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一日生活过渡环节容易出现的四种问题,你遇到过几种?

幼儿园一日生活皆课程。作为衔接一日生活各个环节的“纽带”,过渡环节虽然时间不长,但却起着重要的中转、衔接、休息、调整的作用。

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好过渡环节,让它成为师幼之间、幼幼之间良好互动的时机,充分挖掘其教育价值?小编特意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为各位老师提供有益的参考~


过渡环节,常见问题

>>>>

整齐划一,幼儿消极等待

◆ “一组一组去喝水、上厕所……”

◆ “吃完点心的小朋友坐到一旁等大家吃完。”

幼儿园是集体生活,孩子们要共同使用有限的空间、有限的资源,必然会“有先有后”;同时,由于孩子自身发展的个体差异性,也会出现“有快有慢”。

“整齐划一”的过渡环节看似全班孩子都井然有序,但却忽略了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处于消极等待、无所事事的状态,时间浪费较为明显。

>>>>

消极控制,幼儿处于被动状态

◆ “嘉嘉,洗手时不许在那里玩水,快点!”

◆ “我数到三,再出不来的小朋友待会儿别玩游戏了!”

作为老师,既要关注活动室内等待的孩子,又要关注盥洗室内还未如厕的孩子,手忙脚乱的现象时有发生,于是上述各种催促声在过渡环节中不绝于耳。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往往容易忽略过渡环节中蕴藏的教育契机,使得孩子始终处于被动状态,非常不利于他们良好习惯的养成。

幼儿园一日生活过渡环节容易出现的四种问题,你遇到过几种?

>>>>

顾此失彼,忽略幼儿身心健康

◆ “先吃完饭的小朋友可以玩积木。”

◆ “先喝完水的小朋友可以看书。”

这种过渡方式的确能有效避免消极等待的情况,从表面上看,秩序井然,时间隐性浪费的情况大大减少。然而,孩子的身心健康问题却容易被忽视。

比如:为了玩到积木,孩子狼呑虎咽吃完饭;为了看心爱的图书,孩子对喝水敷衍了事……这种看不到的伤害潜伏在看似有“秩序”的外表中,因此造就的坏习惯可能会伴随孩子一生。

>>>>

考虑不周,环节设计不合理

在入园或离园时,有的老师会选用区角活动作为过渡环节,然而这两个时段都具有时间短且不稳定的特点,此时如果安排阅读、表演或建构等活动,孩子的活动容易被打断,这不利于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和学习习惯。老师可以选择相对完整的时间进行这些活动,会更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恒心和毅力。

过渡环节怎么做?

1

科学过渡,合理安排内容



5岁前是孩子秩序感形成的关键时期,科学合理地安排过渡环节内容,让孩子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过渡,有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规则意识和秩序感,也能让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更高效顺畅。

选孩子感兴趣的

有的老师喜欢在过渡环节播放音频故事,其实单纯地“听”是一项非常主观的活动,很多孩子往往未能真正聚精会神地“听”,故事很容易变成“背景”,久而久之,孩子对“听”的敏感度也会下降。建议老师不妨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选择他们感兴趣的、有吸引力的小游戏,可以参考文末的推荐哦!

★ 选孩子参与度高的

有的老师倾向于选择安静的活动,以使孩子情绪稳定,其实最关键的应是选择孩子参与度高的活动,因为孩子参与度越高,就需要越高的专注度,而专注度越高,就会逐渐由动到静。

幼儿园一日生活过渡环节容易出现的四种问题,你遇到过几种?

★ 选时间较为灵活的

过渡环节尤其需要关注到“头”和“尾”两类孩子,这就要求尽量选择时间较为灵活的活动,即某一项内容的活动单元时间较短,可重复N次活动单元,即便是最后一个进入活动室的孩子也能参与活动。

2

尊重差异,培养幼儿好习惯



在“过渡环节”中,老师要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适当减少“同步”操作,并巧妙利用孩子之间的差异资源,充分调动他们的自主管理积极性,避免毫无意义的消极等待。长此以往,每个孩子都能在自身实际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收获更多的成长。

幼儿园一日生活过渡环节容易出现的四种问题,你遇到过几种?

