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年纪暴脾气,动手打人今天到此为止

小小年纪暴脾气,动手打人今天到此为止

为什么一说到育儿难点痛点就永远少不了“打人”这个话题?真的是每个婴幼儿在早教时期都会经历的统一行为么?难道作为孩子的父母就一点方法都没有么?到底是和家庭教育有直接的关系还是让孩子顺其自然自由发展呢?今天让我们跟着育儿精英导师Saudia走进婴幼儿的情绪宇宙,小小年纪暴脾气,动手打人今天就到此为止吧!

早教课堂

小小年纪暴脾气,动手打人今天到此为止


01孩子1岁就学会打人了吗?谁教的啊?!

Q:“孩子12个月,在不满意的时候会有推或打人的动作,因此训斥过她,她哭闹不止,狂哭了半个多小时后,我感觉她自己很委屈,进行了安抚。以后这样的情况应该如何引导孩子在表达不满意的时候不打人呢?

A:“12个月的宝宝,“打人”这件事,还只是一个纯情绪外化的表达,和“跺脚”“哭闹”区别不大。如果您不期望打人这个行为持续下去,淡化一些处理即可。

小小年纪暴脾气,动手打人今天到此为止

比如,她打到你了,你觉得“居然会打人了”,你更生气,表现出激动的情绪,这会让孩子觉得“嘿!有意思!妈妈有这个反应,刚才我这个行为有点用啊!”久而久之,她就真的会打人了。

建议您,不管她打人还是大叫,您平静一些,陪着她,她稍稍平复了,抱着她,拍拍她,说一些体己话“我们橙子想玩小瓶子对吗?妈妈知道了,哦哦”,装疼装哭大可不必!那又是另一种强化孩子觉得“打人很好玩”的方式。

小小年纪暴脾气,动手打人今天到此为止


记得平静一些就好。基本就是孩子偶尔出现的动作,经过了我们有意无意的强化,她发现有点特殊效果,所以会反复尝试去用。我怕我这个问题回答的太泛。我说一些大方面的哈:

1 判断力不足:

孩子目前的年龄段对于行为的对错判断能力不足。更多的是探索与模仿。所以,只要家庭里的亲密照料者言行得当,孩子在其中浸润长大,就不会太歪。

2 强烈的探索需求:

因为孩子强烈的探索需求,家庭需要给孩子提供这样的机会,让她的好奇与精力有处释放(我儿子在无聊的时候就会扒拉柜子橱子,弄得一塌糊涂。老人斥责他也无济于事)。但是我们主动给她提供丰富的物品,他就会安静的一点声音都没有。

3 天生气质类型不同:

每个孩子的天生气质类型不同。对于相同事件,反应迥异。胆汁质的孩子在很小的时候,面对一些不满意就会激烈的哭闹,家长很头疼。黏液质的孩子就比较平和,但家长也会担心会不会太敦厚了。

没有好坏,我们只要根据孩子的特点,给予及时的回应。好的行为,我们多回应多强调;不好的行为,适时阻止并淡化。孩子能够听得进我们讲道理并主动内化(一部分)那是要到至少三岁了。”


02很多时候,其实不是“打”这么简单

Q:“我孩子15个月,有时候不如她意,她会打人脸,爷爷奶奶也不制止爸爸会吵她,我会告诉她不能打人, 如果喜欢谁可以轻轻摸摸脸,后来她会习惯性打一下然后再轻轻摸摸,但是她不打我和爷爷只打奶奶和爸爸,她平时更喜欢我和爷爷。”

A:“不制止”但是不是也会有一些其他的反应,无形中强化了她打人的行为,训斥她同样如此。一岁多的孩子,训斥、批评、讲道理等等,效果甚微。所以,不管是跟谁在一起,都需要统一,“孩子如果打脸,把她的手轻轻拨开,不要做其他类的反应。另外,“喜欢谁可以轻轻摸脸”这个动作也可以改成拥抱,因为“摸脸”和“打脸”之间,对于孩子来说,分寸不是很好把握。

小小年纪暴脾气,动手打人今天到此为止


孩子不打妈妈和爷爷的脸,说明她能够区分爸爸妈妈和她的关系或态度上的不同。所以爸爸和奶奶可以借鉴妈妈的处理方式,不惊呼,不呵斥,平淡处理就好。


03打人?我生气起来连自己都打!!!

