,都会带给孩子走向成熟和独立的机会。


《过犹不及》一书中说到:“儿童开始学习走路是从安全温暖走向刺激探险的阶段。”


这个离你而去的背影告诉你:“我要长大了!”与此同时,对父母而言也是不断地调整自己角色的契机。


瑞君专栏 | 放手,让孩子长大


从孩子和我们的一体化到孩子走向独立自主,这个过程不仅仅是孩子要去成长,同时也是父母要成长的。


孩子成长的过程是父母逐渐退出父母身份的过程,你和孩子的关系就好像是运载火箭送宇宙飞船上太空一样,当送到指定位置时,火箭就会和飞船分离,因为它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尽管这听起来会让大多数孩子还没有被送到指定位置上的父母黯然伤神,甚至听起来有些残酷,但这就是事实。


我在机场和孩子分离的那一次,深刻地体悟到:“不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爱,目送是以孩子为中心的爱。”


这对于我而言,真的让我感觉到我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开始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我开始领悟到——我对孩子的爱经历了照顾、陪伴、帮助、理解、支持一直到退出这样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所有父母都必须经历的。


“当然,如果是一个不独立的妈妈,她们最渴望的是来自婴儿的亲密、需求和依赖。因为她们不喜欢‘分离’,不喜欢与婴儿有任何距离。”


瑞君专栏 | 放手,让孩子长大


我对这段话是相当有共鸣的,因为我看到周围有好多的妈妈不肯让孩子在自己的心中长大,她们爱着那个小婴儿,仿佛这样就可以弥补自己成长中的缺憾。


由此可见,儿童的成长取决于父母的成熟,似乎也还是那句老话——为了孩子,父母必须成长!

这个分离的过程,对父母和孩子都是一样的,因为孩子也在经历着这样的分离,从刚开始的一体化到后来的独立,孩子们也是从撕心裂肺的哭叫中开始一点一点的体验这种独立。


孩子的每一次离你而去,都意味着又一次经历了独立的心理体验。


这样独立的体验越多,就会让儿童在心理上将所有的体验建构出一个真实而有力的心理结构。这个时候,儿童的心理就成熟了,蒙特梭利所说的精神胚胎也就实体化了,自我就形成了。


我的孩子现在二十三岁了,我开始尝试着去给一个完全独立的、已经步入成人的孩子做妈妈,这个角色的转变也需要一个过程。看着他牵着女朋友的手走在公园的路上,我只是默默地走在后面,心里仍然会升腾起来忧伤:那个曾经不肯放开我的手的小手,现在却成了另外一个人的依靠。和所有初为人母的妈妈们一样,我也在学习和适应着。


放手让孩子去独立,去成长,这个孩子才能真正的独立自主。


这就好像刚出生的婴儿不是先学会握紧拳头,而是学会放手一样,可见放手的意义非比寻常。


父母们会渐渐地发现:放手比束缚难得多,但往往越是困难的事情,越是重要的,为人父母,责任重大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3

标签:独立自主   投向   怀抱   婴儿   背影   角色   走向   成熟   独立   父母   过程   妈妈   专栏   儿童   孩子   心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