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接纳孩子”又“不委屈自己”?这9个沟通技巧送给父母们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孩子不想刷牙,却对妈妈说刷过了。看着他那口日渐发黄的牙齿,你开始找他没刷牙的证据,然后气急败坏地说:“你竟然对我撒谎,知道长大之后你会是什么样子吗?没有人会相信你。”

耐心一些的父母会给孩子讲一下道理:“孩子,不刷牙是不讲卫生的行为;你觉得你对我撒谎做得对吗?你欺骗别人,就没有人信任你了,你这样的做法要改……”

以上场景,我想大家都不陌生。无论我们是耐着性子跟孩子好好沟通,还是表达各种伤心、沮丧和愤怒,孩子还是一如既往喜欢跟我们对着干,真是太不容易了。

究竟要如何去解决这种亲子沟通效率低的问题呢?也许《如何说孩子才肯听,如何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会给你带来启发。

孩子的感受被接纳,才会想办法去解决问题

当我们难过时,如果有人了解我们的感受,我们会感到好像没那么难过了——这就是共情的力量。

但在亲子沟通的问题上,家长们通常很容易否定和忽略孩子的感受,像上面“刷牙”的例子,当你像一个预言家一样对孩子说“将来不会有人相信你。”

如果你是那个孩子,你听了会有什么感受?“嗯,爸/妈说得对,我是个糟糕的人,没人会信任我。”从此以后,他的“坏行为”可能就是破罐子破摔了。

再比如“这点疼算什么,别小题大做了”、“累什么累,你就是懒”……。

一个男孩在学校跟同学打架了,气呼呼跑回家跟爸爸说,本来以为爸爸会站在自己这边,安慰一下自己。

孩子:我真想打他一巴掌,他把我本子扔到了垃圾桶里了!

爸爸:为什么?怎么了?是不是你先招惹他的?

孩子:没有!真的没有!

爸爸:那好,他是你的好朋友。你不要计较这种小事,再说了,你自己也有毛病,经常欺负弟弟,然后还责怪别人。

孩子:我没有。是他先动手的……我不想跟你说了。

看,孩子没有得到安慰就算了,反而还招来一顿质问和责备。以后,这孩子要是再遇到什么事,估计再也不会找爸爸说了——因为说了不但没用,可能还要挨批。

当孩子的感受长期被否定,他会感到困惑、压抑和愤怒。因为在他感到热、累、生气的时候,耳边总是响起“你应该多穿一件、你不累只是懒惰、你不应该生气,本来就是你的错”这样的声音。

他不知道要不要去相信自己的感受,他的这种感受是不是不应该存在。一旦遇到什么事了,他最先想到的可能不是去解决问题,而是陷入在这种精神拉扯当中。

所以,只有当孩子的感受被父母看见和接纳,他才知道如何面对和接纳自己的感受,从而才能产生积极态度和清晰的思路去想办法解决问题。

以上例子,我们不妨再用这本书提到的沟通方式转换一下。

孩子:我真想打他一巴掌,他把我的本子扔进了垃圾桶里!

爸爸:孩子,你这么生他的气啊?

孩子:我猜他怀疑是我在美术教室把他捏的鸟弄碎的。他哭的时候,一直盯着我。

爸爸:哦,你这样想啊!

孩子:我不是故意的,是另一个同学把我推倒,然后碰倒的。我根本没办法,真的不是我。

爸爸:是他推了你,你真的没有故意弄碎它。

孩子:但他不相信我。

爸爸:你觉得你告诉他真相,他也不会相信你吗?

孩子:我……嗯,是的,我觉得应该告诉他,不管他信不信。我觉得他应该向我道歉,不该把我的本子扔到垃圾桶里。

看到了吗?在爸爸的倾听下,孩子自然而然地想到了解决办法。

现实生活中,那些被忽视的孩子,要么叛逆,要么就特别懂事,但也特别让人心疼。他们不敢累不敢哭,这无异于“杀死”孩子,他很难做真正的自己。

如何“接纳孩子”又“不委屈自己”?这9个沟通技巧送给父母们

可悲的还有,他永远也学不会如何去理解他人的感受,与他人产生共情,包括与父母。

接纳孩子感受的沟通技巧

但是,大多数家长并没有意识到或者不承认自己忽略了孩子,毕竟我们大多数人也是这么被忽视长大的。

我是一名二胎宝妈,全职主妇。记得是在两年前,我跟大宝一起在读绘本《甲壳虫》:“一个小男孩睡了一觉起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甲壳虫,但是全家人、老师和同学都没有发现”。

突然,我儿子委屈巴巴地在那里小声嘀咕:“我觉得你也经常没看见我,我说什么你都不听,一点都不关心我。

说实话,我当时并没有察觉到自己忽略了他,听到孩子这么说,我先是感到很震惊:我哪里没有关心他呢?

