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20年家庭情况曝光,聪明的父母,都在偷懒


哈佛20年家庭情况曝光,聪明的父母,都在偷懒


“享受父母给的零花钱,是孩子的权利,而非父母的恩赐;

帮助父母分担家务,是孩子的义务,而非父母的压迫。”


1938年,哈佛进行了一场名为“格兰特研究(GrantStudy)”的调查,整个过程持续75年。

在最后20年,他们对波士顿456位少年进行追踪调查,结合斯坦福大学教授刘易斯·特曼对1500名学生的研究记录,得出了一些结论:

做家务的孩子,将来会更有出息。


喜欢做家务和不喜欢做家务的孩子相比,前者的平均收入比后者高20%。

爱做家务的孩子长大后的失业率为1∶15,犯罪率为1∶10,离异率、心理疾病患病率也较低。

可能在一些家长眼里,做家务就是简单地干干活,出出苦力。

事实上,做家务的意义,绝不仅仅是“出苦力”这么简单。

一、做家务有助于开发智力

“动手做饭跟做实验一样,可以训练一个人的专注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打开冰箱,拿冰箱中仅有的材料下厨,能做出一顿美味可口的饭菜,就是在有限的资源中求变、求好。

这种经验和能力,对一个人在科学研究中解决所面临的瓶颈问题,进行科学的思考有很大裨益。”


哈佛20年家庭情况曝光,聪明的父母,都在偷懒


对孩子来说,“心灵手巧”往往是分不开的。

收衣服、叠衣服,分门别类的把他们放好,锻炼的是收纳和归类的能力;

从观察爸爸妈妈做饭到自己亲自操刀开灶做饭,锻炼的是观察和模仿和思考能力;

就算是每日浇花这样的简单小事,也是对孩子审美情趣的一种培养……

看似简单的家务琐事,其实培养的孩子专注对待事情的态度和更强的动手能力。

二、做家务帮助孩子走向独立

动手能力的增强,足够让孩子在走向独立时更无所畏惧。

作家千江月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朋友的姐姐查出宫颈癌,要做手术,家人都往医院赶。

叫姐姐的女儿时,她却一甩手:我去做什么,我又不是医生,不去。

紧跟着又问:我妈做手术了,那中午谁给我做饭啊?

一个22岁的人,不担心即将手术的妈妈,只担心没人给自己做饭。

有网友评论:“每一个‘白眼狼’孩子身后,都有一对‘自讨苦吃’的父母。”

很多父母在小时候不让孩子靠近任何家务,等他们长大后才发现,孩子的人生根本离不开“家务活”。

三、做家务让孩子拥有良好的家庭观念

陕西西安的夜市摊上,一名正在给顾客打饭的十三岁的男孩被镜头记录下来。

记者问他为什么在这里照顾小摊,他说:“因为我妈妈很辛苦啊,我要帮忙。”


哈佛20年家庭情况曝光,聪明的父母,都在偷懒



网友在评论里说:他的家里贫富与否我们不知道,但在精神上,绝对是富养。

综艺《少年说》中,一位十三岁男孩在高台上对着妈妈大喊:

“妈妈,你可不可以不要再以社会实践的名义,逼我做家务了?”

“每天写完作业,我得刷、擦地、择菜,但我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啊。”

台下一片哄笑,但妈妈还是坚定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不可以!

“将来你的另一半,她也是千娇万宠的一个孩子,她也是她妈妈爸爸的心肝宝贝,为什么她要跟你受委屈呢?为什么她要承担全部的家务?”

“作为一个男孩子,你将来如果能泡得了厨房、下得了书房,能有担当、有责任,那么你的未来一定很幸福,跟你在一起的人也会很辛福。”

“无论你有多大的学问你会说几门的语言,这都不重要,我希望你能成为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纯爷们。”


哈佛20年家庭情况曝光,聪明的父母,都在偷懒


聪明的父母,总是会稍稍“偷懒”。

“没有谁天生基因里就带着‘坐享其成’”,要得到,就要付出。

做家务从来不是简单的“干活儿”,而是让孩子去经历其中的辛苦,去学会体谅父母家人的付出,去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家庭责任。

也愿每个孩子在成长中,都能获得真正的独立。

欢迎喜欢分享孩子智力开发、学习等育儿问题的朋友们在下面评论区提出宝贵意见。我们专注于6~15岁儿童脑力营养,学习成长,专注力提升,如果您觉着有收获,还望多多点赞、转发或关注,予以我们最大的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3

标签:斯坦福   波士顿   父母   哈佛   苦力   家务   专注   冰箱   将来   家人   聪明   爸爸   手术   能力   妈妈   情况   简单   孩子   家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