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了,怎么办?——抑郁症的识别、病因及求治步骤

我们每个人,我们的家人、朋友,在这一生中,都有可能陷入抑郁症的阴霾里。一篇旧文,再次发出,希望可以对大家长期存在的关于抑郁症的严重性和求治的问题有所解答。

有人选择决绝离去的时候,能够透过为情所困,或者家庭冲突的表面现象,看到到自杀与抑郁症的联系,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并不容易。多么希望我们每个人对抑郁症认识意愿的增强和实际认识的增加可以帮助我们每个人都更加温暖有力量,让更多陷入阴霾的人们免于在寒冷的夜里孤独迷茫,甚或凄然远去。

需要再次强调的是,抑郁症其实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不是单纯的心理咨询可以起效的。诚然,失恋、贫穷、残疾等重大的创伤或创伤性事件是抑郁症的强烈的心理诱发因素,但是反之未必然,并非患有抑郁症的人都经历过强烈的、隐秘的创伤性心理刺激。抑郁症其实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与处境不相称的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或丧失,精力疲乏,对自我、对他人、对世界感到悲观,思维迟缓,缺乏主动性,自责自罪,无意义感,食欲下降、性欲减退、睡眠障碍等,或者有头痛、肩颈痛、胃肠不适等躯体化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

科学证明,抑郁症是受生理因素、社会因素、心理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心理因素不仅仅包括那些重大的创伤性的事件,更包括从小到大、一点一滴的生活事件,最主要的是对这些事件的认知即看法以及逐渐形成的对自我、对他人、对世界的认识。细微到比如婴幼时候,因为每次哭泣得到的拥抱或责骂;小的时候,因为天生的形象受到的喜爱或忽视;比如上学时候,因为学习成绩得到的表扬或批评;工作的时候,因为人际交往能力感受到的亲近或疏离,都积累了一个人对自我的正面或负面的认识。一个人看待自我、看待他人、看待世界的观点,尤其是对自我的肯定或否定、接纳或者排斥,会反过来深刻地影响一个人对一切事情的看法,造成恶性循环。即使没有发生失恋、破产、疾病等重大刺激,一个对生命悲观的人,也会听风念雨,伤春悲秋,对生命从悲观走向绝望,怀疑生存的价值,生命的意义,这种怀疑和绝望积累到无法承受的痛苦时,会让人疯狂,让人崩溃。

生理因素,是抑郁症产生的生理学基础,这也是相对更不为公众所了解的。这也使得人们对于那些在外人看来家庭圆满、事业有成的人突然间毫无征兆的自杀而深感困惑。其实道理很简单,物质是精神的基础,人的大脑中存在着五羟色胺、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化学递质,一切正常运转的情况下,维持我们良好和稳定的情绪体验。如果大脑神经通路遭到堵塞或其他故障,那么就阻碍了这些神经递质的释放或者传递,人的情绪就会发生变化,比如愉悦水平会大幅下降,并且相应的影响人的认知功能,包括思维能力下降、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联想能力下降等等,理解会变得狭窄和困难。而情绪的低落,会反过来加速生理基础的改变,这也是一个恶性循环。因此从精神医学角度看,凡是因抑郁症走上绝路的人,他的大脑中的神经递质一定发生了某些突然而重大的改变。

社会因素包括宏观、微观的社会环境、时代背景等,以及重要的社会支持系统,包括家庭、亲密朋友和日常人际的沟通和支持。他身边的朋友说不可能是抑郁症,平常接触没有发现抑郁的表现。但是新闻看到他的家人和老师证实,他受抑郁症折磨已长达三年,是因抑郁症而死。透过这些可以更深切的感受,抑郁症的表现: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或丧失,精力疲乏,对自我、对他人、对世界感到悲观,思维迟缓,缺乏主动性,自责自罪,无意义感,食欲下降、性欲减退、睡眠障碍等,或者有头痛、肩颈痛、胃肠不适等躯体化症状,自杀观念和行为并非都会那么外显的表现出来,抑郁症患者并不是一定以郁郁寡欢、不修边幅、减少活动、懒散迟钝等形象示人。在现代社会压力和患者的个性性格等综合影响下,很有可能他将内心的低落、无望、无意义感、自责、自卑、躯体不适等等感受全都隐藏在外表开朗、嬉笑、健康后面。近年来有人称之为“微笑抑郁”。这种隐藏可能也是不得已的,但是压抑必然反过来加重抑郁,也减少了得到来自朋友的帮助的可能。

