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灵格的静心课,走进“家庭系统排列”,启发内在之旅

近年来,确实看了不少书,自觉对读书一事愈加不觉犯难了。可当我翻开《活出内在的力量》这本书之后,就开始质疑自己的阅读能力。

这本书的副标题是《海灵格的独特静心课》。对于海灵格,我脑袋里只有一些模糊的印象,知道他跟心灵、心理有关,貌似是一位灵性大师。但我不想一开始就去搞清楚他是什么身份,就带着这种模糊印象翻开了此书。


海灵格的静心课,走进“家庭系统排列”,启发内在之旅


翻着翻着,我就觉得不对劲了。这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篇是道路,第二篇是实例,第三篇是后记。“道路”类似于一个人走向通透走向坦然的心路历程。这部分由很多简短的文章构成,这一个个短小的篇章,揭示了这条心路历程上可能会遇到的烦恼、困难,以及开悟和启发。

然而,这些困难,这些启发,就像是空中楼阁一样飘渺虚幻、捉摸不定。它没有明确的逻辑线,没有具体的方法论,它不是我想象中的样子,它不是我们常见的那种心理学书籍的普通写法。它让人颇有些费解。

于是,我决定跳过道路,翻到实例去看看,心想或许实例就该是我们常见的那个样子:讲述一些心理案例。没想到,实例竟然也是飘渺虚幻的样子,而且只占了书本的最后几页,寥寥数语,不是描述实际案例的经过,倒更像是在做心理疗愈时,讲师嘴里念诵的语言。

这就更加匪夷所思了。我不禁陷入沉思——这样的书,作为一种启发人的作品,会引人入胜、让人受益匪浅吗?如此抽象的描述,会有人看进去吗?它的意义到底在哪里?还是说,我水平不够,所以才对这样的文字没有太大感觉呢?

思忖间,我决定先去查查关于海灵格的资料,心想也许对他有所了解之后,就不会如此摸不着头脑了。

初查之下,发现海灵格是德国人,他有宗教背景,年轻时曾是天主教神父。怪不得这些语言类似长篇格言,确实有些像是施教布教的意味。

但他后来成为了心理治疗师,最大的成就是创建了“家庭系统排列”这样的心理疗法。这套心理疗法,在于把个人的一些深层的来自家族的困扰找出并化解。而他的这种治疗过程,虽然疗效非常显著,但又具有较强烈的海灵格个人的独特性和神秘性,可能融入了不少他对于宗教神学的理解,在心理学界也颇受争议。

但光看这些信息还是不够,于是,我又请教了一下朋友们。有朋友推荐了一本关于海灵格的书:《这不是你的错:海灵格家庭创伤疗愈之道》。这本书不是海灵格写的,是他的弟子马克·沃林恩所著。我大致看了下,这本书就属于比较正常的写法,有理论、概念的解释,也有真正的案例。对于了解海灵格的这套“家庭系统排列”疗法很有帮助。


海灵格的静心课,走进“家庭系统排列”,启发内在之旅


书中的例子让我了解到,有的人莫名其妙陷入某种心理疾病,比如忧郁症、焦虑症等等,其实不是自身原因引起的,而是由于家族中某个比较远的长辈亲戚曾经发生过某个创伤性事件,而这个人就不幸“继承”到了这种创伤性后遗症。

比如,有个人到了19岁突然开始失眠,变得抑郁、恐惧,却总也找不到症结所在。后来经过这套“家庭系统排列”疗法的治疗和启发,他才发现自己曾有个未曾谋面的叔叔在19岁的时候因为一次冬天出工在外检修电线遭遇暴风雪被冻死了。然后这种睡过去就会没命的死亡体验,无意中被这个人继承了。于是,他就莫名其妙开始害怕睡着,导致失眠、抑郁。

听起来很神奇对不对?

