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善而坚定地有效管教孩子

——读《正面管教》有感

作者:简﹒尼尔森

解读:进之


超市里,一个四五岁的男孩大吵大闹地要妈妈买玩具,在遭到拒绝后就在地上打滚撒泼,然后在一群人围观中,妈妈尴尬地强抱起孩子落荒而逃。


某小区,隔三差五地发生放在门口的快件不翼而飞事件;停在车位的车辆被石子划花车身;前几天还活蹦乱跳的流浪猫不知怎地浑身是伤……通过监控才发现是几个中学生随手的恶作剧。


最近网上热议一条新闻:武汉一中学生在学校被妈妈打了两巴掌后纵身一跃,一条鲜活的生命就此消失……


看到这些,作为一位母亲,我不禁反思,这到底是怎么了,本应是天真无邪、无忧无虑的孩子,为什么会做出如此伤害自己、损害社会的不良行为?这是谁的责任?社会、父母、孩子抑或学校?


或许《正面管教》这本书会告诉我们答案。


和善而坚定地有效管教孩子

这是一本教你如何有效管教孩子的书,作者提出的正面管教理论,不仅能培养孩子的归属感和价值感,还能学会受益终生的社会技能和人生技能。


作者是简﹒尼尔森,是著名的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她以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德勒和德雷克斯思想为基础,发展出正面教育理论,是美国“正面管教协会”创始人。她曾担任10年关于儿童发展的小学、大学心理咨询老师,出版过十余本育儿著作,也是7个孩子的母亲、22个孩子的祖母或外祖母。


这本书已畅销全球三十多年,被翻译成十几种语言,已成为家庭教育的“黄金准则”,对无数家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下面请让我带你走进这本书,看看它到底有什么样的魅力,能俘获这千千万万家庭的心?


作者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正面管教:一是重新看待不良行为;二是正面管教的标准和指导思想;三是正面管教的实施工具。


1、 重新看待不良行为


作者从不良行为出现的原因及常用管教方式两方面重新解读了不良行为。


想当年我们小时候,那是老师和父母的话就是圣旨,是说一不二、毋庸置疑的,更别说对着干了。而现在孩子的许多行为都在挑战大人的极限,所谓的“熊孩子”已是一种社会现象。


为什么孩子的不良行为在当今社会那么普遍?


作者认为:一是时代的发展变化,让今天的成年人不再给孩子树立服从和顺从的榜样。在追求民主和人权的现代,以前绝对的下级服从上级、母亲顺从父亲等情形已成为历史,孩子也希望和身边人一样得到平等和尊严。


二是社会的进步、物质生活的极大提高让现在的孩子很少有机会培养责任感和上进心,孩子大多不需要为家庭生计奔波,反之孩子们被大人以爱的名义给予得太多。


三是多数时候孩子做出的只是“与其年龄相符”的发展适应性行为而不是不良行为,只因父母或老师对儿童发展了解不够,当其为不良行为,并采取不当的管教方式让行为更激化,偏离正确方向。


面对不良行为,大人大多会采取严厉型或娇纵型的方式来处理。严厉型是对孩子的过度控制,孩子没有选择;娇纵型是过度放纵孩子,无限制地选择,会造成一种不健康的相互依赖关系。这两种方式都是靠外力来控制孩子,孩子很难学会自律,也没法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作者倡导的正面管教是在和善而坚定的方式下,双方相互尊重和相互合作,走不严厉又不娇纵的中间路线。这样不仅能制止孩子的不良行为,让孩子学会自我控制,还能培养孩子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人生技能。


说了这么多大道理,让我们看看这三种方式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吧。以文章开头那个超市耍赖的小男孩为例,看看家长会如何面对:


严厉型妈妈看到滚地耍赖的孩子气得火冒三丈,上去就是一耳光,边骂道“小兔崽子找死啊”,边拎着被打得一脸懵的男孩走出超市。


娇纵型妈妈看到滚地耍赖的孩子一脸的心疼“我的小祖宗,这是干嘛?”,男孩回道“我要买这个玩具”,“这个是大孩子玩的,不适合你,等以后再买”,“不嘛,我就要、我就要”,边喊边哭得更大声。家长拗不过孩子的哭闹,最终买下玩具。


