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妈以后,你是不是也陷入了收割童年,逼娃学习的焦虑?

最近,一则“高三某班提前开学因学生举报泡汤”的新闻把我勾回了学生时代的记忆。

当妈以后,你是不是也陷入了收割童年,逼娃学习的焦虑?

班集体式的补课曾长期充当了我们90后学生生涯的调味料,就像父母们下厨时用的酱醋油一般。如果说谁家的孩子没有经历过补课,免不了会遭到一番奚落,毕竟,这样的学生生活在旁人看来是“没有味道”的。

于是乎,尽管大家都心知肚明每年的开学日子在三月初、八月末前后,但大部分学校里面临升学考试的学生,都会在学校、父母的双重配合下,早早回归校园,只为了多刷几道题、多听几遍解析。

诚然,在这样的“高压”下,会有一大部分孩子令家校双方得偿所愿。可是,多挤出来的这一点复习时间就真的是让孩子们升学的关键吗?

当妈以后,你是不是也陷入了收割童年,逼娃学习的焦虑?

老话说:笨鸟先飞。但我们也不能忽略了这个说法里的关键——先。

在提前开学这种现象蔚然成风以前,仅有个别学校采取此种方式保证升学率。这时候,偶然的补课现象确实让这部分学生获得了成绩上的提升。

但是,当补课现象普遍存在后,孩子们的学习时间又如同上帝给人的24小时一般公平,再没有了“先”的优势。此时的比拼,反而是那些有着雄厚师资、特色教学的学校更容易在升学考中胜出。

当妈以后,你是不是也陷入了收割童年,逼娃学习的焦虑?

有人就看不过去了:“国家安排的开学时间与放假时间那是考量过学校授课进度的。”换句话说,在原有的时间安排下,无论是老师授课抑或是学生学习那都应该是足够的。学校竟然还同意让学生超出安排时间进行补课,那就很值得人思考了。

确实,排除学生自身存在的智力、心理、生理影响导致的学不到位,学校理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及巩固训练。倘若硬要另外规划时间再补课,岂不是对学校教学能力的一种不自信?

其次,之所以造成补课现象普遍存在,我们的学生家长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当妈以后,你是不是也陷入了收割童年,逼娃学习的焦虑?

遥想我当年读高中那会儿,学校也曾经历过年年挨家长投诉补课的事儿。当然,因为反响过于激烈,高一高二的周末我们也的确是过得比别校的娃要潇洒许多。

但周末不补课,不意味着中国中学生的“必修课”晚自习会被停掉。在几千家长的抵制下,那些“闹”着不肯补课的家长只好让自家孩子放学后独自回家自学,而剩下的“大军”,也就是我们这些因家长极力推动补课、或随波逐流同意补课的学生们,开始了周一至周五晚雷打不动的自习生活。

当妈以后,你是不是也陷入了收割童年,逼娃学习的焦虑?

大部分的中国家长明知道这种非义务教育时间段内的补课是要出钱出力的,为什么还积极掏腰包呢?

不灌鸡汤的说,目前在中国,“高学历”约等于“高职高薪高福利”,越是名校出来的学生,他们挑选职业的平台要高别人一层(甚至很多层)。如此背景下,不免催生了这样一群“虎爸虎妈”,他们认为孩子只要吃人生头十几年的读书苦,就能换来后几十年的光辉前途。

因此,什么“集体学习氛围更有助于复习”“多听老师讲解几遍就能多提两分”“多刷几套卷子就能挤掉千人”等等说法,不过是为了实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一个心愿——让自家的孩子也能考上名校。

当妈以后,你是不是也陷入了收割童年,逼娃学习的焦虑?

当一个家庭执着于给孩子补课时,那是个“个人问题”,当数个家庭都有补课的需求时,这已经成了一个“社会问题”。那么,问题的根源究竟是什么?

其实答案很好找。人所有的行为动机都指向某一种心理机制,而在这一场“拼娃”的斗争中,“焦虑”就是推动补课进程的潜在因素。

现在我们来看看这一场“拼娃”斗争中的家长选手们,他们大概能分成两类:

一类是最先有补课需求的家长,他们是“主动型”,是发自主观意愿想要孩子在补课中受益的家长。

另一类家长则是“被动型”,他们人云亦云,虽不清晰了解补课能带给自家孩子具体什么样的好处,但身边的家长都这么做了,那跟着也总不会错。

当妈以后,你是不是也陷入了收割童年,逼娃学习的焦虑?

