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吟诵,才是中国人真正的读书方式”?

叶嘉莹先生曾经在国外教授外国的孩子们读诗词。她说,她可以教外国的孩子认识这些字,也可以去读这些诗,但是她却没有办法让他们去理解,什么叫“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举头望明月是很简单的一个动作,它和家乡有什么关系呢?

她也没有办法告诉外国的孩子,为什么“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还有为什么读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显得特别的自在,就能够进入无我之境?所以这些讲不清楚的问题,却恰恰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可以脱口而出的日常生活。

为什么说“吟诵,才是中国人真正的读书方式”?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我想,无论读了多少书,无论身在何处,你现在去问你旁边的人,你说“举头望明月”,他一定能回答出“低头思故乡”。哪怕只读过小学的爷爷奶奶们,你去吃饭的时候浪费粮食,他一定会告诉你“粒粒皆辛苦”,对他们来说,这已经融入到了血液里,这是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标志。

不是你长着黄皮肤,黑眼睛,你就是中国人。而是你具有中国人的思维,中国人的气质,你懂得中国人是如何诗意地栖居在这一片土地上。

在秋天,你出去看到各种各样的落叶,你会说:哇,好漂亮;哇,真美呀。这样的语言,多小的孩子都能说得出来,可是它没有生命力,我们不知道你看到的有多美。杜甫告诉我们说,“无边落木萧萧下”,我们可以感受到当风吹着落叶那种肃杀之气;刘禹锡的“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甚至于我们读过的很多很多的诗词,陪伴着我们走过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我们高兴时可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我们沮丧时则“我心伤悲”。

为什么说“吟诵,才是中国人真正的读书方式”?

当我们面对生命的无可奈何的时候,依然有诗人陪伴着我们。而且我认为诗词可以养成一个孩子纯正的阅读品味

我们吃所有东西的时候,从第一口开始就会去判断它是什么样的,够不够好,是不是我喜欢的。我相信现在的父母,尤其是在华德福圈内的父母,对孩子吃的东西是非常讲究的,我们不图多贵,不图多好看,不图多漂亮,最重要的是健康的,对吗?我见过吃这样的食物长起来的孩子,他们的味觉非常敏锐,他们不喜欢吃我们所谓的垃圾食品,他们更倾向于很自觉地去选择健康的食物。

他们的味觉能够准确地辨析健康或者不健康的食品,我想读书也是一样的。

当一个孩子在读他人生中第一首诗的时候,在他人生的第一个阶段,在他牙牙学语的时候,已经摄入了最精纯的中国语言,他读了《诗经》,读了《楚辞》,读了唐诗宋词,读了那些巅峰上的诗歌,我想他很难再去喜欢网络小说,很难再去接受日复一日地去看电视剧这样无聊的生活。

当一个孩子读的是最纯正的文学作品的时候,他从一开始就有了很高的起点,他就不屑于再去读次一点的文学作品。他会有很高的眼界和见识,他会懂得如何去做选择。

什么才是中国人的读书方式?

我们中国的孩子要读中国的诗词,但是他要用最中国的方式来读,吟诵是独属于我们中国人的读书方式,它能够让孩子一听就知道,哦,原来这是《诗经》,因为它只有长短,没有轻重。《诗经》的年代不分平仄,而杜甫的《春望》是唐诗,是格律诗,有平仄和情感的变化,有风格的体现。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zen)。


有朋友会跟我纠正,应该读zan(第1声),不应该读zen(第一声),我们在吟诵的时候,以诗歌的情感和风格为第一准则、为最高准则,这个字在中古音中读zen(第1声),而且读zen(第1声,拉长尾音),它会带给我们绵延无穷的一种忧伤。我们都知道杜甫的诗歌风格沉郁、顿挫,都知道他忧国忧民,可是当我们拿杜甫的《春望》《黍离》放在一起的时候,我们才会发现原来《春望》有如此遥远的故乡,它在《诗经》里是《黍离》《春望》是1000多年前的作品,《诗经》则是2000多年前的作品,我来吟诵一下《黍离》

《诗经·王风·黍离》

华调吟诵 张宁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为什么说“吟诵,才是中国人真正的读书方式”?

图片来源:摄图网

现在大家应该知道了,为什么席慕容说我们带着叶先生找到了她的家乡叶赫水,我们什么都看不到。但是叶先生看到了她的家乡,她在这里看到了《诗经》,她看到了中国文化的家乡,这是“黍离之悲”,是不是特别的贴切呀?

传统吟诵有何艺术特色?

