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外”老潘:因爱漂洋过海,因爱扎根32载

我们中华民族因包容而壮大、因爱而吸引更多赤诚热爱着中国的“老外”扎根中国。

“不见外”老潘:因爱漂洋过海,因爱扎根32载

中国包容的不仅仅是本国人民,但凡持有一颗开放、求是真心走近中国的国际友人,我们也将敞开怀抱,诚挚相拥。

这不,1988年,一个携妻带儿翻越重洋来到中国大地的美国友人,被一片热土、一段真情感动,从此他乡变故乡,异国变祖国,深深扎根在了中国,还成了像你我一般持有“中国居民身份证”的中国公民。

他就是福建省第一位外籍永久居民,中国高校最早引进的MBA课程外籍教师之一的潘维廉(下称“老潘”),人称“不见外老潘”。

“不见外”老潘:因爱漂洋过海,因爱扎根32载

老潘于1988年,携同家人一起来到中国福建厦门。此前曾在美国经营着一家企业的老潘,因为心中不灭的“中国梦”,说服了生下大儿子不久,腹中尚有一胎的妻子苏珊,推掉了美国故园的一切,不远万里来到彼时惟一提供留学生住宿的厦门大学,成为这所“中国最美大学”的教师。

从教32载,他便环游了中国两次!

1994年,来到中国不久,他便萌生出了“中国那么大,他想去看看”的想法。一辆汽车、三位挚爱,他毅然从东到西游历了整个中国横轴线上的风景。

“不见外”老潘:因爱漂洋过海,因爱扎根32载

那些年,偏远山区的百姓出行,靠的是祖祖辈辈铲踏出来的土路。

在笔者童年印象中,回奶奶家的路也是这种九曲十八弯的山坡坡路,要是遇上雨水不断的春节,全家人还得备齐雨衣、高筒水靴等等装备。即便如此,家里惟一的一台二轮“吃油”装备也逃不开泥泞路上打滑,干硬泥巴上颠簸的命运。

而老潘正是通过他的眼睛、镜头和笔触,记录下了属于那个年代里中国面孔的“稚嫩”与“羞涩”。

“不见外”老潘:因爱漂洋过海,因爱扎根32载

“稚嫩”,是因为改革开放还在成长初期;“羞涩”,是因为偏远地区人们对于第一次见到“老外”有着拘谨的表现。可这些都没有熄灭老潘爱中国的一颗赤子心,甚至,他还在这不够细腻的时代中,见证了中国人细腻的大爱。

在第一次“中国行”的旅途,老潘经过了宁夏六盘山,山雨把路冲垮了,被迫暂留在原地的老潘结识了偶遇的Uncle Wang(王叔)和王叔带着的一个小女孩。经过一番交谈得知,女孩的父母在一场山洪中丧生,王叔可怜女孩便将其接到身边亲自抚养。这个纯朴敦厚的中年男人虽然没有读过书,却有一个强烈的念头:送女孩读书、见识更大的世界。

也是在那些年,“要想富,先修路”的标语写满了村村户户,传遍了中国大地。老潘说,这是他对中国的初印象。

“不见外”老潘:因爱漂洋过海,因爱扎根32载

或许是太想知道王叔和小女孩的现况,又或是想亲眼见证“改革开放”浪潮澎湃后的中国现状,时隔25年(2019年),老潘又一次踏上了环游中国的旅程。

这一次,他的汽车不再碾过泥泞的道路;平整的水泥路修到了每一家每一户,当初被中国人视为“致富”的道路,成了中国人自己的“活路”!

不仅如此,我们还学着老祖宗“授人以渔,终身享用”的样子,将除贫致富的经验手把手教给非洲的兄弟国家,帮助他们早日摆脱贫困,让非洲的老百姓也过上好日子。而这一切,都被老潘用心记录下来。

“不见外”老潘:因爱漂洋过海,因爱扎根32载

镜头前他告诉我们,以前他是个“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热血老头,而现在,他想让全世界知道:

“看过世界,更爱中国”!

两次旅程,沿途风光皆在这个风趣幽默的“老外”眼中掠过;32载,青丝染霜华的老潘成了最不见外的“老内”。撇去浮华,中国是他最爱的家乡;坚定信念,中国是他永恒的心之所向!

祝福这个漂洋过海扎根中国的“老内”,也欢迎更多不见外的国际友人亲自到中国瞧一瞧、住一住,中国的怀抱永远向世界敞开!

#2021开年演讲# #潘维廉# #不见外#

“不见外”老潘:因爱漂洋过海,因爱扎根32载

@澜沧月er :我用文字的温度温暖你,陌生的读者,纵然远隔山水重楼,这一圈明月相伴依旧。记得,相信被爱,是你我经历过最幸运的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见外   求是   初印   漂洋过海   非洲   美国   惟一   偏远   泥泞   稚嫩   中国   友人   老外   中国人   女孩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