社会支持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其实通常是家人和知己。如果不幸没有知己,那么家人也是能够敏感体察到至亲的情绪变化。就像他的家人和朋友,是有了解他的病情的,家人或朋友的劝慰以及心理的帮助对他或多或少有益,否则他能否撑过三年都未可知,还有他自身的努力。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一二无话不谈的知己,这是心理健康的坚实后盾。亲人朋友多一些细心,留意他们的情绪、性格转变;对于表现出抑郁症状的亲人朋友,身边的人更要多一些关心,帮助他积极的调整,及时寻求专业精神科及心理的帮助;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关爱、理解和接纳;自己更要爱护自己,把心灵之门打开,否则即使至亲好友也无法进入你的内心,把心打开,别人才可以进来,温暖你、帮助你;当然当人处于情绪极度低落的状态,会没什么兴趣自己去寻求帮助,这本身通常就是严重抑郁的表现之一。具备完善的社会支持因素,那么就很可能有效减少一个人自杀的风险。

目前咱们中国大陆的心理咨询师和精神科医师接受的是不同的教育培训,心理咨询师一般无医学背景,也并不具备诊断权和处方权,因此可能会用比较单一的心理学头脑考虑问题,比如认为心理咨询可以治疗抑郁症。这种观点很可怕,将严重延误抑郁症患者的治疗,甚至出现不可挽回的后果。如果这种观点从外人眼中的心理学专业人士口中说出来,影响就更为恶劣,将给对抑郁症缺乏了解的公众造成巨大的误会,最终导致更多患抑郁症的人失去宝贵的治疗机会甚至生命。所幸还是有越来越多同行也越来越具备必要的精神医学头脑,促进来访者及时获得精神科和心理咨询双重专业帮助。

所以介绍一点抑郁症求治的专业步骤:当你发现身边的亲人朋友或者自己出现比较严重抑郁表现的时候,从科学角度,你第一步就要去精神科进行确诊,精神科如果排除了生理器质性病变以及抑郁症或其他精神障碍,那么再寻求正规心理咨询帮助。如果确诊是抑郁症,并且抑郁的困扰存在心理因素,那么除了坚持遵医嘱服药和复查外,需要咨询精神科医师根据你的状态评估你何时适合寻找心理帮助。

有时,你可能直接去寻求一位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那么如果评估你存在抑郁症的可能,那么专业、负责的咨询师,应该首先会建议你去正规精神科进行抑郁症检查。如果确诊你得了抑郁症,虽然不是器质性病变,但是你脑内的神经递质发生了改变,认知功能削弱。心理咨询师或治疗师会建议你服用精神科医生给你开的抗抑郁药物,以修复神经传递情况,改善情绪愉悦水平,提升认知功能。药物治疗是治标治急治症,无论是否存在心理因素都必不可少。心理干预是从根本帮助人们修复创伤、恢复自信、改善情绪、建立积极、客观的自我、享受生活、创造幸福。在药物治疗起效后,或者有时在同时,配合心理干预,才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心理干预每个阶段的重点也不尽相同。在求助者需要服用药物平稳情绪的阶段,心理咨询师的工作重点应该在配合精神科医师,对求助者进行药物服用的依从性、注意事项、风险提示等等药物服用方面的心理安慰和辅导,陪伴求助者度过充满怀疑与排斥的心理阶段。在求助者经过药物的作用,初步改善了情绪及认知的水平后,心理咨询师的工作重点就应该转移为从自我成长的角度进行专业的心理探索和帮助。

抑郁症的危害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他是人类健康和生命的超级杀手!如果是专业人士,我们尽力给到求助者专业、科学的帮助;如果不是精神医学或临床心理专业人士,我们尽力促进抑郁症患者及家人朋友更有效觉察、寻找专业帮助。我们每个人都点一盏明灯,即便灯光微弱,也或许就可以温暖一个脆弱的心灵,帮助一个迷失的灵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抑郁   病因   心理咨询   低落   认知   药物   精神科   步骤   情绪   家人   神经   因素   自我   生命   心理   朋友   专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