比如:做事速度慢的孩子在一些生活自理活动上可以适当优先,如吃饭、换衣服等;能力较强的孩子则可以给予更多宽松的时间支配权,让他们自己规划和安排时间。

3

细心观察,发现教育契机

“过渡环节”简便灵活、自主性强,孩子之间的交流或游戏都是真实而自由的状态,老师如果细心观察,关注孩子的内心,会很容易捕捉到孩子平时不易察觉的特质,或者发现他们生活中具有共性的问题和兴趣点,这样老师可以更加“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活动和主题活动,也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引导孩子解决他们成长中的问题,挖掘他们身上的潜能。

比如:某位小朋友性格比较内向,可是在建构区却表现得很有自信,老师就可以考虑在日后的建构活动开展时,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孩子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长,通过老师和小朋友们的鼓励,让孩子能够变得更加开朗。

大中小班如何区分过渡

小班过渡要“自由”

满足情感需要

小班幼儿刚刚从家庭走向幼儿园,在情感上还比较依恋成人。在教师组织的集体活动中,幼儿想与成人单独进行亲密接触的情感需要往往不能得到满足,因此,小班过渡环节在功能上较中大班来说,多了和教师进行亲密接触的作用。了解了幼儿的情感需要,教师在幼儿如厕、洗手、喝水、穿衣等生活活动中,就要主动和幼儿进行亲密接触,搂一搂、抱一抱、摸摸头、拉拉手,也可以利用帮幼儿掖裤子的机会和他说说悄悄话,利用帮幼儿穿衣服的机会说说鼓励的话。即使在过渡环节需要组织集体小游戏、讲故事等活动,教师也可以采用较平时集体活动更宽松的方式进行,如可以和幼儿围坐在爬爬垫上讲故事、玩手指游戏等。

创设游戏情境

小班幼儿的思维方式属于直觉行动思维,他们的理解力往往是比较直接的、表面的、具体形象的,和他们具体的动作和行为相关。因此,我们也可以将枯燥的过渡环节要求转化成有意思的游戏情境,让幼儿在游戏中边玩边进行生活活动。例如,喝水环节,我们可以创设给小汽车加油的情境,引导幼儿用喝水的方式给自己加油,使喝白开水变得有趣。教师还可以利用喝水环节,和幼儿玩“碰杯”的游戏,教师也用杯子喝水,为幼儿提供模仿对象,并且和幼儿一起碰杯、喝水,增加喝水的趣味性,使幼儿更愿意多喝水。

师幼共同游戏的过渡环节,让小班幼儿感到很轻松、很舒适,达到了过渡环节放松心情的目的,为下一环节活动做好了准备。

幼儿园一日生活过渡环节容易出现的四种问题,你遇到过几种?

中班过渡要“自觉”

自己制定规则

4—5岁是幼儿规则意识形成的关键期,教师可以利用过渡环节宽松自由的氛围,引导幼儿自己制定过渡环节规则,帮助幼儿建立自觉的规则意识和能力。例如,如厕洗手的要求,就可以和幼儿共同讨论,发现问题、制定规则。在讨论中,幼儿发现如厕的时候总有小朋友抢厕位,便提出可以在每个厕位前的地上画一条线,就像在银行看到过的“一米线”,等着上厕所的幼儿就可以站在线后边排队;还有的幼儿发现取外套时,总有幼儿在放衣服的柜子前扎堆儿并被推倒,经过讨论大家认为,可以选出做事情又快又好的幼儿帮忙把大家的衣服提前放到桌子上,这样大家就可以先用眼睛找到自己的衣服,再去取,就不会扎堆儿了。

