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专栏:内疚感教育方式的危害

《亲子育儿专栏》第九章 内疚感教育方式的危害



育儿专栏:内疚感教育方式的危害




育儿专栏:内疚感教育方式的危害




内疚感,是指个人在感觉对某个人做了错事心里感到惭愧和不安的一种心理感受。

内疚感,每个人都会有,包括孩子。

内疚感分为两种,即健康的内疚感和不健康的内疚感。

健康的内疚感,好比“ 错误危险报警器”,它会及时提醒我们努力避免犯同样或同一类的错误;不健康的内疚感,是一种持久的负能量,这这种负能量的折磨下,即便当事人本身没有犯错,它也会让当事人承受本不该承受的痛苦和折磨。

在内疚感这个问题上,有些孩子的爸妈都存在一种认识上的误区: 只有让孩子感到内疚,他(她)才是个好孩子。

基于这种错误的认识,他们时常会有意无意地给孩子制造一些内疚感。这类内疚感,就属于不健康的内疚感。

实际上,这种内疚感教育方式,已经成为他们教育孩子的一种惯用手段。

在日常的家庭教育中,有两种常见的不健康内疚感教育方式。

一般情况下,孩子的爸妈会通过感恩式教育和伤害性批评这两种方式让孩子产生不健康的内疚感。

先说感恩式教育。 讲到这里,可能有朋友会问:感恩式教育怎么会让孩子产生内疚感呢?

其实,不是感恩式教育让孩子产生内疚感,而是采用感恩式教育的父母让孩子产生了内疚感。

举个例子来说,小晖今年都上初中一年级了,可是他的爸妈仍然不让他做任何的家务活儿,比如洗衣服、做饭什么的,不是小晖不想做,而是他爸妈根本就不让他做。

一天,小晖的妈妈生病了,小晖要帮妈妈做饭,他妈妈却对他说“你快去写作业吧,不用你洗碗,只要你好好学习,就是报答妈妈了。”

小晖的爸爸也常对小晖讲:“ 家里的活儿不用你干,你只要好好学习,将来考上重点高中、重点大学,就是对我们最大的回报了。”


在生活中,像小晖这样的案例我们经常都会见到,可能有的朋友爸妈就是这样教育的。

我们经常听父母说:“我们不怕辛苦,只要你好好学习就行”、“我们再苦再累,就是砸锅卖铁,也会供你读书”、“我们做的任何事情都是为了你”……

实际上,作为孩子的家长,他们这样做的本意是进行感恩教育,却不知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孩子已经背上了内疚感的沉重枷锁,失去了快乐和自我。

父母利用让孩子产生内疚感的方式控制孩子的行为,称为内疚感控制。这样做,会导致两种不良后果:一是降低了孩子的自我认知,导致孩子无法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自己,容易依赖外界的评价,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影响;二是丧失自我,他们会错误的认为自己活着只是为了父母或者其他人,而不是为了自己。

伤害性批评。 从是否有益的角度看,批评分为建设性批评与伤害性批评。建设性批评,是心平气和的讲道理、摆事实,以理服人,使被批评者心服口服,并从中受益; 伤害性批评,对被批评人不仅无益,而且有害,因为在这种情境中,批评者的根本动机,并不是为了对方,而只是出于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有时还包括伤害被批评者的尊严和心理。

举个例子,一个周日的上午,5岁的丽丽在客厅玩耍,她妈妈正在院子里洗衣服。不一会儿,丽丽在客厅里喊道:“妈妈,我要喝水!”

这时,丽丽的妈妈正在洗一大堆衣服,于是回答道:“ 等一会儿,我把这盆衣服洗完就给你倒水。”

“等你洗完衣服,我都渴死了。”丽丽催促妈妈说。

丽丽的妈妈想起一大早,老公就和朋友出去玩,家里一大堆活都要自己干,心中满是委屈,此时丽丽又不停地催促。因此,丽丽的妈妈非常生气的说道:“催什么催?你就不能等一等,我又没长着三头六臂,你听点话行不行?是不是把我累死了你就满意了?”

