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了文凭,你什么都不是",我曾这样被骂得无言以对

Part.1

有一次,我的部门来了两个实习生,老板安排我负责带他们。

这两个实习生都是计算机科班出身。只不过一个是美国少年,就读于宾夕法尼亚大学,一所顶尖的常青藤名校;另一个是印度少年,就读于San Jose State University(圣何塞州立大学),一所在国内很多人估计都不知道的普通大学。

只是看了一眼就读院校,我心里不由自主地对这两个少年就有了高下之分,常青藤名校生 PK 普通大学生,肯定前者完胜没有悬念吧!

实习第一天,我给两个人布置任务,给了他们一个项目文档和代码,让他们去学习。不过,我们的项目文档比较陈旧,有些功能改变了,文档却没有及时更新,有些新增的功能,文档里也没有写。

过了一个礼拜后,我开始对他们考察。

我先问那位常青藤名校的美国少年,他balabala地把项目一顿解释,不过所有的理解全部基于那份陈旧的文档,文档里没有写的功能,他没有说,文档里写错的功能,他也依葫芦画瓢。

接着我的目光转向那位普通高校的印度少年。让我惊奇的是,这位印度少年却把我们的项目描述的既准确又清楚,甚至文档里有误、缺失的地方,他都一一更正了过来。

我很好奇地问他,“你怎么知道的?我的文档里并没有写啊?”

印度少年回答我,“我把整个项目的代码都看了一遍,项目也调试了好几遍,所以熟悉代码后就知道每个模块的具体功能是啥了!”

那次给我的震撼是很大的!真是不比不知道,我一直认为名校就是品质的代名词,名校生就是秒杀普通人的赶脚,但我发现现实完全不是这样!

一个人的能力并不完全和学历成正比,像那位印度少年虽然出身普通高校,但是能力却比出身名校的美国少年要高不少。在工作中衡量一个人能力,不是看他学历的好丑,而是要看他的学习态度和动手能力的高低!

Part.2

我突然想到我以前一段不光彩的经历。

我大学时候学的是计算机专业,母校也是国内一所很好的大学,大学时候去外面公司实习的时候不免有点傲娇,心里琢磨着,“像咱这名校毕业生,将来出去找工作,外面公司不要抢破头啊!”

我去实习的地方是一家日企,领导还是我的学长,我心里更不免得意了,“同门师兄弟,一定会照顾好的!”

可是才过了半个月,学长有一天把我单独叫到办公室,然后把我写的代码特地打印出来,扔在桌上,“你看看你写的都是什么东西?”

我拿起来一看,学长在上面红笔批注特别多,这里功能不对,那里程序有bug,总之一段小小的代码,错误竟然有十几处。

“你看看你写的代码,比别人写的差多少!”,学长把我劈头盖脸地一顿臭骂,“你不要以为上了名校就了不起,那文凭就是一张废纸和遮羞布,没有动手实践能力,离开了文凭你什么都不是!”

那天晚上,我失眠了,耻辱啊耻辱,从小到大我都没有被人这么骂过。

可是转念一想,师兄说的难道不对吗?一张文凭有什么用?等毕业找工作的时候,那些招聘单位都会面试你的动手实践能力啊,哪个工作单位愿意招个只会说理论、却不会实践的书呆子呢?

不要以为有个光鲜的招牌就可以沾沾自喜,学历并不和能力挂钩,一个人如果只会空谈阔论,而不努力去做,一样会被别人超越!

Part.3

前段时间,我和DK合作编写Python课程,我正好就趁这个机会,录完一节课,就拿过去教儿子,他是我的第一个体验官。

每次我问儿子感受如何时,儿子都说“简单”,我听得很开心,看来我的课程真是录制的通俗易懂啊!

有一天我录制了新课,给儿子用的时候问他使用感受,儿子仍然回答我“简单”。

不过这一回,我有点疑惑了,因为我这次录制的这门课是提高级别的,要求孩子做一个“捕蛋器”的小游戏,里面会有比较复杂的程序设计流程。

这是课程里的流程图:

这是做出来的游戏效果,下面有一个托盘来接住空中掉下的鸡蛋。

既然儿子说简单,我就让他改一下程序,比如增加鸡蛋下落的速度和频率等等。

结果这么一改,问题就出来了,不是改动地方错误,就是语法不对,最后整了半天才整出结果。

花了几个小时后,儿子一抹头上的汗,痛苦地来了一句,“好难啊!”

原来之前他所谓的简单,那是因为自己只是看了一遍视频,都没有好好动手实践的缘故。对于编程这门学科,看和做绝对是两回事。你只有动手一行代码一行代码去编写、去实践,才能发现问题,也才能提升自己的经验值和认知水平。

其实不仅仅是编程,其它学科也是同样的道理。

比如讲一个数学定理,如果孩子不去刷题,那么他就不会知道如何灵活运用这个定理;比如讲一个英语语法规则,如果孩子不去写作和阅读,那么他对这个语法肯定就会一知半解。

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千万不要停留在书本上的理论,纸上谈兵没用,一定要多去做题、多去实践,只有尝试多了,孩子才会对知识点有更多的认知!

Part.4

去年我们和DK联合开发了Scratch的编程课,有2W多孩子通过这门课学习了编程。

学编程就是要多实践,因此我们的课程里面都有很多实际操作的案例让孩子练习。

(我们课程里的开发界面)

就因为练多了,很多孩子实际操作能力都很强。因此我们今年年初的时候组了一个战队去参加iCode(国际青少年编程比赛)中国赛区的竞赛,拿了团体一等奖。

(我们战队的奖杯)

这件事让我很自豪,感觉自己的付出有了小小的回报,能让很多孩子学习编程,并且爱上编程,这件事情特别有意义!

明天我们的进阶课程Python也将上线了(Scratch课也会同步上线一下),这门课也是和DK联合开发的!

不同于Scratch的是,Python是专业的开发语言,是学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基础,我现在工作里用的开发语言就是Python,而Scratch更多的是一种游戏化的开发语言,明天我的文章里会详细比较这两种编程语言的不同。

和Scratch类似的是,我们的Python课也是融入了大量的实操练习,能够帮助孩子对于编程有更多的理解。

中国有句古话说的很好: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勤加练习,多加实践,把理论知识融入到实际应用中,这样孩子才能更好地获取新知!

憨爸在美国

硅谷工程师爸爸,分享美式教育理念和资源,专注于英语、数学、科学启蒙,一定让你脑洞大开哟!

公号ID:hanhanusa

微博:@憨爸在美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文凭   印度   美国   无言以对   学长   名校   儿子   少年   能力   课程   代码   简单   功能   文档   孩子   项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