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上学肚子就疼?

昨日一个案例对我触动很大。

一个妙龄俊俏的女孩,一个好学好胜的女孩,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突然给打趴了。

当孩子的妈妈告诉我这个消息,说女孩有半个月没有去上学,说是肚子疼,这疼那疼,浑身都难过,但去医院检查却查不出任何毛病。

每天躺在家里,想到学业,心急如焚,却又不敢迈出门槛半步……

我真的不愿意相信这是事实。

当我们到了女孩家,果然看到一个曾经见过一面的青春女孩,穿着一双棉拖鞋,病态依依,宛如林黛玉,出现在我面前,我差点认不出来。

我心痛的好厉害。

这么努力奋发的女孩变成如此窘态,我为她不平。

孩子正在上高中,因为偶尔的一次身体不适,就怀疑自己又回到了从前那种噩梦一般的状态(之前家人带她转战北京各大医院检查和治疗,包括心理治疗和咨询,但都没有取得什么效果。孩子也对心理咨询感到排斥。


为什么一上学肚子就疼?

今年暑假,孩子回老家,接受了我的一次咨询,孩子喜笑颜开。家人称整个暑假孩子身心都很正常,开学后也正常。只是进半个月才变成这样,孩子妈妈在微信那边近乎哭诉者。由于父母不在身边,我们只能和孩子的奶奶联系。

奶奶简单介绍下情况,我们就还是进入角色。女孩见到我没有拒绝,而是为自己的如此”病态“感到十分害羞。

我从秋水理论中五个策略:杯弓蛇影,麻雀和蝙蝠思维,疑邻盗斧,黄河理论,火把思维,经过一个多小时,女孩突然大声喊着:我明天就去上学,原来都是自己想出来的病。看到颓废了的女孩一下振作起来,我们都很高兴。

很抱歉,今天上午八点钟给奶奶打电话询问,孩子昨晚半夜肚子又疼得很厉害,今天早上没有去上学。

奶奶不知所措,父母在异地也是焦急万分。

怎么办?

我给孩子阐明“肚子疼”原因,可能是神经质的症状:注意那,那就不安和紧张起来,肚子也会痉挛起来。肚子疼起来,那里就更容易引起你的注意和紧张。如此发生交互作用:心理和生理交互作用,导致你现在的情况越来越糟糕。

忧思成疾病,你已经形成了心理种子.它是你一次次关注和耿耿于怀埋下的。只要遇到特定的场景,它就会蠢蠢欲动,破土而出。就像冬眠的蛇一样,遇到春天就会醒来,就会吐出信子,张牙舞爪,令人恐惧。

然后,你必然就会恐惧万分,“胡汉三又回来了!”

你吓得两腿发抖。这就是你的情况。

而且这种情况,不管你关注与否,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待其能量释放完毕,就如火山喷发完,就会变成死火山,逐渐变成死火山,彻底静下来。

我再跟孩子讲了妈妈怀孕期间胎动和唐僧西行路上,抵制金钱美女高官厚禄的诱惑,克服重重阻力最终获取真经的故事。

鼓励孩子给自己希望和信心,学会勇敢坚强,自己的命运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

孩子欣然同意去上学。

上午十点半再次打电话询问孩子的情况,孩子说老师叫她下午去。


为什么一上学肚子就疼?

下午2点钟,女孩给我打电话说自己的肚子疼得很厉害,发出求助。我立即驱车前往女孩所在地。

看到孩子痛得蹲在地下,我就扶着她坐到沙发上,通过画图,系统讲解人脑的功能和心理创伤的原理。再讲解古代脱敏案例,让女孩明白自己的“病”怎样才能消退。讲完理论后,我动员去厨房吃点东西,因为提到吃饭,条件反射就接上了,马上出现肚子疼,反胃,呕心、我说:“这是肚里的负性记忆被唤醒,负能量在释放,无碍,难过就难过,千万要理解放过它,因为它们都是有果必有其因,都是你过去培养的‘’孩子””。为了转移注意力,我教她几种放松术(肌肉放松和大脑放松)。

之后吃了一点面条,尽管想呕吐,但我说:允许这种感觉存在,而且来得越多,越频繁,负情绪释放越快,就会好的越快。女孩明白了我的意思。

接着我帮女孩一起施行脱敏。让她背着书包,骑自行车朝学校方向去,孩子说肚子很痛。我就一路讲故事,转移其注意力。虽然有时疼痛,但勉强可以过去,大约走了一公里,孩子说撑不住,我就让其打住,我们回去。

向着害怕的方向前进,但又小心翼翼,避免自己受伤。这是系统脱敏的原则。


为什么一上学肚子就疼?

我建议女孩家人买一个音乐播放器,叫女孩每天听同频共振的抒情音乐,一是可以转移注意力(不要朝向肚子),二是和自己的心情同频的音乐可以导出负情绪。

我想女孩已经明白了。

晚饭后,我打电话给女孩家人,女孩接了电话,很开心的样子,说自己吃了晚饭。

作者简介:

袁运录,笔名:恨若秋水,创立逆向心理学体系——秋水理论(也叫黄河理论),认知心理学专家,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会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研究方向:口吃、强迫、抑郁、焦虑、社恐、失眠、婚姻家庭和青少年心理问题。

出版了两本40万字的心理学著作《口吃原理与康复》《情绪心理学》,在《心理与健康》杂志,知网、知乎等媒体发表了2000多篇心理学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死火山   肚子   黄河   秋水   注意力   心理学   奶奶   情绪   家人   理论   妈妈   情况   孩子   女孩   心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