大家有没有发现,在吟诵《黍离》的时候,因为它的后几章内容完全一样,我们的基本调也完全一样,所以我们说《诗经》有非常重要的一个艺术手法,叫重章叠唱

《诗经》分章,乐府分节,那么《黍离》这首诗是三章,所以一章一章下来,我们称它为重章。叠唱就告诉我们,古人的读书方法是吟诵的,不是朗读、朗诵的,所以它是用这样的方式把它唱出来。

有的家长或者孩子说,我怎么觉得一点都不好听。是的,你听惯了流行歌曲,你听惯了这种节奏特别快的音乐。你与《诗经》本就相隔遥远,所以你会觉得它不好听。但最重要的是,真正的吟诵,它能够带给孩子属于自己内在的节奏感

我分享一个去上课时发现的很有意思的现象。

大家知道,青春期的孩子往往比较浮躁一些。你一进教室,整个教室都是混乱的,你说“不要说话”,没有人理你;你说“请安静”,也不会有人理你。但是当你开口吟诵《诗经》任何一首,无论是《桃夭》、《关雎》、《鹿鸣》、《蒹葭》,或者是《黍离》,第一句吟诵完,整个教室都安静下来了,他们都能坐在那儿。我觉得这可能就是吟诵本身的魅力。

为什么说“吟诵,才是中国人真正的读书方式”?

图片来源:摄图网

这些吟诵调经由时光的打磨,传到了现在,所以我们今天的孩子与他们虽然有隔阂,但却依然能够感受到这里面的古老力量。

孩子还小,能读懂诗?

有朋友问我说“我家孩子才两三岁、三四岁,读不懂怎么办?” 其实所谓的懂与不懂,孩子的懂和成人的懂,是两个层次。比如像刚才我说的《黍离》,它可能不适合太低龄的孩子,因为它过于沉重。但是《诗经》里的《桃夭》、《关雎》都是适合低龄孩子的,那么它可以在节奏上来懂。

什么叫“在节奏上来懂”呢?比如春天,我们一起出去,看到了盛开的桃花。我吟诵了一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他跟着我的节奏,快、慢,快、慢,就这样一个字一个字地顺下来,他感受到的是节奏,是韵律,是画面,这就是孩子的懂。当有一天他长大了,他要去面对背后的文化,这也是懂,这个懂呢,是理解层次的懂。

每一个孩子在他的年龄段有不同的懂。所以我们需要对孩子的诗歌进行严格甄别、选择,对教授孩子的方式进行区别,以适应他们的年龄段。

青春期的孩子读什么?

孩子的学习是从模仿、从故事进入,然后到画面、到情感到风格。那么到青春期的时候,孩子要读什么样的诗词呢?

为什么孩子会厌倦作业?青春期的孩子看起来作业负担特别重,但是作业没有营养它很难让孩子真正吃得饱也滋养不到他们的成长,很难让他们获得热爱,所以他们才会厌倦作业

他们喜欢挑战,喜欢去获得成就,喜欢猎奇,喜欢那种奇特的景致,这时候很长很长的诗词都可以带给他们无与伦比的力量感,比如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比如岑参的诗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都是特别好的选择,而且最重要的是,像《离骚》这样的超级大长篇也是可以在青春期带入的。

我带着青春期的孩子们一起读《离骚》,20天的时间里每天只读一遍,当然我们是用吟诵的方式来读的。到第21天的时候,他们有的能够完整的把离骚吟诵下来,有些同学能够背一部分,有些同学最起码是吟诵得很熟练。

他们能够背下古往今来中国历史上最难最长的诗歌,仅仅是21天,每天一遍。其实这并不是因为他们智力超群,而是因为首先我用了对的方法去教,我用了吟诵的方法,我用了属于诗歌自己的方法;其次,我用了每天一遍帮助他们形成意志力的方法,还有青春期的孩子对挑战的热爱,还有斯坦纳所告诉我的,一个孩子在睡眠的时候,他的头脑也是一直在工作的。

当然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我在最恰当的时候把这首诗送到了他们面前

是的,很多时候不是孩子没有能力,而是我们低估了他们。我们给的内容太简单,没有挑战性,我们给的内容没办法帮他们建立意志力,他们的注意力集中不了,所以他们很难获得真正的成长。我记得当时在吟诵完《离骚》之后,我们班有好几个孩子准备长江游学。他们拿着苏轼的《赤壁赋》,看了半天问我,老师,这是不是文言文呀?为什么这么简单?不是都说文言文非常难吗?他们看着《滕王阁序》,觉得好像分分钟就可以背下来。

当一个人已经登上了巅峰,他再去俯瞰所有的内容的时候,他都会觉得如履平地,我觉得《楚辞》就是这样的存在。

为什么说“吟诵,才是中国人真正的读书方式”?

图片来源:摄图网

虽然我们的古诗词诵读是由一首一首的小诗组成的,但我期望的是,整个课程能够带给孩子完整的走向诗歌世界的力量,能够带给他们热爱,让他们觉得:

“这个世界是如此奇幻,我能借着诗人的眼光,去看看这世间一切最美的风景!”


作者:张宁,华调吟诵家,文章发布于@天使在线学院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文章,欢迎点赞,评论参与互动;你也可以关注我们,及时收到更新动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中国人   方式   离骚   举头   作业   诗经   杜甫   青春期   中国   诗词   诗歌   节奏   孩子   方法   喜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