正面管教型妈妈抱起孩子低声轻轻安抚:“宝贝,妈妈知道你现在很难过,因为你想要那个玩具却得不到,可是我们出门前说好的,你只能买一样东西,你已经选了巧克力了,要不你再想想”,孩子还想继续耍赖,妈妈抱着孩子走到一角,说“你在这儿安静一会儿,我就在旁边,什么时候想好了再来找我”,孩子看着妈妈和善又坚定的表情,不情愿地妥协了。


2、 正面管教的标准和指导思想


认识了不良行为后,接着作者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正面管教的标准和指导思想,了解这些基本理论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孩子的内心及行为,从而运用恰当的方式帮助孩子成长。


我们先来了解正面管教的四个标准:是否和善与坚定并行;是否有助于孩子感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是否长期有效;是否能教给孩子有价值的人生技能。


和善与坚定贯穿了正面管教的方方面面,“和善”代表对对方的尊重,坚定代表坚持原则,也是对自己的尊重。和善而不坚定就会放纵孩子,坚定而不和善就会过于严厉,都不利于管教孩子。只有和善与坚定并行,才能避免严厉或娇纵两个极端,这是正面管教的根本所在。


正面管教的前提是相互尊重和合作,强调孩子的参与,在引导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各种人生技能,也在能力增强中慢慢体会到归属感和价值感,这是长期有效的管教方式。


接着来看看正面管教的四条指导思想:


一是要“赢得”孩子,而不是“赢了”孩子。“赢了”孩子是指大人用控制、惩罚等手段战胜孩子,孩子是身服心不服;“赢得”孩子是指大人维护孩子的尊严,以平等、尊重的方式对待孩子,赢得孩子的心,获得孩子心甘情愿的合作。书中还提出了赢得孩子的四个步骤:尊重、同情、交流与解决问题。


书中举了电影《克莱默夫妇》的一个例子:赛思因为爸爸忙于工作不理他而感到受了伤害,又不巧把饮料泼洒在爸爸马上要交的文件上,爸爸为此大发雷霆,将其扔到床上,并大骂“我恨你,小臭狗屎”,赛思也回骂“我恨你”等伤人字眼,双方陷入报复循环。


让我们看看如果用赢得四步骤会是怎样的:


爸爸看到被赛思弄得面目全非的文件时,深吸一口气压下怒火,抚摸着赛思的头问他发生了什么事?赛思抱怨爸爸好久不陪他玩了,爸爸表示了理解,并保证以后每天都会留出陪伴时间。然后就文件被毁的问题问赛思该怎么办?这时赛思心情已平静,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提出去重新打印文件。父子俩平等地交流一番后平稳地解决了冲突。


二是坚持平等、尊重的态度。大人常常因为自己是长辈,年龄、阅历、物质等方面优于孩子而以权威自居,却忘了孩子也是社会人,有自己的思想和意识,是独立的个体。大人高高在上的语气和行为背后“我比你强”的感觉只会给孩子带来压力、激化矛盾。只有坚持平等、尊重,孩子才会认可你、接受你。


三是犯错误是学习的好时机。人无完人,是人都会犯错,这是很正常的事,但我们的教育却让人认为犯错是件羞耻的事。其实只有犯错了才能让你意识到问题所在,才能在修正问题中学到东西。所以要告诉孩子把犯错看作是学习的机会,这样才能激励孩子做得更好。


四是表达我们无条件的爱。要让孩子知道,不管发生什么事,我们都会无条件地爱他们、保护他们、支持他们。现实中有不少家长口头上说着“我是为你好、我是爱你的”,实际上却是打着爱孩子的名义,做着伤害孩子的事。


还记得《小舍得》里的鸡娃妈妈吗,儿子在班会上对她控诉:“妈妈爱的不是我,而是考满分的我”,这句话刺痛了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和善而坚定地有效管教孩子

那位妈妈不爱孩子吗?不,如果不爱,不会为他做那么多掏心掏肺的事,但她的所作所为都是从她的角度出发,没有走进孩子内心、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她的爱是自私的、有条件的。


3、正面管教的主要实施工具


作者在书中用大量笔墨详细讲述了如何使用各种正面管教工具,在和善与坚定并行的方式下,赢得孩子的合作。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该怎么做?


