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筒与旅游的关系

在上海的大街上与弄堂里,随处能看到很多以前的邮筒、报箱、电话亭。

这些东西现在都已经不使用了,但它们在公共空间仍然保留着原有的地位。

说它们是风景,是历史,是怀旧,是点缀,是背景,都可以。

说它们是观光的图标与拍照的陪衬,或者是人文的符号,也可以。

但有一种说法,却好像在无声的向南来北往的人们表达,说它们过时,说它们没用,说它们占地方,不可以。

这类物件,其他的城市也都有的。电视、手机、网络出现之前,哪个城市没有这些基本生活元素?

但不同的是,大部分的城市却没有把它们保留下来。

旅游的资源有三种,一种是天生的,一种是人造的,一种是积累下来的。

有些东西,时间越久,越有价值。弄了新的,就拆了旧的,是不容易体会到这种厚醇的味道的。

有个黑皮肤的某同志掰玉米的故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邮筒   南来北往   弄堂   电话亭   陪衬   物件   点缀   图标   玉米   符号   没用   人文   元素   东西   关系   城市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