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不要生气》:妈妈的情绪里藏着孩子的幸福感

《请不要生气》是一本很简单的绘本,但是却是我家孩子经常用来教育我的必杀技。每次我教训完他之后,他就会拿来这个绘本,放在我面前,然后走开了。每次看到这个绘本,我的心里都有一种莫名的感动:孩子虽然被我教训,却还是希望我不要生气。

《请不要生气》:妈妈的情绪里藏着孩子的幸福感

《请不要生气》里面讲的是一个小男孩,无论做什么事,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都会被妈妈和老师批评:"为什么作业没有写完?"、"为什么要和同学们打架?"、"为什么不听话?"而当妈妈和老师对小男孩进行训斥的时候,从来都没有静下心来听一听小男孩的解释,导致小男孩越来越封闭自己,越来越否定自己:"我为什么总是惹人生气?我真的是一个坏孩子吗?"

《请不要生气》:妈妈的情绪里藏着孩子的幸福感

可是小男孩的内心里,多么希望能够听到妈妈的一句夸奖,得到妈妈的一句肯定啊。

想想我们身为妈妈,是不是经常会这样对待孩子?

看到孩子玩,我们会生气:"怎么还不去写作业?"

看到孩子闹腾,我们会生气:"你就不能安静会儿吗?"

看到孩子弄脏了衣服,我们会生气:"你怎么就这么不小心?"

看到孩子没有考好,我们会生气:"怎么才考这么点分?"

好像孩子在我们的眼里一无是处,虽然在我们的心里,孩子依然是我们的宝贝,但是孩子却感觉不到来自妈妈的爱。孩子感受到的更多的是责备。

妈妈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也是孩子最信任的人,可是我们却忽略了孩子的感受,任由自己的言行伤害着孩子的幼小的心灵。

《请不要生气》:妈妈的情绪里藏着孩子的幸福感

一个长期被自己最爱的妈妈教训的孩子,内心是不安和紧张的,更是充满了对自己价值的否定。得不到妈妈的关爱,孩子就学不会关爱别人,就没有幸福感。

缺乏幸福感的孩子,没有自信;缺乏幸福感的孩子,内心更敏感;缺乏幸福感的孩子,没有创造力;缺乏幸福感的孩子,害怕失败。一个没有幸福感的孩子,是多么的悲哀啊!

而这一切,大多源于妈妈的不良情绪。

以下面的几个场景为例,我们来感受一下孩子的心情变化

场景1:

妈妈在做家务,让哥哥照顾妹妹。可是妹妹很调皮,不听哥哥的话:"我不要玩这个,我要玩那个,哥哥你不陪我玩,呜呜……"妈妈听到妹妹哭,就会训哥哥:"你看你,怎么又欺负妹妹?"哥哥刚想回答妈妈的话:"是妹妹不听话。"

《请不要生气》:妈妈的情绪里藏着孩子的幸福感

可是哥哥还没有开口说,就被妈妈又追问:"你怎么还不写作业,难道又想偷懒吗?"哥哥心里想的是:"我一直都在陪妹妹玩,哪里有时间写作业啊!"

可是哥哥知道如果自己这样说了,只会让妈妈更生气,所以哥哥什么也没有说,只是把头扭到了一边,静静地听妈妈的训斥。但是哥哥的心里却充满了委屈:"妈妈,你为什么总是训我?"

妈妈在做家务,让哥哥陪着妹妹玩,这个时候,妹妹总和哥哥做对,甚至还哇哇大哭起来。妈妈听到了妹妹的哭声,走了过来。妈妈先安慰了妹妹,然后问哥哥:"妹妹怎么哭了?"哥哥回答说:"妹妹不听我的话,非要玩那个玩具,我不让她玩,她就哭了。"哥哥的脸上红红的,有点委屈。

妈妈轻轻地抱了抱哥哥,对哥哥说:"嗯,妹妹是有点调皮,但是你是哥哥,要保护好妹妹哦。""嗯,"哥哥点了点头。

妈妈拉过哥哥和妹妹的手,对他们俩说:"好了,现在让哥哥去写作业,妹妹自己玩一会,好不好?"

