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你会死吗?”当孩子这样问,千万别说:闭嘴

“妈妈,你会死吗?”当孩子这样问,千万别说:闭嘴

有一天,我去姐姐家玩。正在看电视的小侄子突然问我姐姐:“妈妈,什么是传家宝?”

为了帮助小侄子理解,我姐便说:“比如我手上的镯子,等我死了,就会把它传给你。你再传给你的孩子,这个镯子就成了传家宝。”

小侄子这时说了一句话,让我笑喷了。他说:“妈妈,那你什么时候死啊?我什么时候才能得到你的镯子啊?”

“妈妈,你会死吗?”当孩子这样问,千万别说:闭嘴

虽然说童言无忌,但是咱们中国人对于生和死,还是有很多忌讳之处的。

比如,老人面前绝对不能说“死“字,同样会被认为不吉利。哪怕是“好吃死了”、“高兴死了”这样的话都不能说,不然可能会被打。

“妈妈,你会死吗?”当孩子这样问,千万别说:闭嘴

但世界上有一个国家,认为死亡是值得庆祝的事情,甚至在葬礼上开party!

这个国家叫做加纳,位于非洲西部。他们认为“死亡是人生命中的一部分”,甚至是“最重要”的一部分。

加纳的棺材样式也很特别,可能是死者一生中最喜欢的东西,比如可可、小鱼等,也可能是其职业象征,如养鸡的农民做成小鸡形状,还可能是生前嗜好,比如香烟和啤酒瓶等。

“妈妈,你会死吗?”当孩子这样问,千万别说:闭嘴

或许很多人会觉得加纳人的这种做法很疯狂,对逝者很不尊重,事实上,正是因为正视死亡,坦然接受死亡,加纳人更热爱生活,也被称为是全世界最单纯的人。


死亡教育的意义,在于热爱生命


相信很多人都在网上看到过关于青少年自杀的消息:

9岁的男孩,因为被父母批评后欲跳楼自杀。


10岁的女孩因上课玩手机,被老师没收,直接冲出教室,坠楼自杀。


17岁男孩因不满母亲的批评,直接跳车后,跳卢浦大桥轻生。。。


于是,人们开始不解:现在的孩子都这么脆弱吗?一点点批评都受不了,就要轻生。


“妈妈,你会死吗?”当孩子这样问,千万别说:闭嘴

其实不是孩子脆弱,而是缺少死亡教育。

孩子把死亡当做是一种情绪的发泄,以这种方式去折磨父母,在孩子眼里,死亡,只不过是儿戏,他们并没有深刻意识到生命的可贵。


这让我想到一本和死亡教育有关的书——《爸爸军团》。


“妈妈,你会死吗?”当孩子这样问,千万别说:闭嘴


作者布鲁斯,是一位43岁的爸爸,检查出骨肉瘤时,他的双胞胎女儿才三岁。

一开始,他和所有的父母一样,试图向女儿隐瞒病情。因为他觉得,这样是在保护女儿。

事实上,那段时间两个女儿特别暴躁,常被噩梦惊醒,爸爸很崩溃,觉得女儿不懂事。

同时,布鲁斯自己也无法从即将来临的死亡中释怀。

为此,他特意邀请了从小丧父的朋友麦克斯,他问:“该如何应对失去父亲的痛苦?面对还是淡化?”


麦克斯的父亲,在他三岁时自杀,直到现在,四十几岁的麦克斯依然没有抚平失去父亲的伤痛。


麦克斯认真思考后回答:

“恐怕你没法淡化,那已经成为你的一部分,你不得不直接面对它。


当你失去某个人的时候,那种丧失本身就是一种深刻的记忆。


你需要建立与之竞争的回忆,一起有过的美好可以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声音,把负面的悲伤转化为正面的能量。”


这句话给了布鲁斯极大的启示,死亡无可避免,唯有美好记忆才能战胜离去的伤痛。

“妈妈,你会死吗?”当孩子这样问,千万别说:闭嘴

作者一家

于是,布鲁斯不再隐瞒,他每天和女儿通报自己和病魔战斗的情况。

有一次,妈妈带女儿前往医院看望爸爸,女儿们很开心:“妈妈,谢谢你带我们去。”

她们知道,爸爸生病了,但依旧很爱她们,一家人要努力帮助爸爸战胜病魔。

值得庆幸的是,布鲁斯恢复得不错。他说现在最幸福的时候,就是每天一家人散步,女儿们在前面欢乐奔跑,他和妻子在后面慢慢跟随。

“妈妈,你会死吗?”当孩子这样问,千万别说:闭嘴

这就是死亡教育的意义所在:

让孩子懂得死亡的无情,才更能体悟生命的意义,理解活着的美好与珍贵。

才会在挫折与失败来临的时候,更加勇敢地面对,而不是选择轻生。


这些死亡谎言,对孩子伤害更大

在《奇葩说》中,马东曾说,「如何面对生死这件事,是我们汉文化缺失的一课。」

“妈妈,你会死吗?”当孩子这样问,千万别说:闭嘴

《死亡教育》的作者邹余华教授曾说过:

“家长不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并不代表他们懂得生死。孩子们通过不正当渠道在潜意识里获得的对死亡的认知,注定是不全面的、偏激的,甚至是畸形的”。

就像有的人,会用一些比喻或者隐晦的说法来向孩子形容死亡,结果导致孩子对死亡更加害怕。


比如,和孩子说:死亡就是要睡很久很久的觉。结果孩子吓到不敢睡觉。

比如,和孩子说:死亡就是去了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再也回不来了。结果孩子连门都不敢出了。


“妈妈,你会死吗?”当孩子这样问,千万别说:闭嘴


死亡教育,是孩子的一堂必修课


这几天,正是清明假期,有一个“高校开展死亡教育”的新闻上了热搜。

“妈妈,你会死吗?”当孩子这样问,千万别说:闭嘴

看得出来,各大学校、老师,已经对死亡教育开始重视起来。

那么在家里,我们如何给孩子进行呢?其实也很简单。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绘本,对孩子进行教育。

像《爷爷变成了幽灵》、《外婆住在香水村》都是很不错的儿童绘本。


其次,也能通过电影的方式进行。

前几年引起热议的迪士尼电影《寻梦环游记》,讲述的就是和死亡相关的感人故事。


第三,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利用身边的一切对孩子进行教育。

比如带孩子去公园时,利用落下的叶子,为孩子讲述四季的变换与生命的轮回。

“妈妈,你会死吗?”当孩子这样问,千万别说:闭嘴

《大耳朵图图》第四季


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明白生的意义。这样才能使孩子在成长的旅途中,不断地去找寻自己的梦想,发现自己的价值所在,收获人生的幸福。


不回避、不欺骗,和孩子一起重新追问「生命」,是我们作为父母,也需要补上的一门课。


我是一名早教老师,关注@晨晨老师早教游戏和我一起科学育儿。#育儿事务所##育儿##春日亲子时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加纳   妈妈   孩子   传家宝   镯子   侄子   闭嘴   批评   父亲   爸爸   女儿   父母   意义   美好   老师   生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