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老师:做心理疏导的青春期孩子,都有哪些叛逆行为

心理老师:做心理疏导的青春期孩子,都有哪些叛逆行为


心理老师:做心理疏导的青春期孩子,都有哪些叛逆行为

无论哪个行业,都会有淡季与旺季之分。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多年发现,最繁忙的时候应该就是寒暑假。每当寒暑假来临,学生们接踵而至的做心理疏导。

今年的暑假与往年一样,每天都会有很多学生家长预约一对一心理咨询服务,以青春期孩子居多,他们有着几个共同的特点。

一、看手机

他们每天拿着手机的时间,超过10个小时。无论是玩游戏,还是刷视频、看直播。几乎醒着的时候,都是机不离手。

青春期的孩子用手机聊天的方式也跟成年人不同。他们更喜欢用QQ作为沟通的软件。根据心理学的分析,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自己,通过游戏角色或者在QQ空间装扮自己,能达到精神寄托的效果。

二、爱发脾气

几乎每天都有发脾气的理由,无论是家长禁止他们外出、玩游戏,还是饭菜不可口或者找不到自己的物品。稍微有点不如意,他们就会生气,甚至打砸家里的东西。

有一案例:男孩12岁,上五年级。每天早上,不睡到最后一刻不起床,父母不给他穿不喜欢的衣服就会发脾气,不上学。有时候到了学校,老师说几句,也会跑回家。父母为此特别焦虑。


心理老师:做心理疏导的青春期孩子,都有哪些叛逆行为

三、别人总是错的

无论父母说什么都不屑一顾、听不进去,很多孩子还会有大量反驳的理由。总认为父母是错的,是在害他们。

四、能动嘴的事情,绝不自己做

他们似乎已经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这其实跟家庭教育有特别大的关系。

父母及其他亲人从小就对他们“照顾有加”,从来不让孩子“受累”。直到孩子上学以后,才知道: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替孩子完成的,比如学习。

五、很容易出现极端想法

当这些孩子经历挫折的时候,他们很会觉得是有人故意跟自己作对。比如,找不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了,他们会想是不是让别人偷走了。跟父母生气的时候,很轻松地说出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多余的。其他人根本不爱自己。甚至说出要去S。

以上五点,是在孩子们出现比较多的问题行为。家长为此特别的焦虑和迷茫。前来做心理疏导,说明他们想要积极转变,却找不到正确方向的困惑。


心理老师:做心理疏导的青春期孩子,都有哪些叛逆行为

其实,孩子们出现这些状态,与家庭教育的确有着直接的关系。

确切地说,如果把孩子比喻为一棵树,我们所看到的孩子的行为状态是树枝、树叶,孩子的思维状态是树干,树根才是孩子的心理状态。

这棵树要成长,需要有营养的土壤。家长的状态就是孩子成长的土壤,而家长与孩子的关系则是土壤中的营养。

因此,要帮助孩子改变和成长,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家长的自我成长和自我改变,以及家长与孩子关系的改善和调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8

标签:青春期   孩子   心理   寒暑假   家庭教育   土壤   叛逆   焦虑   生气   家长   父母   事情   状态   理由   自我   老师   关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