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男孩肚子疼,住院后,专家坚持用老药治疗

——王亚茹/文 封丘县人民医院进修医师

少年的腹痛为哪般

各位朋友,如果一个十几岁的大小伙子出现肚子痛,会引起你们的重视吗?或许大家会说,忍忍也就过去了,但是忍忍可不是好的习惯!也许腹痛是个不太常见的疾病呢!

最近,我们组就收治了一个17岁的男孩,初看这个孩子,中等的身材,体型略胖,外表看起来并没有什么病态体征,仔细问病史,这孩子6天前开始出现阵发性腹痛,在当地医院查的彩超提示有腹腔积液,过敏源检测结果阴性,血常规提示,嗜酸性粒细胞比值31.90%,明显高出正常,当时诊断不清,治疗效果不好,还是有阵发性腹痛,所以家长不放心,就带着孩子来到了河南省人民医院,门诊找的梁宝松主任看诊,见多识广的梁主任问完病史,查看了当地的检查结果,高度怀疑这孩子是患了嗜酸细胞性胃肠病,这一种不太常见的疾病,所以,就把患者收进了病房,并且特别交代我们,需要按照套路认真思考,很多人,好多年都不一定会见到一例这样的疾病。

17岁男孩肚子疼,住院后,专家坚持用老药治疗


我们首先按照梁主任的腹痛套路“九问九思”思考了一遍,首先九问:1.发病的原因诱因,2.疼痛的部位,3.性质,4.程度,5.发作时间,6.持续时间,7.加重缓解因素,8.有无放射痛,9.伴随症状。

九思,1.首选考虑局部脏器引起的腹痛,2.临近脏器引起的腹痛,3.远处脏器引起的放射痛,4.皮肤和全身性疾病引起的腹痛,5.主动脉夹层和少见病,6.考虑完器质性疾病再考虑功能性疾病,7.急性腹痛首选考虑外科,8.伴发热首选考虑外科,9.先一元论再多元论。再按照腹腔积液的套路思考一遍:1.心源性腹水,2.肝源性腹水,3.肾源性腹水,4.营养不良性腹水,5.腹膜疾病性腹水,6.全身疾病性腹水。还要根据同一天血清白蛋白和腹水白蛋白差值是否>11判断是不是门脉高压性腹水。

17岁男孩肚子疼,住院后,专家坚持用老药治疗


结合病史综合考虑,患者间断腹痛,位于下腹部,每次持续时间不定,能忍受,也可以自行缓解,没有放射痛,首先考虑肠道问题,再按照腹腔积液套路完善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免疫风湿等检验,也完善了甲状腺、心脏、肝胆脾胰、泌尿系、腹水定位超声检查,血常规提示嗜酸性粒细胞33%,明显高于正常值,腹水定位超声检查提示阴性,也就是未发现腹水!经过完善检查排除了心源性腹水、肝源性腹水、肾源性腹水、营养不良性腹水、最后锁定在全身疾病引起的腹水。另外,腹水快速出现,又快速消失,这样的特点很可能和变态反应有关。根据腹痛的部位以及嗜酸性粒细胞比增高,初步诊断为嗜酸性粒细胞肠炎,下一步请我们二级医师张海辉老师给患者检查了胃肠镜,并在各段部位取了活组织检查。胃肠镜结果示: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可能,病理结果显示: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分别为:胃窦3/HPF;十二指肠球部50/HPF;十二指肠降部30/HPF;回肠末端40/HPF;回盲部100/HPF;横结肠15/HPF;降结肠25/HPF;直肠5/HPF;病理检查也完全支持嗜酸性粒细胞肠炎的诊断。

诊断明确了,接下来就该治疗了。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疾病,其特征为胃肠道有弥漫或局限性嗜酸粒细胞浸润,常同时伴有周围血的嗜酸粒细胞增多症。本病的病因不清楚,少数病人有哮喘、食物过敏或有变应性疾病的家族史,但大部分病人并无过敏性病史。本病缺乏临床特异性表现,是一种自限性变态反应性疾病,虽可多次反复发作,但预后良好。根据嗜酸粒细胞浸润胃肠壁的程度分为:1.粘膜病变型:粘膜内大量嗜酸粒细胞浸润,伴明显的上皮细胞异常,肠绒毛可完全消失,导致失血、缺铁、吸收不良和蛋白丢失等;2.肌层病变型:浸润以肌层为主,胃肠壁增厚,呈结节状,导致狭窄与梗阻塞;3.浆膜病变型:浸润以浆膜为主,浆膜增厚,并可累及肠系膜淋巴结,有腹水形成。所以,我们这个患者是混合型。本病的治疗原则是去除过敏原,抑制变态反应和稳定肥大细胞,达到缓解症状,清除病变的目的。另外激素对本病有良好疗效,多数病例在用药后1~2周内症状即改善,表现为腹部痉挛性疼痛迅速消除,腹泻减轻和消失,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降至正常水平。

我们这个患者该用什么方案呢?

17岁男孩肚子疼,住院后,专家坚持用老药治疗


梁主任指示:“选用抗过敏的氯雷他定,加用国产的西咪替丁。”

为什么选用古老的西咪替丁,而不选制酸作用更强的质子泵类药物呢?

正在我们纳闷的时候,梁主任接着说:“西咪替丁是H2受体拮抗剂,可以控制胃酸,同时可能拮抗少量H1受体,这样用药,既可以抑制胃酸的分泌,保护胃粘膜,也具有抗过敏的功效,一药两用!”

我们在想,为什么不首选糖皮质激素呢?

梁主任接着解释:“患者入院后腹痛的症状明显好转,到行超声检查时腹腔积液已经吸收了。说明我们现在的治疗效果良好,由于患者还未成年,使用糖皮质激素副作用太多,所以暂不考虑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可以按照我们现在的治疗方案继续治疗,一月后复查,看看血常规嗜酸性粒细胞比是否下降,也参考临床表现再考虑是否加激素治疗。”

这个案例,除了让我们见识了腹痛、腹水少见的病因,也让我们见识了梁主任对药物代谢动力学的深厚功底,还让我们学会了综合平衡,合理用药的智慧!看来,我们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多着呢!(本文由本号总顾问梁宝松教授推荐,梁宝松,1984年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本科,河南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 教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9

标签:浆膜   粒细胞   腹水   脏器   腹腔   病史   酸性   套路   胃肠   激素   性疾病   症状   患者   主任   男孩   疾病   专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