《请不要生气》:妈妈的情绪里藏着孩子的幸福感

哥哥去自己的房间里写作业,妹妹继续自己玩玩具。过了一会儿,妹妹对妈妈说:"妈妈,我想和哥哥一起玩。我不调皮了。"妈妈欣慰的笑了。

在同一个场景里,妈妈对同一件事情的不同的态度决定了孩子们的心情,更决定了孩子们对这件事情的态度。

在第一个环境里面,哥哥觉得委屈,妹妹也觉得委屈,最后两个孩子都不开心。

在第二个环境里面,哥哥觉得妈妈体谅了自己,妹妹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最后两兄妹快乐的玩游戏。

《请不要生气》:妈妈的情绪里藏着孩子的幸福感

作为妈妈,不管有几个孩子,妈妈在每一个孩子心里的分量都是一样的,都是最重要的。每一个孩子都想得到妈妈的关注、肯定和赞赏。但是对于妈妈来说,孩子在自己心里的分量是不一样的。或多或少的都会对某个孩子偏心,忽略某个孩子的感受,尤其是作为哥哥/姐姐,更容易被忽略。

所以在遇到孩子争吵的时候,应该公平的对待,耐心的听孩子的解释,不要以"哥哥/姐姐就应该让着弟弟/妹妹"这样的借口来敷衍。因为这样会失去孩子的尊重。

场景2、

①一个小女孩,在放学的时候,不小心把墨水甩到了自己的新衣服上,看着自己衣服上的一滩墨水渍,小女孩很着急,这可怎么办呢?待会妈妈看到了一定会说的。

《请不要生气》:妈妈的情绪里藏着孩子的幸福感

果然,小女孩的妈妈来接孩子的时候,第一眼就看到了孩子衣服上的墨水渍,她不顾孩子的面子,用手拽着孩子的衣服,大声的训斥孩子:"你怎么搞的?天天不洗衣服是吧?是不是上课又玩了?"小女孩低着头不说话,旁边的人劝妈妈:"回家再教训孩子吧,这儿人这么多。"妈妈却说:"就是因为人多,才要教训她,这样她才会长记性,回家了教训,就不长记性了……"

小女孩羞得抬不起头。

②同样是一个小女孩,放学的时候,衣服上脏了一大块。妈妈来接她的时候,一眼就看到孩子的衣服脏了,妈妈有点担心的问孩子:"你怎么了,衣服怎么脏成这样了?"孩子说:"妈妈,下午打扫卫生来着,我不小心弄脏了,对不起啊,回家我自己洗吧。"妈妈笑着说:"好啊,我家闺女长大啦。"

母女俩手拉着手走了。

《请不要生气》:妈妈的情绪里藏着孩子的幸福感

从第一个环境里,我们可以看到妈妈的强势,不顾青红皂白的就训斥孩子,而且是当着那么多人的面,丝毫不给孩子留有余地。

从第二个环境里我们可以看到妈妈和孩子的感情很好,很轻松的就转移了话题,帮助孩子缓解了尴尬。

作为妈妈,我们不能过于情绪化,尤其是对待孩子的问题上,一定要给孩子一个辩解的机会,而且训斥孩子,也不要当着很多人的面,虽然朱子曾经说过:"堂前教子",是为了让孩子长记性。但是孩子的内心更容易感受到伤害,比我们想象的更脆弱。

每个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幸福快乐,那首先就要让孩子感受到什么是幸福和快乐,要拥有享受幸福和快乐的能力。所以,妈妈请收起你的暴脾气,做一个温柔一点、爱笑一点、耐心一点的妈妈。

《请不要生气》:妈妈的情绪里藏着孩子的幸福感

《请不要生气》中的小男孩,最终得到了妈妈的关爱,被妈妈幸福的抱在怀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5

标签:幸福感   生气   妈妈   孩子   墨水   记性   调皮   小女孩   教训   场景   委屈   情绪   哥哥   衣服   妹妹   环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