Q:“宝宝22个月,玩儿东西有一些没有耐心,比如玩儿积木,他会一层一层落高高,但是如果一直落不好,或者拼插的玩具拼不好,他就直接不耐烦的扔了,还跟自己很生气,可能会打自己。这个时候一般我会说,妈妈帮助你吧,或者说,你看,妈妈也弄不好。想问下孩子的耐心如何培养,以及遇到这种情况,我应该怎么处理比较好?”

A:“孩子其实有一个很可贵的地方,就是对于搭积木和拼插玩具挺有目标感的。当达不到心里的那个目标,就会产生挫败,这个很正常“妈妈帮助你吧”,妈妈会怎么帮?这是一个关键。我们是把他搭不上去积木帮助搭好吗?这会加重他的挫败感。所以,您需要做的不是代劳,或“妈妈也做不好”,而是“把难题拆分简化”与他合作。


小小年纪暴脾气,动手打人今天到此为止


例如,最上面一层积木总是搭不好,看看问题在哪里?是倒数两三层总是容易挪动,产生坍塌。那么你和孩子商量,“好像问题就出在这里,妈妈帮你固定住这里,你试试看好不好?”这一次成功了,“看来就是这个原因啊!”“宝宝这次你搭的时候,自己扶着一点这里哦!”……

一起探究,留一部分解决难题的机会给孩子,他会很满足。我们的帮助中需要留出一定的比例,让孩子“有所建树”,否则,就是代劳。”


04打人之后说“对不起”,下次就不打了吗?

Q:“宝宝两岁3个月,脾气性格一点点暴躁,但还算能讲理。当他比较兴奋时,偶尔会突然就上手打脸,比如有一次姥姥抱着他,这会儿一家人也正玩的开心,他突然就一巴掌打在姥姥脸上,我们立刻阻止,但是他更兴奋,事后却又跟揉揉脸亲亲用他的方式表示歉意,跟他讲道理让他说对不起,他立刻可以学话跟着说,可下次诸如此类的情况依然发生。我们也很无奈”

A:”孩子打人脸之后,家长的种种反应,对他没有任何威慑与惩戒作用,反而强化了他的行为。

小小年纪暴脾气,动手打人今天到此为止


因为他已经快两岁半了,所以直接的建议做法:


1 指出错误:

拿开他的手,严肃的告诉他,“你打到姥姥了,不-可-以!” 现场不允许有人打圆场和笑场,所有人态度一致,而主要照料者(妈妈),尤其如此。这样的低气压就可以给孩子压力。

2 适当的惩戒:

在此基础之上,如果孩子再次出现了这个行为,那就需要有进一步的惩戒(如,带离当前的玩耍场景,去另一个角落里,期间不可以玩玩具),再次严肃强调,“你刚才打到姥姥的脸了,所以妈妈带你过来。不可以!”

总的来说:一是不要让他觉得好玩,二是看情况启动警告惩戒措施(轻微的,而非体罚)。光说“对不起”意义不大,或抱抱,因为他并没有为自己的不当行为埋单,反而觉得抱抱和说声对不起之后,还可以很没有负担的进行下一次打脸。

其实我们从saudia老师的干货问答中可以学到很多知识点,最为重要的就是在孩子的早期教育时期我们应该多多关注他们的情绪和行为背后的意义。只要走近孩子的内心我们才能真正的去解决问题。希望每一个孩子都可以在摇篮兔线上早教收获快乐和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打人   积木   到此为止   姥姥   爷爷   脾气   情绪   爸爸   不好   家长   玩具   动作   妈妈   情况   宝宝   方式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