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站在门外吗?


▲感觉,让生活更有层次感

你还站在门外吗?


在我们的生活中,感觉无处不在,它就像一剂不可或缺的调味品,令我们的生活充满了丰富的层次感。


品尝一道美食后的意犹未尽;

注视太阳升起时的那份感动;

被一首曲目感动得稀里哗啦;

雨天沉醉在泥土的芬芳中;

还有很多很多……


这份美好的感觉总是会让我们恋恋不舍,也正是它滋养着我们的生命。


当你打开感觉这扇门,品尝到的自然会是“山珍海味”。但是有多少人已经悄悄地被关在门外了呢?


你还站在门外吗?


那天在我们的戏剧课堂中有一幕让我印象深刻:一群孩子在编排“观看演出时入场”的画面,其中一个男孩CC提出自己观察到的现象——“有些人会带着自己的宠物前来,但发现不能进入,所以需要将宠物寄存在会场外”。


然后他就主动承担了一只宠物小狗的角色,从一开始欢喜地伴随在主人的身边,到被寄存时那种失落,再到最后演出结束见到主人时激动得欢呼雀跃,他把一只小狗的心理活动捕捉得清晰准确,并且将小狗形象塑造得那么鲜活,我完全被他俘虏了。


当我看到CC抻着舌头、用那双会说话的眼睛向主人表达他的情绪时,有种浑然一体的感觉,仿佛有一股能量“唰唰唰”地在他周围发射出来,那位“小主人”也感受到了,蹲下身来抚摸着、安慰着他。这些动作都没有事先沟通过,全部是在情境下的即兴创作,孩子们彼此感受着对方的角色、感受着此刻的场景,这就是最好的创作。


你还站在门外吗?


还有一个小片段也感动到我:在“排队入场”的环节,那组的孩子想设计“一个插队的人引起公愤”的情景,这也是孩子们经常看到的画面。


排练时,孩子们还在讨论该怎样惩罚这个插队的人,而在实际表演呈现时,我发现他们并没有按照约定好的方式进行——“插队的观众”出现后,大家都只是看着她,在众人的目光中,“这个观众”默默地回到了原位。


孩子的感觉就是这么精微,在那样的场景中,每个人都和自己的感觉融为一体,心领神会就足以解决了这种尴尬,只有在成人的社会中才会出现那么麻木的场面——理所应当的插队、理所应当的争吵推搡……不得不为我们的孩子点赞!


教育戏剧的课堂就是这么有趣,触碰到你的绝对不是偶然,如果你能够时常让你的身体全然释放,通过内在的能量和自己交流,你就会知道那个最好的朋友就在你的身体里。


在过年期间,我看过的最好看的电影就属《了不起的菲丽西》,深深吸引我的不是影片的励志与正能量,而是电影细腻的画面。


你还站在门外吗?

《了不起的菲丽西》剧照


有一个场景是老师在地上泼了一桶水,要求菲丽西跳起去触碰树上的铃铛,之后落地时不能溅起水花,菲丽西竭尽所能也做不到,就在沮丧万分时,一片鸽子的羽毛飘落到水面上,缓慢而有韵律。


菲丽西此刻找到了灵感,轻盈的脚尖触地。那一刻我潸然泪下,触动我的不是她找到了方法,而是她能将羽毛落地的那份感觉完全融入到自己的身体里,那么优雅、那么浑然一体。


当我们和孩子在一起时,你会发现孩子总是先伸出手,当我们也伸手去触碰时,这股能量就被传递了,链接也就产生了。


于是有一份爱,有一份礼物,有一份祝福源源不断的流动着,丰富着我们的生活,滋养着每一个生命。


但是如果你看不到孩子的这份愿望,就无法感受到孩子的善意,也无法被这份美好打动。


所以打开感觉之门吧,另一番景象等待着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理所应当   了不起   小狗   戏剧   羽毛   层次感   能量   课堂   场景   画面   主人   身体   感觉   孩子   宠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