接着就有些气愤,自己费心费力养育他,他竟然说这样“没良心”的话。

我还据理力争:“你说什么?妈妈怎么不关心你啦,怎么不听你说话啦,你说你要买什么,妈妈都给你买了,每天清早起来给你做早餐,工作也辞了,就是为了好好地照顾你们。

孩子听完也不反驳,若无其事地走开了,但我分明看到了他那欲言又止的黯然神伤,心里顿时升起一阵难过。

我不仅忽略了他的感受,堵住了他的嘴,还间接地给了他压力。我真的很后悔这么做。

马克·吐温说:“对人了解是通过心,而不是眼睛或智力。”

如何用心去了解孩子、如何去接纳孩子的感受呢?你可以试试以下这4个技巧。

1、全神贯注地倾听。

要放下手头的一切去安静地聆听,不要敷衍,孩子能感受到你是否认真。

2、用“哦……”“嗯……”“这样啊……”这一类柔和的言语来作为回应的开头,去回应他们的感受。

这样的方式很奏效,让孩子知道你的确在听,你在回应他们。

3、说出他们的感受。

光简单回应还不够,我们需要集中精力,进一步去猜测并说出他们的感受,即使说错也没关系,孩子会马上更正。

4、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

当孩子遇到一些事情,情绪低落、难过,可以说一些诸如“真希望我能变出一根棒棒糖来”这样温柔的话来,用幽默化解掉他们的情绪。

比如下面这个场景(左边是比较好的示范,括号里是日常不太好的示范以及对应的孩子的反应):

孩子:(哭着说)爸爸,我的小海龟今天早上死了,呜哇……

爸爸:哦,是吗?真没想到。(通常:别哭了,宝贝,不就是只小海龟嘛)

孩子:我还教它玩游戏。(通常:孩子哭得更凶了,哇哇哇~)

爸爸:你们在一起挺开心的。(通常:别哭了!我再给你买一个。)

孩子:它是我的好朋友,我还每天给他喂食。(通常:我就要这个海龟。)

爸爸:失去朋友是挺难过的,你真是挺关心它的。(通常:你真是无理取闹!)

如何“接纳孩子”又“不委屈自己”?这9个沟通技巧送给父母们

显然,用后面的方法去跟孩子沟通,孩子更有可能不会歇斯底里地哭闹,因为他知道有人在乎他失去“小海龟”的感受。

接纳≠认同

上面提到的方法,可能一开始实行不会那么自然和顺利,需要长时间坚持练习。作者也深知现实生活中的孩子远比电视剧里的孩子难对付。

像上面“刷牙”的例子,可能一句“哦,你不想刷牙啊!”还不能完全解决问题。有些情况,还需要更进一步。

虽说感受没有好坏之分,都可以被接纳,但接纳不等于认同,否则就成了溺爱。

在以尊重孩子感受的基础上,如何处理好父母自身负面情绪呢?这里提供5个沟通技巧。

1.描述你所看见的,或者描述问题

“我看到你的牙齿越来越黄了”、“厕所的灯还开着”

当人们不断指出你的错误时,你往往会产生抵触情绪。描述问题,把精力集中在问题本身上面。当你这样说,其实已经在告诉孩子该怎么做了。

2、提示

不刷牙会长蛀牙”“我现在需要有人能帮我收拾一下餐桌

接受提示比接受谴责要好很多,给孩子提示,他们就知道什么意思。

3、用简单的词语表达

“你的牙”“你的包”

孩子们不喜欢被长篇大论的说教,多说无益,不如简单明了,他们反而越容易记住。

4、说出你的感受

“我很担心你的牙齿会长蛀牙,我会难过”“如果我的话还没说完,就被人打断,我会感到不高兴”

只要不攻击人格,孩子们愿意听到父母的真实想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同时也不伤害别人,父母不憋屈,孩子也觉得诚恳。

5、写便条

“(贴在在洗漱台镜子上)宝贝,记得刷牙。—爱你的妈妈”“(贴在玩具架上)玩完了,记得收拾好玩具。—爱你的妈妈”

有时候,文字比口头说出来更有效。当你想限制孩子的一些行为,在逼不得已的情况下,可以先接纳他们,然后再建立边界。

别让沟通技巧,成为“虚伪的操控”

平时,我儿子放学一回家,鞋子、书包、饭盒铁定给堵放在门口的地板上。

以前的我一定会骂骂咧咧:“跟你说多少次,鞋子要放进鞋柜,书包饭盒不要扔地上,你怎么就不长记性,脑子用来干嘛的……”

后来,就变成了“儿子呀,我看到书包和饭盒摆在地上。”(说实话,一开始,自己也会感到别扭。

偶尔能行得通,他会马上放好。但有时候,他头也不抬的回复你“知道啦!我等一下就来弄!

过了一会,他要是还不来,我会严肃的提示“鞋子”“书包”。现在情况就好了很多。有一次他还对我说:“妈妈,你最近有点奇怪。

说实话,要转换掉以往多年的表达习惯,就和一个中国人突然去到国外,要用新语种跟别人沟通一样难。

但是我相信,如果我坚持这样去做,我的孩子将来也会用这种方式与别人沟通。一想到这,我就有更有动力改变了。

而且,这样的沟通技巧不仅适用于孩子,与其他任何人的关系都可以,尤其是夫妻关系。

不过,比起语言的技巧,更重要的是我们真诚的态度,否则一切技巧都只不过是虚伪的操控。只有与孩子达到共情,我们才能与他们拉近距离,走进他们的内心,真正与他们在一起。

作者:橡皮坨,80后,两个孩子的妈妈。文章发布于头条号@天使在线学院,如果你喜欢我们的内容,欢迎点击蓝字关注我们,看更多有用育儿干货分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父母   孩子   蛀牙   甲壳虫   饭盒   书包   牙齿   鞋子   说实话   例子   委屈   情绪   爸爸   提示   妈妈   方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