发挥同伴作用

中班幼儿已经能够关注到自身以外的同伴活动了,因此过渡环节发挥同伴相互监督、学习的作用得以实现。例如,设置小小监督岗,推选小小监督员,让对幼儿的监督检查成为他们自己的事。监督的幼儿认真负责,被监督的幼儿也愿意做得更好来接受监督,有效促进了环节常规要求的落实和坚持。除了监督,教师还可以为幼儿提供同伴交往的玩具和游戏,如翻绳儿、拔根儿、手指偶等游戏,为幼儿创设同伴之间交往和学习的机会,发挥同伴作用,促进幼儿共同进步。

“自觉”的过渡环节,使中班幼儿具备良好的规则意识和能力,使良好习惯的养成变成幼儿的自觉行为,有助于其长远发展。

大班过渡要“自主”

按需自主调整

随着大班幼儿自我管理、自主活动能力的提高,过渡环节的次数可以较中小班幼儿少一些。例如,区角活动结束后准备集体教学活动时,不必要增加过渡环节,大班幼儿可以在活动区游戏过程中,自主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如厕、喝水等生活活动,这样就避免了不必要的集体活动时间,避免了时间的隐性浪费。

大班幼儿即将升入小学,逐渐开始适应更长时间的自我管理,因此,大班幼儿的过渡环节完全可以让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安排活动内容和顺序,并从中发现规律、总结经验。例如,教学活动与户外活动之间大约15分钟的过渡环节,幼儿先共同讨论,总结出哪些事是过渡环节必须做的,哪些事是自己想做的,哪些事是需要和好朋友一起做的。在实际活动中,幼儿就知道必须做的事先做,需要排队做的事稍后做,需要和朋友共同做的事商量好时间再做,自己想做的事有时间就做。这样一来,我们看到的大班过渡环节就是每个孩子都在有目的地做自己的事,忙而不乱。

丰富过渡内容

随着大班幼儿各种能力的增强,过渡环节的内容也可以更加丰富,除了必要的生活活动之外,还可以有一些自主的活动,如有的幼儿在活动区有未完成的作品,可以利用过渡环节按需进行。也可以有一些班级公共服务的活动,让幼儿自主选择,如照顾自然角、参与环境创设等。

幼儿园一日生活过渡环节容易出现的四种问题,你遇到过几种?

幼儿园一日生活皆教育,过渡环节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过渡环节,根据不同幼儿的年龄特点、学习方式和作息时间,巧妙设计过渡环节的内容和形式,将教育目的蕴含其中,既关注幼儿身体和活动的过渡,也关注幼儿心理的过渡,真正实现过渡环节衔接转换和承上启下的作用。

过渡环节游戏推荐

1.一起出发

✿ 活动介绍

带领幼儿从一个区域到另一个区域时,老师一般会让幼儿排成整齐的队伍前行,久而久之,孩子会有被约束的感觉。采用更生动活泼的方式,幼儿会对接下来的活动产生更大的期待。

✿ 活动操作

要求幼儿尝试使用如下方式到达下一个目的地:走、跑、双脚跳、单脚跳。老师要告诉幼儿不要勉强,要确保自己有能力完成这样的动作再尝试。

2.走独木桥

✿ 活动介绍

户外活动前,老师需要通过活动使幼儿对离开教室做好准备,而在移动的过程中,特别是在经过其它教室时,又要求幼儿能够保持安静。这个游戏可以促进幼儿的平衡能力和想象力的发展,帮助幼儿了解空间概念。

✿ 活动操作

请孩子先排成一列,让他们想象自己正在走独木桥,慢慢地向目的地前进。

3.“今天过得怎么样?”

✿ 活动介绍

在离园的过程中,由于幼儿园各班级的时间安排不同,有些班级等待的时间较长。这个游戏可以让幼儿自主表达和表现,不仅能促进幼儿语言和个性的发展,也可以促使老师进行一日总结和回顾。

✿ 活动操作

老师站在幼儿围成的圆圈内,依次请幼儿用一个形容词来形容自己的“今天”;孩子可能会回答“快乐”“有趣”“开心”等,老师还可以让他用动作进行演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环节   如厕   小班   大班   同伴   小朋友   幼儿园   幼儿   自主   规则   老师   孩子   教师   时间   内容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