但书中也指出,这种说法是有科学依据的。一位纽约的精神病学、神经科学教授瑞秋·耶胡达曾对这方面进行过深入研究,她试图从生物学方面找到证据,来证明创伤能够由一代人传递给下一代。

她发现一种应激激素皮质醇(在经历创伤后帮助身体恢复到正常水平的激素),对脑功能会有一定影响。她的研究发现,那些患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大屠杀幸存者的后代,生来就有比较低的皮质醇水平,和他们的父母一样,因此他们更容易经历和上一代一样的PTSD症状,包括抑郁、焦虑、麻木、失眠、噩梦、惊恐、易激怒等等。


海灵格的静心课,走进“家庭系统排列”,启发内在之旅

而这种症状,是经遗传获得的,并不是因为他本人经受过创伤性事件。有其它研究表明,从环境发出的信号能通过细胞膜实现操作,从而控制细胞的行为与生理机能,进而激活或抑制某个基因。细胞生物学家的先驱布鲁斯·利普顿提出,“母亲对他人害怕、愤怒、关爱、希望的这些情绪与情感,它们会从生化特性上改变后代的基因表达。”也就是说,我们的DNA会同时受消极与积极这两种思维、信念和情绪的影响,并且在母亲遗传给我们的DNA上已经被刻上了这种影响。

而且,外祖母的情绪会影响到母亲,母亲的情绪又会影响到孩子,家族史中的创伤会影响三代人的基因表达。

科学家研究发现,染色体DNA(即传递生理特性的DNA,主要是外貌特征)只构成总DNA的2%,其它98%的DNA是非编码DNA,它们负责情绪、行为和人格这些遗传特征。

非编码DNA会受环境刺激的影响,受到影响的DNA会将信息传递下去,让子孙能够拥有适应某种情境的特定特质,也就是适应性变化。这种适应性变化是遗传标记粘附在DNA上,通过激活某个特定基因来表现的。

这个特性,一方面能够给子孙带来益处,它能使后代适应压力情境;但另一方面,这也存在危害。比如,如果一个孩子的父母早年生活在战争环境中,那么,他就可能会遗传到一种面对剧烈噪声环境会退缩的反应。这使得他经常会处于一种高度警觉的状态,这也容易使人出现应激障碍和心理疾病。

总之,有大量研究表明,父母、甚至祖父母的创伤经验会影响到孩子的基因表达和应激模式。患有PTSD的母亲与没有出现PTSD的母亲相比,她们的孩子有3倍的可能性更容易形成PTSD。

而那个19岁开始陷入失眠抑郁的孩子,很有可能就遗传到了他父亲经受其兄弟死亡创伤的一种反应。

这些恐怕就是“家庭系统排列”的科学依据

海灵格的静心课,走进“家庭系统排列”,启发内在之旅


但我想,海灵格本身应该并没有进行这类科学研究,他只是利用这种现象总结出了这套规律,并展开了心理治疗。但正因为这套方法被证明了具有科学依据,所以,才能解释为什么他的这个疗法会如此有效。

这也让我想起小时候常听老人说,要结婚,就一定要了解人家的家族史,找一个知根知底的,三代人都没有什么问题的人,才可以放心结婚。我小的时候社会上离婚率非常低,老人就会说,结婚也不要找那些父母离异、单亲家庭的孩子,因为家庭不和睦,对人总是有影响的。现在看来,这种老话,真的是有道理的。不论是来自于原生家庭的理论也好,还是家庭系统排列的这种理论,都能解释这些现象。

不过,虽然我大致搞明白了这套治疗方法背后的科学原理,但我对这套疗法还是没有什么概念。海灵格的这本《活出内在的力量》在我看来仍然费解,这本书确实描述了一种如何疗愈自己的“道”,可这“道”未免也太难以琢磨了一些。

它须得让你在一个安静的空间内,静下心来好好读。就像抄经,就像念佛,需要心静,需要潜移默化去一点点感受和领悟。

而正因为它的费解,令我扩展阅读,又了解到了一些别的东西,可能这也是它的作用和意义之一

海灵格的静心课,走进“家庭系统排列”,启发内在之旅

至于它本身,我想,更适合朗读出来,让你在某个宁静的午后,闲适地去听上一听。这里有我为你们录的一小段,愿君倾听,以获心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启发   心静   排列   皮质醇   家庭   系统   费解   创伤   基因   疗法   实例   情绪   母亲   孩子   心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