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过失心理学:把过失当预兆,能避免生活中的痛苦与失望

弗洛伊德过失心理学:把过失当预兆,能避免生活中的痛苦与失望


弗洛伊德过失心理学:把过失当预兆,能避免生活中的痛苦与失望

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一些现象,比如:遇到一个熟悉的朋友,突然叫不出名字;想说些什么,却用错了词;写了一段话,会出现错别字;读书时的误读、生活中的误听;街边放着一首熟悉的曲子,想了很久也说不出名字;用到的材料,找了很久也没找到等等,这些现象与疾病没有关系,甚至在很多人看来是微不足道的。

这些微不足道的现象,就是弗洛伊德所谈论的过失心理学现象,它蕴含着极其重要的心理学意义。就如警察正在侦探一宗谋杀案,凶手不会在命案现场留下一张写有自己名字、电话、微信号的纸条。但他肯定会留下蛛丝马迹,这些细节便是破案中极其有价值的线索。

过失现象的实际意义,在于它能表示人们的真实“意向”。比如,某校长在开学典礼致辞时说:“我宣布散会。”这一失误的意义和意向就是想要散会,这是很容易就可以知道的。


弗洛伊德过失心理学:把过失当预兆,能避免生活中的痛苦与失望

过失并非是无因而生的偶然事件,而是严肃正经的心理活动。很多人认为,造成失误的重要原因是:循环系统的失常、倦怠、兴奋、分心及注意力不集中等。但是,在弗洛伊德看来,过失是由于两种不同意向互相牵制的结果,其一可称为被牵制的意向,其二可称为牵制的意向,这两种意向在意义上是相关的。

例如:小明一直喜欢小北,但小北却对小明没什么感觉。后来,小北跟强子结婚了。小明虽然早就跟强子认识,并跟他偶尔有生意上的往来,但是现在,小明一再忘记强子的名字,以至于每次跟强子的公司谈合作之前,小明总要问别人强子的名字。很显然,小明是想把这位情敌完全忘记——永远不要再想他了。

某一个计划的遗忘,是由于一种相反的情感阻挠了“意向”的实现。就如我们会遗忘某人、某物一样,由于遗失物件往往令人不愉快、烦恼,那引起我们遗忘的目的是什么呢?


弗洛伊德过失心理学:把过失当预兆,能避免生活中的痛苦与失望

弗洛伊德研究发现,遗忘并不是巧合,而是对某物的厌恶或对与此物有关系、关联的人物、事件的厌恶等意向。如,弗洛伊德曾经有一段时间忘记了“比仙兹镇”的名字,根据分析结果,他对这个城市并没有直接的嫌恶,只是因为曾在与这个名字非常相近的一处地方度过了一段不愉快的时光。遗忘的发生,是因为避免痛苦的动机干扰。

简而言之,就是和痛苦情感有关的事物,由于一回忆就会引起痛苦,所以记忆就会反对这种事物的回忆。事实上,使心灵远离痛苦、不悦,便是过失、遗忘及错误的最后目的。

这种以遗忘打消不快乐记忆的原则是过失心理活动中牵制意向压制被牵制意向的结果。但是,心灵是相反冲动(意向)的竞争场所,如果被牵制意向的力量特别强大,也会出现痛苦的记忆偏难忘记的情形。


弗洛伊德过失心理学:把过失当预兆,能避免生活中的痛苦与失望

研究过失心理学,把自己的过失当做预兆,从而能改善自己与他人的人际关系、了解自己真实的需求,便能真的避免生活上的许多痛苦与失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弗洛伊德   过失   预兆   心理学   失望   痛苦   失当   微不足道   意向   厌恶   事物   熟悉   意义   现象   名字   记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