一是关注于解决问题。发生不良行为后,传统的管教方式关注的是孩子不要做什么,对错误行为应予以惩罚以避免再次发生;正面管教关注的是问题的解决,要以放手的心态、启发式的提问引导孩子自己去解决。孩子是整个过程的积极参与者,感受到的是平等和尊重,也知道了自己的事情要自己承担责任。


二是有效地运用鼓励。孩子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



和善而坚定地有效管教孩子

鼓励时要注意把握时机,不能早也不能晚,不然就不能发挥最佳效果。当不良行为发生时,双方正处于激动或愤怒期,这时鼓励是不会被接受或给予的。等经过冷静期的缓和、大脑回归理性时,再做出鼓励的回应,成功的机率会比较高。


要着眼于优点、不要求完美。鼓励的目的是改善,而不是完美。完美只是人类美好的愿望,是不可企及的,追求完美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体验不断受挫的过程,只会打击积极性和上进心。


要从孩子的行为中寻找优点,带头捣蛋扰乱课堂秩序的孩子也许具有领导才能,可以发挥所长安排他做纪律组长;经常破坏玩具的孩子肯定动手能力很强,可以让他帮助大人收拾玩具;那位大喊大叫经常打断老师说话的孩子可以做领操员,洪亮的声音整个操场都能听到。把他们的特点引向正面,鼓励积极方面的作用,消极方面就会慢慢消失。


要鼓励而不要赞扬。让我们先来看看鼓励和赞扬的区别:


鼓励:你很努力,这是你应得的,祝贺你。赞扬:你真棒,我真为你骄傲。

鼓励:谢谢你的帮助。赞扬:你真是个好孩子。


二者都是对孩子的肯定,但从长期上看,赞扬并不是鼓励性的,孩子从中学到的是依赖别人的评价,寻求别人的认可,如果你不表扬我就没有动力。鼓励则会让孩子学会自我反省和自我评价,教给孩子的是自立、不依赖他人。


有时候大人的一句“我需要你抱抱”,也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孩子发脾气时,可以试试看,哪怕他拒绝也要坚持。拥抱能营造一种鼓励的气氛,让孩子感觉好起来。而且你的索要让孩子觉得自己是有用的、被需要的,这种感觉也能带来积极的影响。


三是积极的“暂停”。当双方冲突发生时,很容易让情绪占了上风,这时候要解决问题容易激化矛盾。最好的方式是经过冷静期,等双方回归理性时再处理。


和孩子一起布置一个积极暂停区,可以是卫生间、书房,或是一个角落、一张板凳,放置些书籍、玩具、音响等让人放松愉悦的物品。告诉孩子,每次无法控制自己时就到这儿来,等心情平静了再出来 ;要解释清楚这个暂停区的设置不是为了惩罚,而是为了帮助我们心情好转。


四是设置特别时光。也许你要说我是全职妈妈,整天都在陪着孩子,要什么特别时光。这个特别时光和所谓的没计划的时间不一样,这是预先安排好的固定的只针对孩子的时间。


在这个特别时间里只有家人对孩子的陪伴,且不受外界影响,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很重要,会有强烈的归属感。


特别时光可以是睡前故事共享、周末亲子活动或是约会之夜,每周或每天固定时间进行。不论是全家去野餐还是来一场篮球比赛,关键是要确保孩子参与到计划中,大人要和孩子一样怀着期待和兴奋的心情参加,而不是敷衍地例行公事。


五是充分利用家庭会议。每周召开家庭会议的目的主要是解决一周来的问题、下周计划安排、讨论家务事等,孩子从中会学到许多有价值的人生技能:相互合作、沟通交流、头脑风暴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倾听和表述的能力等。


会议的流程从致谢开始,每人都说出一件让自己感激的事,然后在感恩愉悦的气氛下开始讨论要解决的问题。大家都平等参与发言,以头脑风暴的方式提出建议,一致通过的就作为实施的规则,全家人包括父母都要遵守。最后还有家庭娱乐或共享甜点活动。


好了,我们再回顾一下这本书,作者从如何看待不良行为、正面管教的思想基础和实施工具等三方面从理论到实操全面解析了正面管教,提出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正面管教孩子的新方法。


这是一种父母和孩子共同合作、共同成长的教养方式,它教会父母如何正确地爱孩子,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让家庭充满了爱和笑声。


当你面对孩子的问题焦头烂额、打骂宠溺都无效时,不妨试试这种充满关爱和尊重的正面管教,相信你和孩子一定会爱上它并受益终生。


和善而坚定地有效管教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和善   坚定   孩子   归属感   严厉   不良行为   平等   大人   爸爸   技能   玩具   妈妈   方式   社会   作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