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菌群失调,影响身体健康,专家:有3个因素易破坏菌群

肠道菌群失调,影响身体健康,专家:有3个因素易破坏菌群

#清风计划#系列#真相来了#

肠道是人体最大的消化和排泄器官,肠道菌群是人体内一个复杂的微生态系统,在维持人体微生态的稳态中,肠道菌群在维持宿主生理功能具有上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许多代谢性疾病、免疫性疾病以及肿瘤也跟肠道菌群有着密切的关系。

1、菌群失调有哪些表现?

因此,保护好我们肠道中菌群的平衡状态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如果菌群失调的话,最容易出现的症状是腹泻、便秘、腹胀、腹痛、消化不良等,少数还会伴发热、恶心、呕吐,并产生水、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重症患者可出现休克症状。腹泻为肠道菌群失调的主要症状,大多发生在抗生素使用过程中,少数见于停用后。轻者每天2~3次稀便,短期内可转为正常;重者多为水样泻或带黏液。可达每13数十次,且持续时间较长。

2、导致菌群失调有哪些原因?

引起肠道菌群失调常与下述3个因素有关。首先,原发于肠道的疾病,如:肠道的急慢性感染、炎症性肠病、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综合征等。其实,全身性疾病,如: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代谢综合征、结缔组织病、肝肾功能受损等慢性消耗性疾病。最后,还有如抗生素应用不合理、化学治疗、放射治疗后、各种创伤、多脏器功能衰竭、胃肠道改道手术后、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等。

这些因素均可导致肠道正常菌群在质和量上的改变,从而引起肠道菌群失调。日常生活中,最容易引起我们肠道菌群改变的因素,应该就是药物了。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我们公众很多都知道抗生素类药物最容易引起肠道的微生态环境。其实,除了抗生素之外,我们还忽略了其他种类药物的影响,如果使用不当的话,菌群平衡状态也会被打破。

肠道菌群失调,影响身体健康,专家:有3个因素易破坏菌群

3、药物是肠道菌群失调常见诱因

正常的肠道菌可分解日常饮食中摄取的不能被消化的降解、影响肽和蛋白质进行厌氧代谢;结合胆汁进行生物转化、影响结肠内的细菌还能合成一些维生素。益生菌在肠道中繁殖,会不断产生各种自身代谢产物,其中有很多对致病菌都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有些肠道益生菌可产生具有广谱抗菌作用的物质。

所以,抗生素乱用吃到肚子里以后,如果把这些有益的细菌给杀灭了,进而引起肠道菌群失衡而引起急性或慢性腹泻等疾病。还有,如果盲目的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可能反而会引起继发性的细菌感染。目前,几乎所有的抗生素都有导致抗生素性腹泻的可能性。

另外还有化疗药物,也容易引起菌群失调。比如:研究发现,治疗扩散或转移性结直肠癌的药物伊立替康,对接受其治疗的30%~40%患者都会经历严重的腹泻,有的因为引发肠道问题使得化疗难以完成,或使患者住院治疗时间延长,严重的引发患者死亡。

上述化学药物会导致肠道菌群紊乱,那服用中成药情况会怎么样?研究发现,中药口服进入体内,在肠道内就会因与肠道菌相互作用,或引起成分变化、或改变吸收。比如:含有刺激性成分的苦寒泻下类中药,对肠道内的益生菌具有抑制作用;黄连解毒汤的长期应用,可使肠道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益生菌数量减少。

肠道菌群失调,影响身体健康,专家:有3个因素易破坏菌群

4、肠道菌群失调防治原则

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和营养不良状态;避免滥用抗生素,以保护肠道正常菌群;合理应用微生态制剂,包括益生菌、益生元和合生素。目前,应用于人体的益生菌有双歧杆菌、乳杆菌、酪酸梭菌、地衣芽胞杆菌等。益生元常见的有乳果糖、蔗糖低聚糖、棉子低聚糖、异麦芽低聚糖、玉米低聚糖和大豆低聚糖等。合生素是指益生菌和益生元同时并存的制剂。

参考文献:肠道菌群失调诊断治疗建议,中华消化杂志,2009年第5期;肠道菌群与健康、疾病和药物作用的影响,中国抗生素杂志,2018年第1期。

——我是儿科药师梅贰康,今日头条签约作者,全网粉丝150万+,专注于儿童用药安全科普多年,我对药品、育儿和健康的解读有自己独到的观点,期待您的点赞、关注、分享和评论。

【版权申明】作者已签约第三方维权平台,有专业律师打理版权,任何抄袭我平台文章的,我们将追究您的法律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肠道   因素   杆菌   营养不良   抗生素   细菌   性疾病   免疫   药物   患者   人体   状态   作用   疾病   功能   专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