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后,为啥很多人不愿意和同学联系?心理学:没归属感是主因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毕业是莘莘学子必然会面临的一个话题,有些人认为,毕业是自己开启人生新征程的起点,而有些人则是默默回望过往的校园时光,目送自己的美好校园经历。

毕业后,为啥很多人不愿意和同学联系?心理学:没归属感是主因

2010年,南京外国语学校应届毕业生汪源创作歌曲《北京东路的日子》,歌曲由汪源为首的12名应届毕业生共同演唱,凭借真切的情感打动了不少学子。

十年后,汪源重新为歌曲填词并找来当初一同演唱歌曲的那些同学,以《十年荣耀版》的新名字,再度让熟悉的旋律在我们的耳边回荡。

但事实上,绝大多数毕业生都没能像汪源一行人一样,即便过了十年依旧可以保持联络。很多时候,当我们带着不舍离开校园、离开那些曾朝夕与共的同学之后,我们的人生,基本上就已经跟他们分道扬镳了。

就如汪源所写的歌词那样:“十年后,陌生的街,人潮中差一点 认错成你笑颜;十年后,久违的街,多少次路过,却匆匆一眼”。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我们在毕业之后,不愿意再和那些曾经一同努力求上进的同学联络呢?关于这个问题,心理学给出了它的答案,那就是“归属感”。

毕业后,为啥很多人不愿意和同学联系?心理学:没归属感是主因


归属感,又称为隶属感,是指个体与所属群体间的一种内在联系,是某一个体对特殊群体及其从属关系的划定、认同和维系,归属感则是这种划定、认同和维系的心理表现。

简单来说,当我们对某个群体组织产生归属感时,我们会发自内心地认同它,并且它将能为我们带来安全感与落实感。

由于这种情感比较特殊,所以不论我们走多远,都会因为对归属感的需求而回到那个群体当中。

毕业后,为啥很多人不愿意和同学联系?心理学:没归属感是主因

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能够给予自身最强烈归属感的,当数自己的家庭。因为从我们出生那一刻起,我们就感受着父母、长辈给予的关爱,当我们无助之时,能够给予我们最大帮助的,也是自己的家庭。

家对于很多人而言具有强烈归属感,所以我们不论身在哪里,都始终会牵挂着自己的家庭,通过各式各样的途径去了解家人的生活状况。

即便我们每个人都已经到了能够独当一面的地步,也总是会有想回家的内在需求。

毕业后,为啥很多人不愿意和同学联系?心理学:没归属感是主因


校园生活给不了充分归属感

或许很多人会存在这样一种疑惑:既然归属感让我们和家人时刻保持联络,那为什么我们不能和同学保持密切联系呢,明明这些人也曾与我们朝夕相处,不是吗?

诚然,校园让我们认识了许多素未谋面的同龄人,和他们相处的欢乐时光也是不可磨灭的美好记忆,但是,单凭这些还不足以孕育出充沛的归属感。

在校园生活当中,我们和其他同学一起上课学习知识,甚至还会跟几位极具缘分的人成了舍友,每天一起就餐休憩。

毕业后,为啥很多人不愿意和同学联系?心理学:没归属感是主因

但是,由于学生时代的我们不够成熟,又缺乏经济基础,所以生活当中的大部分问题依旧需要家人替我们解决。

换句话说,校园生活并没能带给我们强烈的归属感,反倒因为距离的产生,让我们的家庭归属感变得更加强烈。

因此,在毕业季到来之时,我们虽然会舍不得这些朝夕相伴的好朋友,但是这份情感并非基于归属感,而是美好回忆上涌带来的细腻情愫。

毕业后,为啥很多人不愿意和同学联系?心理学:没归属感是主因

当然了,如果在就学期间我们能够得到他人充分的关爱与帮助,那么我们也会对这些人、这所学校产生归属感,这也是“返校热潮”出现的根本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归属感   荣耀   同学   主因   朝夕   心理学   校园生活   群体   个体   家人   美好   需求   家庭   人生   情感   校园   歌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