丽丽见妈妈很生气,就走到妈妈身边对妈妈说:“ 妈妈对不起,我不喝水了,你别生气了。”丽丽的妈妈听了女儿的话,不由委屈地哭了。丽丽见妈妈哭了,恐惧极了,不由的哭着对妈妈说:“ 妈妈你别哭,我不喝水了,等你洗完衣服我再喝!”

“ 小丽,你真懂事。”丽丽的妈妈听后,欣慰的回答道。

在这个案例中,丽丽并不知道她妈妈为什么会哭,她以为是自己要喝水的事情让她妈妈难过了。

在丽丽的妈妈生气以后,丽丽以为自己是个不听话的孩子,心里感到很内疚,她不想做一个不听话的孩子。所以,丽丽在看到她妈妈难过之后,就决定不喝水了。

当丽丽的妈妈夸奖丽丽说“你真懂事”时,丽丽很满足了,她认为自己已经是个听话的好孩子了。

从此,丽丽形成了这样一种人生模式:只要妈妈不难过,她愿意放弃自己的任何想法。


这种伤害性批评的“教育”方式,会直接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如果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孩子需要偿还的“ 债”就会越积越多,心中的内疚感和负罪感也会越来越强。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内疚感和负罪感就好比套在脖颈上的两个枷锁。 试问,一个幼小的心灵,背上日益沉重的双重枷锁,怎能获得一个幸福快乐的人生,怎么获得事业上的成功?

讲到这里,可能有家长朋友们会问了: 那是不是以后都不让孩子感到内疚了呢? 答案: 不是的。 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有利有弊的,关键在于我们怎么去趋利避害。内疚感也不例外。

通过上面的案例,我们知道了不当的内疚感教育对孩子的危害,但并不是说,为了避免孩子失去“自我”,就可以对孩子放任不管,任其自由生长,可以不用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用为自己的过失感到内疚。

实际上,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内疚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自我意识,也是一种道德情感。 当一个人做了错事的时候,如果缺乏内疚感,那就很难发现自身的过错,更谈不上改正自己的错误或者弥补自己所犯的过失了。

因此,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讲,正当而适度的内疚感都是必需的,也是促进我们提升自身道德修养、增强自身责任心的一种强有力的方式。

当孩子犯了错误,作为孩子的爸妈,应该怎么办呢? 这里有两点建议:


第一,耐心的教导孩子,让孩子知道错在哪里,怎么弥补自己犯的错误。

一般来说,聪明懂事的孩子犯了错误之后,不用别人说教,他自己的心里就会难过不安,感到内疚。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没有必要去指出孩子的错误,只需要给孩子一些建议,让他知道怎么去弥补自己的过错。比如说,表达歉意,或者给予一些物质补偿等等,这样可以获得受害人的谅解,也可以减轻孩子的内疚感,让他不必为这件事难过很久。

第二,不要总是旧错重提,老是在孩子的心理伤口上“撒盐”。这样会让孩子一次次的承受因为内疚而产生的心理痛苦。

不少家长朋友,因为缺乏育儿知识,经常犯这样一个错误,就是在孩子每次做错事以后,都会把过去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全部倒出来,导致孩子的心理痛苦不堪。 在这些负能量的集中侵袭和腐蚀下,孩子深深陷入痛苦的深渊却又无法自拔。

因此,只要孩子改过自新以后,作为孩子的爸妈,尽量不要再在孩子面前旧事重提。俗话说“ 人要脸,树要皮。”,“ 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

在孩子犯错后,作为孩子的父母,要做的事情是让孩子认识到错误,及时弥补自己的过失行为,将错误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以减轻孩子的内疚;而不是用内疚感控制孩子、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让孩子一直深陷在痛苦之中无法自拔。




育儿专栏:内疚感教育方式的危害

育儿专栏:内疚感教育方式的危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方式   幼小   过失   枷锁   内疚   批评   痛苦   衣服   父母   事情   错误   自我   妈妈   专栏   孩子   心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