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单人生》:后妈出逃之63岁女人的精神解放

到了一定的年龄,人生的所有疑惑几乎可以全部浓缩成一个问题:

应该如何生活?

《清单人生》:后妈出逃之63岁女人的精神解放

试问,有多少孩子是在大人的恐吓中长大的:你再不听话,就让你爸爸给你找个狠毒的后妈?

提起后妈,童话故事里有着一抓一大把的经典形象,诸如白雪公主的恶毒后母,还有灰姑娘那个成天使唤她做苦力的后妈。她们无一例外被贴上了“狠毒”的标签。

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后妈为什么都是不完美的?

其实这跟“人无完人”的道理是一样的,成年人性格中的所有缺陷,都能在童年的追溯中找到根源。

可是,追根溯源并不是一个成年人能做到的全部,聪明的成年人,不仅仅要知道“为什么”,还要懂得“怎么做”。简而言之,学会治愈自己才是成年人最终极的目标

有人又会问了:倘若年纪很大,还有必要与过去握手言和吗?

如果你实在不知道这个问题怎么解,那就看看《清单人生》吧!

《清单人生》:后妈出逃之63岁女人的精神解放

《清单人生》是瑞典作家弗雷德里克·巴克曼的第三部出版作品。起初,巴克曼只是一个在博客写写日常生活糗事的作者。

2015年,他的成名作《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问世,并以惊爆读者眼球的速度风靡全球。

这部作品不仅成为了瑞典头号畅销书,被翻译超过25种语言,还让他一举拿下瑞典年度作者称号。

那之后,他又创作了《外婆的道歉信》以及《清单人生》,两部作品同样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清单人生》中文版甚至在问世仅6个月后,销售就超过了50万册。

然而,任谁也想不到,在一本又一本畅销书的背后,巴克曼其实是一个死宅、社恐并且酷爱追剧的壮汉。

但在他的笔下,读者可以看到一个又一个被缺点放大镜放大的“自己”,他们可以是欧维,是外婆,是爱莎甚至是布里特·玛丽。即便如此,谁也不曾感到绝望,因为故事里的“自己”,最后都能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救赎人生的希望,从而闪烁出积极的光芒。

《清单人生》:后妈出逃之63岁女人的精神解放

《清单人生》是接续《外婆的道歉信》所创作的内容,作者希望刻画一个不适应社会发展变化、死死依靠清单行事的刻板人物,并将其由内到外突破自我、重获新生的过程展现在读者面前。而对于本书的主人公布里特·玛丽而言,最大的突破莫过于成为一个不死板、不计较、不畏缩的新女性。

63岁的家庭主妇布里特·玛丽是一个有着重度强迫症的人,她的第一大特点是随身带着一个本子,上面写满每一天的行动清单,可以说,布里特·玛丽63岁以前的人生,从来没有干过清单以外的事情,这是因为布里特·玛丽成长的环境里一直缺乏爱意。

布里特·玛丽的姐姐因车祸意外身亡后,同乘一车却奇迹般活下来的她甚至成了父母憎恨的对象。因此,自小缺乏庇护的她十分害怕环境里的变化,这也是她不得不准备一个行动清单,严格按照清单行事的原因。

非得要说第二个特点,那就是布里特·玛丽的身份。她是一位后妈,没有生养过自己的孩子,婚后,在丈夫的要求下辞去服务生的工作,回归家庭将丈夫的两个孩子照顾得妥妥帖帖。

《清单人生》:后妈出逃之63岁女人的精神解放

然而,本本分分做事的她没有等来美满幸福的家庭生活,一次意外,令她发现了丈夫出轨的秘密。

她决心离开家,去寻求新的生活。

为了立足社会,她首先去劳动就业办公室寻求一份工作。

在找工作以及到工作地安顿的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超出计划清单以外的事情,首次打破了布里特·玛丽的心理防线。

尽管如此,对于一个几十年来依照清单行事的人来说,没有B计划应对的突发事件是可怕的,所以布里特·玛丽总是试图从过往的“经验”中提取应对措施。

比如说,她视丈夫的话为金科玉律,多次引用丈夫愚昧的时事看法,认为“经济危机已经过去”。

又比如说,她喜欢固守内心的行动条例,脏兮兮的地方一定要清洁整理,餐具一定要按照叉子、刀子、勺子的顺序摆放。

不难看出,旧生活的日复一日不只是禁锢了布里特·玛丽的双脚,还约束了她的思想,叫她难以适应社会的变化。

可是,就是这么一个初入社会连夸奖都僵硬得叫人尴尬的奶奶级人物,在同样不善表达却处处彰显关怀的朋友的关照下,在一群充满青春活力、喜怒全写在脸上的孩子的感染下,慢慢软化了内心的壁垒,自发地接纳周遭的一切,甚至是做一些她从前没有勇气做的、超出行动清单以外的事。

《清单人生》:后妈出逃之63岁女人的精神解放

初到博格小镇的布里特·玛丽一点儿也不喜欢这个到处脏兮兮的地方,这是连丈夫都瞧不起的蛮荒之地。本想着推掉工作一走了之,她却因为车胎爆炸以及车子掉了一扇车门而不得不打消立即离开的念头,好等身兼数职的轮椅女人替她把车子修好。

轮椅女人在一个同时被当做杂货店、披萨店、医疗中心和邮局的地方当店主,因此,这里也成了孩子们和布里特·玛丽常来的地方,相当于是一个信息交流中心。

随着接收的信息越来越多,认识的人也越来越多,渐渐地,布里特·玛丽开始放下以往的僵硬处事模式,活成更具自我意识的模样。

通过亲身的交流与体会,她明白了小镇居民为什么对家乡如此留恋与热爱,明白了孩子们为什么能坚持在废弃车场上练习足球。更为重要的是,她终于明白了年纪不是衡量行动力的绝对准则,明白了生活要以自己为主角。

把人生彻底活成63岁前的布里特·玛丽的人并不多,但每个人的生命中,一定会有一个瞬间,像布里特·玛丽一样丢失自我、充满恐惧、依赖确定的方案行事。

怎么让自己在生活的泥潭中挣扎而起,成为独立的自我?

人出门在外的时候会变得和平时不一样。

从旧有的生活中勇敢出走,进入新环境,像野草一样拼命生长,同时充满温暖与爱意。这样的人,即使到了白发苍苍的年级,也能焕发出耀眼的光芒,敢于追逐心中的梦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1

标签:后妈   巴克   清单   玛丽   瑞典   人生   轮椅   狠毒   行事   外婆   成年人   丈夫   读者   自我   精神   地方   女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