“主动型”的家长天然的有一种焦虑感,认为自家孩子如果没能补课,那一定是会与好结果失之交臂的,而他们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让那成功的概率达到99.9…%。

“被动型”的家长虽然没有先天的焦虑感,但源自于被动的性格,使得他们更容易被环境所感染。整体环境中焦虑的氛围越浓厚,焦虑感在“被动型”家长群体间的传播速度就越快。

很快,由主动牵头、被动助攻的补课需求就在大范围的社会中成了约定俗成的需要。

在“升学”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学生们的意见仿佛成了最不具参考价值的东西。随意收割着孩子童年的父母们试图以“爱”之名义将孩子们培育成人。可是,步入青春期,开始有了独立思考的娃娃们当真能理解家长与学校的良苦用心吗?

当妈以后,你是不是也陷入了收割童年,逼娃学习的焦虑?

不知道大家的学生时代有没有听到过这样一种对于学习态度的表述:我要学习!

没错,这是一个感叹句,是主观意识层面的强烈反映。有着这样想法的学生通常就是我们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而这部分学生通常是很主动学习的。所以说,补课于他们而言不过是把大家集合起来学习的另一种形式。

当然,家长里有随波逐流的,那学生里也会有一部分表现中不溜秋的娃不加思索地跟着大部队走。既然大家都补习,那他们也补习,拼不过好的,也落不到差的。这大概就是这群学生最真实的心声了。

当妈以后,你是不是也陷入了收割童年,逼娃学习的焦虑?

有人会问了:学生里还有没有一种可能——反对补习?答案必然是肯定的。

虽然大多的学生此时都没有过多的勇气去违逆师长父母,只好硬着头皮去补课,但还是有小部分的学生是那“不能弯折的骨头”,就是要和他们意见分歧的一派硬刚。

我们能说这帮孩子幼稚吗?显然不能。因为他们要对抗的是多倍于他们的家长、教师、学生群体,而他们惟一占有的理,也是最直接有力的道理便是“国家规定”。非得评上一评的话,这些家长眼中“不懂事”的孩子反而是最明事理、也最有魄力的人,只可惜,放在以分数论英雄的时代里,他们再多的理都变成了“不思上进”。

但是,纵观这场较量里的每一类学生,他们都有自身所在社群里最亮眼的属性。

主动学习的孩子不必多说,知识增量及速度都应该是整个学生群体中较为出色的。他们积极寻求成长与出路的那股子韧劲,倘若被适当引导,将成为他们未来走向学业、事业成功的绝密武器。

尚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的孩子也不见得是“一无是处”,至少在最开始选择追随目标这一点上,他们能分析出学习是重要的,故而接受了提前“开学”或是补课这样的安排。这一类孩子长大后多为各大单位或企业中的核心员工,虽少了领导的潜能,但好在是个选对方向的人,生活富足也自不必担忧。

当妈以后,你是不是也陷入了收割童年,逼娃学习的焦虑?

最后说说那些小众的敢于“挑战权威”的孩子。表面看上去他们是在与学习做对抗,因为大多数的人都选择了妥协,而没有被选择过的反抗就成了一条必定艰难的却全新的道路。也就是说,这一类孩子拥有着不可多得的创新才能,假以时日被悉心培养和引导,这一部分孩子将是各行各业里的领头精英。

在开放的教育观看来,每一个孩子都是可塑之才。仅仅是面对提前“开学”这一抉择,就能让我们看到孩子们多向发展的可能性。扪心自问:真正需要改变的是孩子,还是被焦虑蒙蔽双眼的我们?

文章的最后想问一问大家:

作为家长,你是怎么看待“提前开学”的?

作为学生,你又是如何处理“补课”这件事的呢?

#教育# #焦虑# #开学# #补课#

当妈以后,你是不是也陷入了收割童年,逼娃学习的焦虑?

@澜沧月er :我用文字的温度温暖你,陌生的读者,纵然远隔山水重楼,这一圈明月相伴依旧。记得,相信被爱,是你我经历过最幸运的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调味料   焦虑   随波逐流   中国   群体   童年   主动   家长   父母   现象   需求   孩子   时间   学校   时代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